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星期日

[立志] 傷寒論關係. day1

<章炳麟序>(即章太炎)

章太炎推崇浙之柯氏,吳之尤氏。這本書是綜合我國諸說,參以日本之証明,有所疑滯之處,又和西方的醫術互相比較參照,而寫成的。他認為要學習傷寒論,要先問大二端,然後再逐條剖析文句。二大端為何,第一,傷寒中風溫病諸名,以惡寒、惡風、惡熱命之。西方輒以細菌學說為病因。但是,張仲景並不談病起於風寒熱,也不談病起於苛毒腐餘,而僅僅是憑著脈證而施予治療。病因不是最重要的關注焦點,重點在於能夠治病,所以究竟是傷寒或是細菌,可以不必去談。第二,太陽陽明等六部之名,以前的人認為是指藏腑,但有所不合之處,又認為是經絡,再不合,又妄加附會無形之氣。對於作者來說,他認為

少陰病

心病也

心藏弱,故脈微細,血行懈,故不能排逐客邪,而為厥冷。偶有熱證,亦所謂心虛者熱收於內也。

太陽病(相對於少陰)

心藏不弱,血行有力,故能排其客邪,外抵遜絡肌膚,而為發熱,此不必為膀胱小腸也。

唯桃核承氣證為熱結膀胱。
抵當湯丸證為小腸瘀熱,然只其一端。

陽明病

胃腸病也。胃家實之文。仲景所明著。其極至於燥屎不下。

太陰病

以胃腸虛,故腹滿而吐,自利益甚。此不必為脾也。

少陽病者

三焦病也。

津液搏於邪而不能化,故口苦咽乾。

其自太陽轉入者,則上中二焦皆腫硬,故乾嘔脅滿。

津液與邪相結,邪熱被阻,不得外至遜絡,故往來寒熱。

厥陰病
(
進於少陽而言)

此不必為肝與心主也。

消渴,甚於口苦咽乾也。

(1)吐蛔,甚於乾嘔也。
(2)
或在上,則氣上撞於心,心中疼熱,甚於脅滿也。
(3)
或在下,則下利膿血,是為下焦腐化,甚於上中二焦腫硬也。

熱厥相間,甚於往來寒熱也。

最後,章太炎小結道,「醫者,以療病為任者也,得其療術,即病因可弗論。療病者,以病所為據依者也,得其病所,則治不至於逆,隨所在而導之可矣。」



<傷寒論今釋卷一>

I. 第一段,作者分別傷寒及雜病之說。傷寒的對立乃是雜病,而不是近世醫家所稱之溫熱。因為傷寒的證候,就是病熱,或熱病。「傷寒」即是今之流行性熱病矣。而不發熱的病,非流行性之病,或流行發熱,而別有他種顯著證候之病,皆屬「雜病」。(2)

II. 作者認為傷寒雜病的分類,在病理學上並無依據。但是用在中醫的治療上,則有極大便利。在治療流行性熱病時,不問其病原為何,視其證候而歸為若干種證候群,依六經作分辨,再析其子目。依照這六種分辨分析,即使是平庸的醫生,也能多少治療疾病,不至於偏離太遠。至於雜病,則是針對特殊照明之證候,應用其特效藥進行治療。因此,就中醫的療法來說,傷寒為共同性,雜病為個別性,而雜病中若干宜忌,亦與傷寒六經無異。因為作者認為,學醫者,應先讀《傷寒論》,再說《金匱要略》。(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