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革命的結構》 第十四章<後記>
一、典範與社群結構
一個典範首先支配的是一群研究者,而不是一個學科領域。任何對於典範指導下的研究或動搖了範式的研究所作的研究,都必須從確定從事這種研究的團體入手。(161)
[革命]是種特殊的、涉及團體承諾的某種重要的轉變。但是它不必是一個大的轉變,對於單一共同體之外的人而言,它也不必似乎有革命性,這種共同體或許只有不到25人。(162)
[危機]危機並非必須由經歷它們的社群所引發,這些社群有時還承受革命的後果。(163)
二、典範作為團體允諾的群集(constellation)
典範四義:符號概括、模型、價值、共有的範例。
三、典範作為共享的範例
作習題的意義:找出各種情形中的相似性,學會某種和他的同行相同的格式塔眼光看待事物。(170)…[讓人]學會從不同的問題中看出彼此間相似的情形,並將其看做同一科學定律或定律概略的應用對象。…學習並不完全依賴文字媒介,而是文字表述與具體應用實例結合在一起;人們同時學習自然界與文字。(171)借用波蘭尼的說法,這個過程使人們從科學實作中得到「默會知識」,而非透過規則而學習到默會知識。(E191)
四、默會知識與直覺
極為不同的刺激能產生相同的感覺;同樣的刺激能產生極不相同的感覺;最後,由刺激到感覺的途徑部分地為教育所制約。(173)[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的門道在於他能把事件作更大的連結,看到背後的脈絡,而不只只是看到指針的數值,而是把它更大的網絡連結在一起,或者說,他動員了他過去的累積的資源,來作「詮釋」,因此內行可以說,這個數值代表著物件內部有問題,或者如何如何,但是外行人,看到的就只是指針的數值而已。](E198)
五、範例、不可共量性與革命
要瞭解科學以其固有方式發展的原因,人們無需追究那些使每個人做出特定選擇的個人經歷和個性方面的細節…。人們必須瞭解的是一套特定的共有價值與一個專家社群所共有的特定經驗相互作用的方式,正是這種方式保證了這一團結的大多數成員最終找出一組決定性的論證。(179,E200)這一過程就是說服(persuation),但是這裡碰上了不可通約的問題。
常態科學的實作依賴於從範例當中得到的技能,將對象與情境依類似群組(similarity sets)中,這些類似群組對於歸類來說是初始的(primitive),也就是說,它們無需回應「和什麼類似的問題」。任何革命的核心面向在於某些類似關係改變了。對象原先被分在同一群組,後來則改變了。(E200)[類似關係的不同,使交流變得困難,而產生不可共量性的問題,或者說,他們的編序(program)不同了]
簡而言之,當溝通破裂時,其參與者所能作的,就是把彼此看作不同語言社群的成員,然後成為翻譯。(181,E202)
我比之為改宗經驗的格式塔轉換,仍是革命進程的核心。用以選擇的好理由提供改宗的動機,以及使之更有可能發生的氣氛。此外,翻譯可以提供探索神經過程重新編序的入口,儘管這一過程現在還無法分析,卻肯定承載了改宗。但是好的理由和翻譯並不足以構成改宗,我們必須詳細地闡明這一過程,以理解科學變化的根本類型。(183,E204)
六、革命與相對主義
[對被批評為相對主義的回應,用演化的樹來比喻知識發展]孔恩信仰科學進步觀,認為後期的科學理論在一個常常大不相同的應用環境之中,較其先前的理論表現出更好的解謎能力。(184)他也反對用「truth」來判定後期理論更貼近實在的說法,他認為相信理論的存有學與在自然中的「現實」對立面是契合的,這種說法是虛幻的。[從本體論來看,孔恩認為從科學史當中看不出什麼前後相繼的方向,但是就解題方法來看,愛因斯坦的力學的確比牛頓及亞理斯多德更加進步。](185,E206)
七、科學的性質
1.[實然與應然並不像想像中那麼涇渭分明。認為科學家的行動上如何與理論上如何有一致性,否則即是反常。](186)(安:是指科學有其自我反身性嗎?)
