2018年4月26日星期四

讀社會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社會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
執 行 期 間: 2015 年 12 月 1 日至 2016 年 5 月 31 日
計 畫 編 號: MOST 104-2420-H-002-016-MY3-PH10408
執 行 機 關: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召 集 人: 張晉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共同召集人: 呂寶靜(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林麗雲(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2016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hss.ntu.edu.tw/model.aspx?no=307
----------------
在社會學領域,多項制度、個人與社會的研究議題仍屬熱門,包括經濟與發展,家庭(同住、分工、代間、兒童),教育(學習、補習),健康與醫療,社會福利(保險、貧窮、高齡、照護),勞動(非典型勞動、退休),全球化(移民、外籍配偶),族群,及性別(同志、性傾向)等。中國研究、跨國比較研究、及本土研究也成為熱門議題。 (3)

既有重要議題:勞動(工作)、性別/性、家庭、全球化、及網絡

焦點座談學者認為重要的議題:
1.如以議題區分,則老年、階級/世代差異與不公平、社會企業(創新、實踐)、身分認同、災難研究、及貧窮是調查結果中排名較前面的議題。

2.如以研究取徑區分,則跨領域和跨國研究受到相當的重視。

3.最後,從研究方法本身而言,方法研究,包括大數據的使用等,排名相當高。


本計畫的具體建議:
1. 工作(薪資、就業、退休金)、老年(老化、健康)、全球化(移工)、性別、階級、族群、與世代差異和不平等、貧窮、環境變遷的影響和危機等議題,彼此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而且需要結合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及非營利組織和團體的專業和實踐經驗。

2. 包括社會企業、社會創新、多元文化、社會福利制度、中國因素、媒體素養、科技與公民參與等問題,也都需要傳播學、社會學、及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學者等,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

3. 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口結構的轉變、多元族群家庭的出現、性的概念與性傾向的開放,使得家庭與教育制度產生變化,現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議題,預期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研究。關於這些外在結構性及社會文化因素對於家庭形成、家庭關係、婚姻定義、青少年態度與行為、學校教育、及個人「犯罪」與疏離等的影響,都是值得推動的研究。

4. 研究方法的創新是參與焦點座談的學者及網路調查結果都一致認為應該重視的前瞻性議題。包括統計方法的研究與使用、網路數據資料的分析、質化研究方法的創新等,既是研究議題,也是進行其他實質議題研究時的工具。以大數據的使用為例,需要傳播和資訊專業的結合,及社會學門學者參與議題的設定。

另在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領域,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evidence-based practice)已為時勢所趨,介入研究也成為新興的研究方法。其中,為了測量前後測之間的成效,量表的開發及工具的建構即十分重要。

5. 在本計畫網路問卷預擬的議題中,有些像是領域、有些是議題、有些又是方法。根據分析主觀看法的結果,跨領域及跨國研究在前瞻議題中名列前茅。此一研究趨勢同時具有理論和實證(外部效度)意義。利用目前已有的跨國次級資料進行研究,或是蒐集第一手的跨國資料驗證特定命題,是可鼓勵的方向。在投稿國外期刊時也具有相對優勢。需要更多經費的支持。

6. 有許多議題,如:健康、氣候變遷和影響、老年、及勞動等,需要社會學、醫學、STS、環境科學、社會福利、勞工行政、及法律等眾多不同領域/學科學者的共同合作,才可能對相關議題進行較完整的研究、提出可靠的結論和可行的解決方案。

由於參與人力較多、使用的經費較為龐大,這些合作案尤其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持和彈性運用的空間。此外,對於計畫成果報告書的撰寫與出版也應多加鼓勵。在目前的論文評審和獎勵措施下,整合型計畫的集體創作不易出現。

本計畫具體的建議即是提高報告書的學術評價(進行審查、但是是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觀點)及提倡合著的意義。科技部應鼓勵這類出版品的出版,作為學術實踐的成果。

----------------
社會學領域收錄的期刊:(國內)
- 人口學刊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女學學誌
- 文化研究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 台灣社會學
- 台灣社會學刊
- 社會科學論叢
- 科技、醫療與社會
- 資訊社會研究
- 歐美研究
(國外)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 (略) 傳播學(略) (見頁7)
----------------------
張晉芬教授結案報告摘要

熱門議題
(一)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關鍵字整理及分析結果
根據這兩個表,並對照前期計畫的報告(張苙雲 2010),在社會學領域,制度、個人與社會的研究議題仍屬熱門,包括經濟與發展,家庭(同住、分工、代間、兒童),教育(學習、補習),健康與醫療,社會福利(保險、貧窮、高齡、照護),及勞動(非典型勞動、退休)。社會變遷、個人與社會的議題也有多件研究,包括全球化(移民、外籍配偶)、人口(生育率、少子女化)、及都市(社區)。

差異與不平等的研究仍然較多是以研究弱勢群體為主,如性別(同志、性傾向、身體化勞動)、族群(原住民)。中國研究、跨國比較研究、及本土研究也成為熱門議題。

中國研究已可算是社會學門最熱門的類別。

跨國研究也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域。以針對東亞地區(日本、韓國、台灣)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兩國間的比較或是歐盟成員國。這些跨國比較研究大都屬於量化分析,但也有屬於政策性質的質性研究。

「本土」研究也並未被忽視。

新興發展即是災難研究的件數增加。

由於人口結構老化,關於長期照護的需求、老人健康、退休、及養老等議題隨之大量增加。移工及新移民的議題是從 1990 年代持續至今,仍有相當的研究投入。青少年的健康、學習、及友情感網絡等,也因為社會的開放、及大型資料庫的建立,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興趣。最後,在族群研究方面,基於對弱勢的關懷、文化多元性、及客家學院成立等因素,關於原住民及客家族群的研究也累積相當數量。