2.[和其他領域的關係]本書把科學發展描繪成一個由一連串相續的為傳統限定的時期並間以非累積性的間斷點的過程,因此其論點無疑有廣泛的可應用性,把典範視為具體的成就,一個範例,可說是本書第二貢獻。Ex:假如繪畫能被看成彼此模仿而不是以符合某個抽象的風格規則來創作的話,藝術上一些圍繞著風格概念而產生的著名困難就會消失。(187)
3.發展成熟的科學中沒有(現在應該說很少)競爭學派。(187)
4.必須要研究科學的社群結構。(188,E209)
出處:Kuhn, T. S.(2003)。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生活] 四神湯
今天早上去吃法學院那邊家賣油飯的小攤,
我點了四神湯。吃著吃著,覺得怪怪的,
好像裡面的材料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有薏仁、芡實和豬腸(也許還有一樣吧?)。
我在想,我該怎麼問老板,我猜他是不是少加了蓮子和淮山。
但是這樣問好像是在質疑人家,我猜他也不會心情好地回答我。
我想了一下,想說問「四神湯是那四神呀?」
老板回答我:薏仁、芡實、雪蓮、豬腸。
然後開始解釋功效,說四神湯可以利尿,女生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吃,就像四物一樣。
還有女生懷孕的時候也不能吃,因為女生懷孕就是要留住東西,
可以四神湯會讓東西排出來。
在我的認知裡,四神湯孕婦不能吃,是因為會造成子宮收縮,所以孕婦不宜。
好啦,現在問題來了,老板的四神湯和一般認定的四神湯是不太一樣的。
我們該說誰對呢?也許常識會說,應該以一般認定為準,或者以書上有寫的為準。
但是呢,四神湯是台灣特有的民間方,原名叫作四臣湯,
因為裡面的四個藥,其實一般都不會用作君藥(薏仁、芡實、蓮子、淮山)
四臣湯在台語唸起來像四神湯,後來就演變成為四神湯了(當然其中的過程還要再論)
(http://blog.udn.com/giveman/2564218 這可能是種事後重建的說法,仍待尚榷)
我們再來查查網路的其他的資料,
有的網誌寫中藥房配的四神湯是伏苓,淮山(山藥),蓮子,芡實(薏仁是另外加的)
http://tw.myblog.yahoo.com/nanalu-581007/article?mid=7501&sc=1
也有的人寫四神湯的組成是蓮子 芡實 白果 懷山
http://blog.sina.com.tw/one1/article.php?pbgid=53999&entryid=598688
有的則是蓮子、薏米、茯苓、山藥 (濕)半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archive/index.php/t-14349.html
至於有的人會配上豬腸,加的則會加豬肚或排骨。
如果四神湯是一個技術物,四神湯似乎在我們上述的例子裡,它還沒有達到封閉,
總是有各種詮釋的彈性,依照不同的團體來看,四神湯可以是很不同的東西。
四神湯是不是有個固定的範圍呢?上述的幾篇文章看起來是有的。
有些東西是沒有出現在四神湯裡的,譬如我如果加上當歸,就不太算是四神湯。
但是大致上出現的材料有蓮子、薏米、茯苓、山藥、芡實、(白果?)、(雪蓮?)
關於這個組合,以及其功效,還有為什麼叫作四神湯,這實際上不能夠直接等閒視之。
或者說,要我們相信坊間說的,「四神湯就是利水滲濕固脾胃」這樣的一個民間常用方。
彷彿是不用再質疑的實在,我們應該去想,上述的連結是如何可能的?
把上述的連結簡化如右:A就是B。
那麼,(1)為什麼A不是C,D,E呢?...
(2)又或者為什麼是A呢?
(3)A又是由什麼所構成的呢?
(4)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說A是A?
上面的數字是我隨意列的,為了方便討論。
在(4)裡,我們看到說A是A,看起來好像在說四神湯就是四神湯,是同義反覆。
但是如果我們把(3)帶進來,說A1+A2+A3+A4就是A,而A就是A1+A2+A3+A4。
這樣的說明,看起來有比較合理嗎?
即四神湯就是由某四種帶有A屬性的中藥所構成的,
所以A裡面應該不包括B, C...,也就是說A必須排斥非A。
但是A1+A2+A3+A4就是A,而A就是A1+A2+A3+A4,這樣的說法對嗎?
我們在上面的例子裡看到,A有時候不只四種,它有時是A1+A2+A3+A5
有時候則是A1+A2+A4+A6,有時候又是A1+A2+A3+A4+A5。
在這種情況下,是什麼決定了(4)A是A呢?
我們已經看到A必須以排斥非A(~A)的方式存在,
也就是說A與非A必須同時存在,A的存在才有意義。
但是我們如何區分出A與非A呢?
或者,換個問法,A與非A的 [1;33m區分 [m是如何成立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是意識形態、有的說是誤識、
有的人說是武斷而任意的區分,有的人會說這是真理的區分,
有的人會說這是權力的區分,有的人則說這種區分是網絡的結果。
這些人都假設在A與非A的背後,有套(不管是不是「更真的」)體系。
關於這套體系,我們暫之稱之為甲吧(也許你可以把甲視為是中醫,或者叫作民間習俗)
我們怎麼知道背後有套體系呢?其實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必須預設有這套體系,
我們才能夠理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說這是個中醫的體系,或者民俗的體系。
但是體系本身是不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呢?或者說,體系本身是力量間競合的結果?
譬如中醫之所以叫作中醫,是因為西醫的競爭,兩者競爭而得以分立(分也,成也)。
所以也許我們一樣可以用甲與非甲,來談這個問題。
但是很清楚的,在台灣的脈絡下,非甲本身也區分出乙、丙等等以及殘餘類屬。
(乙可能是西醫,丙可能是自然醫學,丁可能是民俗療法...)
所以一個蓮子(A1),放在甲、乙、丙、丁及殘餘類屬當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譬如在中醫會說蓮子有補脾、益肺、養心、補腎、固精、止瀉等作用
營養學會說
「蓮子營養含有鈣、鐵和鉀元素。蓮子可促進凝血,使某些活化,維持神經傳導性、
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的節律、毛細血管的滲透壓、體內酸鹼平衡,具有安神養心作用。」
http://www.foodcare.com.tw/label.aspx?article=2125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A1放在甲底下,A1會與甲1,甲2,甲3等等連在一起。
而放在乙之下,A1則會與乙1,乙2,乙3...等等連結在一起。
在營養學的情況下,透過實驗分析出元素,透過生理學實驗,連結了某些因果關係。
在中醫的情況底下,則是透過經驗,置於中醫的架構底下,也確認了某些因果關係。
兩者可以通約嗎?我們可以說甲1就是乙1嗎?或者歸納乙1、乙2、乙3就是甲1
(譬如補充血紅素就是補血、去血脂就是活血化瘀?鋅就是補腎?)
這在坊間上已經出現了。但是這個連結如何可能?主要還是透過物。
我們把上面的關係譬例如下:
凝血--蓮子--養心
維持神經傳導-- │ --補脾
...-- ↓ --...
我們在這裡引入拉圖的說法,拉圖認為陳述與事實是源同終異,
起源相同,都是實作,結果相異,產生陳述與事實的對立,
而陳述成為事實的陳述,事實成為被陳述的事實,
使得詞與物之間有個「真實的」對應關係。 (即陳述←→事實)
但是拉圖認為事實本身不外在於產生的網絡,
因為譬如說血紅素這回事,就只出現在實驗室,即有儀器存在的地方。
或者說氣這回事,只出現在從氣的架構來歸納身體某些特徵的情況才出現氣。
或者說經脈本身,只有學會中醫學的人、有接觸過中醫的人的,
才會把某些身體表現歸於經絡。(而不是從神經、從脈輪的角度來思考)
我們之所以相信某種陳述,是因為這種陳述征服了我們,如何征服?