(二)中文期刊論文關鍵字整理及分析結果
根據關鍵字出現的次數排序,排名第一的是全球化(包括移民、移工)。其次是性別與性的研究。工作與勞動排名第三。網絡研究排名第四、教育排名第五。

在統計科技部計畫關鍵字時,由於次數不多,與網路相關研究並未單獨成為一個類別,而是放在網絡之內。但在期刊論文關鍵字排名上,卻是名列第六。這與本計畫收錄了以刊登資訊議題為主的期刊有關。此外,也顯示這類論文似乎並非改寫自科技部計畫。

其餘在十名之內的是文化、健康/醫療與族群(並列)、及政治社會學。
[按:可提問:科技部計畫與期刊發表之間的關係為何?]

(三)第一次學者座談發言摘要
綜合學者的發言,關於熱門議題的看法,認為與十年前計畫相比,教育、家庭、健康等仍為重要議題。但不平等和公民社會的研究似乎有些減少。都市社會學也幾乎少有直接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缺乏。此外,在研究方法上,與會學者也提到量化研究已增多,幾乎與質性研究的數量相當。

三、前瞻議題
科技部專題研究(2012~2014):文化、政治社會學、醫療及健康、經濟與發展、社會福利、勞動與性別和性的研究、全球化/家庭、網絡

中文期刊關鍵字:全球化(包括移工、移民)。勞動相關議題、網路與教育議題、性別與性的研究;網絡、家庭並;族群、文化、健康/醫學與同志和性傾向研究

(四)學者座談發言摘要
1. 第一次學者座談
  • 推動身分認同、階級、性傾向、貧窮等議題的研究。
  • 應該加強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相關研究,包括實驗設計、大數據資料庫的使用、歷史資料庫的建立等。這些也都需要跨領域的合作。
  • 前瞻性議題宜同時考慮基礎研究和如何面對、緩解社會問題的研究取向。
  • 社會企業、社會創新或社會實踐宜成為主推的議題之一。
  • 跨領域的基因研究也可成為重要之新興議題。
  • 跨領域議題的推動需要跨部會的合作。
  • 整合性計畫的執行效果未如預期,子計畫為臨時組成,難以達成預期目標。需要培養能夠從事整合性工作的人才。
2. 第二次學者座談
  •  (科技部)希望能夠提出具體內容,跟公共政策、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結合,針對差異和不平等等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  跨領域、跨學門的整合型計畫不易有集體性成果。大家還是會在各自領域寫文章、投稿。可考慮用報告書(monograph)的方式出版,同樣經過一定的審查程序,較為可行。
  •  社會學研究對於老年議題的關注不夠,文獻搜尋大都是社福和社工學者的文章。• 有些議題需要有學者長期的進行,對國家發展有重要性。
在僱用型態的差異上,專職教授或研究人員認為是前瞻性議題的前三名分別為:階級/世代、跨領域研究、老年、社會企業(後兩者並列第三)。
兼任教授、博士後或研究生對於前瞻議題的選取與專任者類似,但獲得最多次數的是老年議題。

從年資區分,新進學者(任職五年或以下)及資深學者(21 年或以上)均是選擇老年的人最多。年輕及中生代(6 到 20 年)選擇階級/世代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資深世代相當看重方法研究的前瞻性,但在較年輕世代的學者中,此議題在五名之外。

年輕世代(6 到 10 年)在議題的選取上較分散。沒有一個議題的次數超過 10 人次,這或許也與該世代填問卷的人數較少有關(僅 17 人)。再從申請計畫的經驗來看,經驗較少或無此經驗者,較看重老年議題。

但對於經驗較多的學者,較被看重的是階級/世代、跨領域研究、及社會企業。這同時也是有參與整合性計畫經驗的學者選取的前三名議題。

四、結論與建議
「議題」的說法是統稱,答項是複選,因此不會有相容與否問題。因此,勾選跨領域/學科或跨國研究「議題」時,看重的確實是研究方法。此一研究趨勢同時具有理論和實證(外部效度)意義。

利用目前已有的跨國次級資料進行研究,或是蒐集第一手的跨國資料驗證特定命題,都是應鼓勵的方向。

許多的議題,如健康、氣候變遷和影響、老年、及勞動等議題,都需要社會學、醫學、STS、環境科學、社會福利、勞工行政、及法律等不同領域/學科學者的共同合作,才可能對相關議題進行較完整的研究、提出可靠的結論和可行的解決方案。

由於參與人力較多、使用的經費較為龐大,這些合作案尤其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持和彈性運用的空間。

此外,對於報告書的撰寫與出版也應多加鼓勵。根據焦點座談中的學者發言,在目前論文評審和獎勵措施下,整合型計畫的集體創作不易出現。本計畫具體的建議即是提高報告書的學術評價(進行審查、但是是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觀點)及提倡合著的意義。

附表的關鍵字分配,我認為是進行臺灣學術次領域搜集整理,很不錯的起手勢。(10-14)

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

博士後研究相關文獻

Soubes, Sandrine (2017)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development in the sciences: a Bourdieusian analysis. EdD thesi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From this small-scale explorative study emerged 6 domains of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positioning (projecting, grafting, hopping, stepping, resisting and bobbling) within the field of postdoctoral research.

http://etheses.whiterose.ac.uk/18296/

重新用how professors think 去查後續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