透過無可抗拒的差距(驗證的差距)使得我們無力反擊或修改這種陳述。
實驗室就是生產這種具大差距的地方,
所以拉圖有具名言:給我一個實驗室,我將舉起整個世界。
那麼在沒有實驗室的地方呢?中醫是如何舉起整個世界的呢?
或者說舉起了中國人的身體想像的世界呢?
也許是文本、也許是論述、也許是執業醫生、也許是儒醫,也許也許...
在蓮子不存在的地方,不存在蓮子。只有當某個東西被指稱,該東西才存在。
不然該東西就只是背景,只是噪音,而不是資訊(information)(見實驗室生活第六章)
蓮子的功效的誕生,和蓮子這個物本身被認識的過程是不可分的。
認識的過程(或者說在認識的實踐過程中)使得蓮子得以被定位,被定義(definition)
define的詞源是to end, terminate, bound。
de-在這裡的意思是Down to the bottom, completely; hence thoroughly on and on,
away; also methodically, formally.
但是de-也有個相異的用法(在define的類似字源當中出現)
de-指的則是had also the function of [1;33mundoing or reversing the action of a verb [m
因此,de在這裡既有完成的意思,結束的意思(也指在方法上及形式上)
同時也有使某個動作背反的意思,在這個意思中,de-的意思更近於deff-, diff-, dyff-
使產生某些差異,或者相反的結果。
fine的字源則是指finish,完成的意思。
從define的意思來看,define既是一種確定,一種結束,完成。
但是在這裡也蘊涵了某種背離,某種反差,某種差異。
define可以是結束,可以是有了差異,可以是另外一個開始。
就像上述談的A得以成為A,或者甲得以以甲的方式出現。
因為A是一種finished term,但是A又是一個差異,與非A的差異。
但是這個A又是可以被undoing的,被reversing的,
因為A的意義是由關係所調動的。(即由上述的差異的變動,而有了意思的變化)
舉個例來說,在口語的問候句(A)的情況底下,調動A1+A2+A3的位置
你好嗎? -->一般的問候句 (A1+A2+A3)
好你嗎? -->非常無禮的問候句 (A2+A1+A3)
嗎你好? -->把人家當成媽媽的問候句。(A3+A1+A2)
我們再用蓮子的例子來看看:
中醫學脈絡中理解蓮子 ->補脾、益肺、養心、補腎、固精、止瀉等作用
營養學理解蓮子 ->鈣、鐵和鉀元素。促進凝血,使某些活化,
維持神經傳導性、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的節律、
毛細血管的滲透壓、體內酸鹼平衡。
嗯,非常地複雜。但是其實上面兩者都是對於蓮子的「理論解釋」。
我們必須先把這兩種解釋先放在一旁,來看看蓮子是如何被感受的。
但是我們可以用蓮子產生的效果來理解,我們來看看使用者怎麼說。
嗯,關於網路上的一些網誌,還有網路論壇在談蓮子的時候,
都會談到蓮子的功效,其他則是談燉煮方式,要悶才會軟Q,
以及要加什麼東西一起燉煮。純粹談口感,有的則說說澱粉很多。
但是直接談蓮子的功效的身體體驗,並沒有多少。
(但是談到蓮子心中苦的體會倒是不少)
在這裡有一個進一步的問題了。
我們是因為蓮子的功效才去買蓮子來吃,還是因為我們吃了蓮子,才去買蓮子。
人們如何成為蓮子的消費者呢?如果不是家裡有習慣煮的話,
應該是受到各種親屬網絡、大眾傳媒的影響吧。
這些傳媒在談蓮子的時候,總是要會特定的功效談在一起。
(就像談到四物,就是調經補血一樣)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上面的兩個脈絡呢?(中醫學脈絡和營養學脈絡)
有沒有可能這是因為中醫師(中藥商)或者營養師的 [1;33m行銷術語 [m呢?
所謂的補心補腎倒底是什麼,或者使活化、維持神經傳導,
這個我們一般人是不會直接感受到的。
我們往往是透過中醫師幫我們把脈說,哦!你的腎最近好多了,
或者是透過西醫驗血,看看什麼數值低一點了、高一點了,來確認「有效」這件事。
(這算不算客觀文化壓倒主觀文化呢?或者系統殖民生活世界?
Oh my God,我還是不要談這些大概念好了,汗||)
如果我們從行銷術語的角度來看蓮子的功效,
那麼蓮子的功效就和保健食品在行銷是沒兩樣的。
但是消費者是白痴嗎?別人說了他們就聽,就消費?
當然不是。所以好聽一點的說法,要讓消費者自己決定,
陰謀一點的說法要,從行銷者的角度來看,「要教育消費者」。
用拉圖的話來說,把世界成為實驗室的延伸,
用馬克思的意思來講,要建立虛假意識,就像宗教一樣,
用布爾厄來說,就是要使誤識得以成立,讓人們有illusio。
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那就是「社會化過程」而已。
所以呢?
為什麼是四神湯呢?為什麼是蓮子呢?
為什麼我們只看到這些東西,為什麼我們不吃輪胎呢?為什麼我們不吃泥巴呢?
因為四神湯和蓮子被界定成是可食用的,是「有用的」。
在某些情況下,被我們拿來用(因為好奇,或者為了養身)(而產生了連結)
我們不吃狗肉,因為吃狗肉觸犯我們的情感。
我們吃蓮子或者四神湯,則是觸發我們的感受與知覺,
這些感受與知覺則受到社會世界的中介。
譬如我吃了蓮子,我開始大便閉結,我吃了四神湯,上廁所次數變多,尿尿也變多。
所以為了解釋我們的身體感覺,我們引用了各種理論,各種行銷術語,來理解我們自身。
所以中醫會說利水滲溼,營養師可能又有不同的說法。
這些說法都只是說法,或者用拉圖的話來說,是陳述(statement),
它可以被我們當作事實,或者人為的事實(fact or artefact)。
這些說法並不是非實在,它們非常地實在,因為它們就是被建構為實在。
在這裡的討論並不落入相對主義或實體論,因為納入了實作過程(必須考慮時間與人)
無論如何,四神湯不只只是詮釋彈性的問題,
四神湯可以是個實在的建構問題。
(不只是社會的建構,而是自然與社會的共構,
物的質性必須考慮,譬如當歸就不構成四神湯的可能選項之一)
暫時到底打住吧。
我點了四神湯。吃著吃著,覺得怪怪的,
好像裡面的材料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有薏仁、芡實和豬腸(也許還有一樣吧?)。
我在想,我該怎麼問老板,我猜他是不是少加了蓮子和淮山。
但是這樣問好像是在質疑人家,我猜他也不會心情好地回答我。
我想了一下,想說問「四神湯是那四神呀?」
老板回答我:薏仁、芡實、雪蓮、豬腸。
然後開始解釋功效,說四神湯可以利尿,女生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吃,就像四物一樣。
還有女生懷孕的時候也不能吃,因為女生懷孕就是要留住東西,
可以四神湯會讓東西排出來。
在我的認知裡,四神湯孕婦不能吃,是因為會造成子宮收縮,所以孕婦不宜。
好啦,現在問題來了,老板的四神湯和一般認定的四神湯是不太一樣的。
我們該說誰對呢?也許常識會說,應該以一般認定為準,或者以書上有寫的為準。
但是呢,四神湯是台灣特有的民間方,原名叫作四臣湯,
因為裡面的四個藥,其實一般都不會用作君藥(薏仁、芡實、蓮子、淮山)
四臣湯在台語唸起來像四神湯,後來就演變成為四神湯了(當然其中的過程還要再論)
(http://blog.udn.com/giveman/2564218 這可能是種事後重建的說法,仍待尚榷)
我們再來查查網路的其他的資料,
有的網誌寫中藥房配的四神湯是伏苓,淮山(山藥),蓮子,芡實(薏仁是另外加的)
http://tw.myblog.yahoo.com/nanalu-581007/article?mid=7501&sc=1
也有的人寫四神湯的組成是蓮子 芡實 白果 懷山
http://blog.sina.com.tw/one1/article.php?pbgid=53999&entryid=598688
有的則是蓮子、薏米、茯苓、山藥 (濕)半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archive/index.php/t-14349.html
至於有的人會配上豬腸,加的則會加豬肚或排骨。
如果四神湯是一個技術物,四神湯似乎在我們上述的例子裡,它還沒有達到封閉,
總是有各種詮釋的彈性,依照不同的團體來看,四神湯可以是很不同的東西。
四神湯是不是有個固定的範圍呢?上述的幾篇文章看起來是有的。
有些東西是沒有出現在四神湯裡的,譬如我如果加上當歸,就不太算是四神湯。
但是大致上出現的材料有蓮子、薏米、茯苓、山藥、芡實、(白果?)、(雪蓮?)
關於這個組合,以及其功效,還有為什麼叫作四神湯,這實際上不能夠直接等閒視之。
或者說,要我們相信坊間說的,「四神湯就是利水滲濕固脾胃」這樣的一個民間常用方。
彷彿是不用再質疑的實在,我們應該去想,上述的連結是如何可能的?
把上述的連結簡化如右:A就是B。
那麼,(1)為什麼A不是C,D,E呢?...
(2)又或者為什麼是A呢?
(3)A又是由什麼所構成的呢?
(4)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說A是A?
上面的數字是我隨意列的,為了方便討論。
在(4)裡,我們看到說A是A,看起來好像在說四神湯就是四神湯,是同義反覆。
但是如果我們把(3)帶進來,說A1+A2+A3+A4就是A,而A就是A1+A2+A3+A4。
這樣的說明,看起來有比較合理嗎?
即四神湯就是由某四種帶有A屬性的中藥所構成的,
所以A裡面應該不包括B, C...,也就是說A必須排斥非A。
但是A1+A2+A3+A4就是A,而A就是A1+A2+A3+A4,這樣的說法對嗎?
我們在上面的例子裡看到,A有時候不只四種,它有時是A1+A2+A3+A5
有時候則是A1+A2+A4+A6,有時候又是A1+A2+A3+A4+A5。
在這種情況下,是什麼決定了(4)A是A呢?
我們已經看到A必須以排斥非A(~A)的方式存在,
也就是說A與非A必須同時存在,A的存在才有意義。
但是我們如何區分出A與非A呢?
或者,換個問法,A與非A的 [1;33m區分 [m是如何成立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是意識形態、有的說是誤識、
有的人說是武斷而任意的區分,有的人會說這是真理的區分,
有的人會說這是權力的區分,有的人則說這種區分是網絡的結果。
這些人都假設在A與非A的背後,有套(不管是不是「更真的」)體系。
關於這套體系,我們暫之稱之為甲吧(也許你可以把甲視為是中醫,或者叫作民間習俗)
我們怎麼知道背後有套體系呢?其實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必須預設有這套體系,
我們才能夠理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說這是個中醫的體系,或者民俗的體系。
但是體系本身是不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呢?或者說,體系本身是力量間競合的結果?
譬如中醫之所以叫作中醫,是因為西醫的競爭,兩者競爭而得以分立(分也,成也)。
所以也許我們一樣可以用甲與非甲,來談這個問題。
但是很清楚的,在台灣的脈絡下,非甲本身也區分出乙、丙等等以及殘餘類屬。
(乙可能是西醫,丙可能是自然醫學,丁可能是民俗療法...)
所以一個蓮子(A1),放在甲、乙、丙、丁及殘餘類屬當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譬如在中醫會說蓮子有補脾、益肺、養心、補腎、固精、止瀉等作用
營養學會說
「蓮子營養含有鈣、鐵和鉀元素。蓮子可促進凝血,使某些活化,維持神經傳導性、
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的節律、毛細血管的滲透壓、體內酸鹼平衡,具有安神養心作用。」
http://www.foodcare.com.tw/label.aspx?article=2125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A1放在甲底下,A1會與甲1,甲2,甲3等等連在一起。
而放在乙之下,A1則會與乙1,乙2,乙3...等等連結在一起。
在營養學的情況下,透過實驗分析出元素,透過生理學實驗,連結了某些因果關係。
在中醫的情況底下,則是透過經驗,置於中醫的架構底下,也確認了某些因果關係。
兩者可以通約嗎?我們可以說甲1就是乙1嗎?或者歸納乙1、乙2、乙3就是甲1
(譬如補充血紅素就是補血、去血脂就是活血化瘀?鋅就是補腎?)
這在坊間上已經出現了。但是這個連結如何可能?主要還是透過物。
我們把上面的關係譬例如下:
凝血--蓮子--養心
維持神經傳導-- │ --補脾
...-- ↓ --...
我們在這裡引入拉圖的說法,拉圖認為陳述與事實是源同終異,
起源相同,都是實作,結果相異,產生陳述與事實的對立,
而陳述成為事實的陳述,事實成為被陳述的事實,
使得詞與物之間有個「真實的」對應關係。 (即陳述←→事實)
但是拉圖認為事實本身不外在於產生的網絡,
因為譬如說血紅素這回事,就只出現在實驗室,即有儀器存在的地方。
或者說氣這回事,只出現在從氣的架構來歸納身體某些特徵的情況才出現氣。
或者說經脈本身,只有學會中醫學的人、有接觸過中醫的人的,
才會把某些身體表現歸於經絡。(而不是從神經、從脈輪的角度來思考)
我們之所以相信某種陳述,是因為這種陳述征服了我們,如何征服?
透過無可抗拒的差距(驗證的差距)使得我們無力反擊或修改這種陳述。
實驗室就是生產這種具大差距的地方,
所以拉圖有具名言:給我一個實驗室,我將舉起整個世界。
那麼在沒有實驗室的地方呢?中醫是如何舉起整個世界的呢?
或者說舉起了中國人的身體想像的世界呢?
也許是文本、也許是論述、也許是執業醫生、也許是儒醫,也許也許...
在蓮子不存在的地方,不存在蓮子。只有當某個東西被指稱,該東西才存在。
不然該東西就只是背景,只是噪音,而不是資訊(information)(見實驗室生活第六章)
蓮子的功效的誕生,和蓮子這個物本身被認識的過程是不可分的。
認識的過程(或者說在認識的實踐過程中)使得蓮子得以被定位,被定義(definition)
define的詞源是to end, terminate, bound。
de-在這裡的意思是Down to the bottom, completely; hence thoroughly on and on,
away; also methodically, formally.
但是de-也有個相異的用法(在define的類似字源當中出現)
de-指的則是had also the function of [1;33mundoing or reversing the action of a verb [m
因此,de在這裡既有完成的意思,結束的意思(也指在方法上及形式上)
同時也有使某個動作背反的意思,在這個意思中,de-的意思更近於deff-, diff-, dyff-
使產生某些差異,或者相反的結果。
fine的字源則是指finish,完成的意思。
從define的意思來看,define既是一種確定,一種結束,完成。
但是在這裡也蘊涵了某種背離,某種反差,某種差異。
define可以是結束,可以是有了差異,可以是另外一個開始。
就像上述談的A得以成為A,或者甲得以以甲的方式出現。
因為A是一種finished term,但是A又是一個差異,與非A的差異。
但是這個A又是可以被undoing的,被reversing的,
因為A的意義是由關係所調動的。(即由上述的差異的變動,而有了意思的變化)
舉個例來說,在口語的問候句(A)的情況底下,調動A1+A2+A3的位置
你好嗎? -->一般的問候句 (A1+A2+A3)
好你嗎? -->非常無禮的問候句 (A2+A1+A3)
嗎你好? -->把人家當成媽媽的問候句。(A3+A1+A2)
我們再用蓮子的例子來看看:
中醫學脈絡中理解蓮子 ->補脾、益肺、養心、補腎、固精、止瀉等作用
營養學理解蓮子 ->鈣、鐵和鉀元素。促進凝血,使某些活化,
維持神經傳導性、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的節律、
毛細血管的滲透壓、體內酸鹼平衡。
嗯,非常地複雜。但是其實上面兩者都是對於蓮子的「理論解釋」。
我們必須先把這兩種解釋先放在一旁,來看看蓮子是如何被感受的。
但是我們可以用蓮子產生的效果來理解,我們來看看使用者怎麼說。
嗯,關於網路上的一些網誌,還有網路論壇在談蓮子的時候,
都會談到蓮子的功效,其他則是談燉煮方式,要悶才會軟Q,
以及要加什麼東西一起燉煮。純粹談口感,有的則說說澱粉很多。
但是直接談蓮子的功效的身體體驗,並沒有多少。
(但是談到蓮子心中苦的體會倒是不少)
在這裡有一個進一步的問題了。
我們是因為蓮子的功效才去買蓮子來吃,還是因為我們吃了蓮子,才去買蓮子。
人們如何成為蓮子的消費者呢?如果不是家裡有習慣煮的話,
應該是受到各種親屬網絡、大眾傳媒的影響吧。
這些傳媒在談蓮子的時候,總是要會特定的功效談在一起。
(就像談到四物,就是調經補血一樣)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上面的兩個脈絡呢?(中醫學脈絡和營養學脈絡)
有沒有可能這是因為中醫師(中藥商)或者營養師的 [1;33m行銷術語 [m呢?
所謂的補心補腎倒底是什麼,或者使活化、維持神經傳導,
這個我們一般人是不會直接感受到的。
我們往往是透過中醫師幫我們把脈說,哦!你的腎最近好多了,
或者是透過西醫驗血,看看什麼數值低一點了、高一點了,來確認「有效」這件事。
(這算不算客觀文化壓倒主觀文化呢?或者系統殖民生活世界?
Oh my God,我還是不要談這些大概念好了,汗||)
如果我們從行銷術語的角度來看蓮子的功效,
那麼蓮子的功效就和保健食品在行銷是沒兩樣的。
但是消費者是白痴嗎?別人說了他們就聽,就消費?
當然不是。所以好聽一點的說法,要讓消費者自己決定,
陰謀一點的說法要,從行銷者的角度來看,「要教育消費者」。
用拉圖的話來說,把世界成為實驗室的延伸,
用馬克思的意思來講,要建立虛假意識,就像宗教一樣,
用布爾厄來說,就是要使誤識得以成立,讓人們有illusio。
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那就是「社會化過程」而已。
所以呢?
為什麼是四神湯呢?為什麼是蓮子呢?
為什麼我們只看到這些東西,為什麼我們不吃輪胎呢?為什麼我們不吃泥巴呢?
因為四神湯和蓮子被界定成是可食用的,是「有用的」。
在某些情況下,被我們拿來用(因為好奇,或者為了養身)(而產生了連結)
我們不吃狗肉,因為吃狗肉觸犯我們的情感。
我們吃蓮子或者四神湯,則是觸發我們的感受與知覺,
這些感受與知覺則受到社會世界的中介。
譬如我吃了蓮子,我開始大便閉結,我吃了四神湯,上廁所次數變多,尿尿也變多。
所以為了解釋我們的身體感覺,我們引用了各種理論,各種行銷術語,來理解我們自身。
所以中醫會說利水滲溼,營養師可能又有不同的說法。
這些說法都只是說法,或者用拉圖的話來說,是陳述(statement),
它可以被我們當作事實,或者人為的事實(fact or artefact)。
這些說法並不是非實在,它們非常地實在,因為它們就是被建構為實在。
在這裡的討論並不落入相對主義或實體論,因為納入了實作過程(必須考慮時間與人)
無論如何,四神湯不只只是詮釋彈性的問題,
四神湯可以是個實在的建構問題。
(不只是社會的建構,而是自然與社會的共構,
物的質性必須考慮,譬如當歸就不構成四神湯的可能選項之一)
暫時到底打住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