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隨手札記 讀默頓的1.論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和體系 2.自証預言

我讀的是譯林唐少杰與齊心等人的譯本《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

首先,就自証預言的討論來說,該論文提到Thomas定理:如果認定某些情況為真,結果他們就會成為真的。默頓用「傳聞銀行會破產」引發擠兌,而銀行真的會破產的例子,說明自證預言,也指出社會行為不同於自然定律,人的反身性參與其中,會影響事件的發展。相應的概念也包括自毀預言,不過此文未討論。接著,討論社會信念與社會現實,以工人認為黑人是工賊而排擠黑人加入工會,而黑人因被排擠真的成為工賊(與資本家聯合),提到信念塑造社會現實的作用。第三節,則引入了內團體與外團體的討論,引入道德評價的問題,同一件事,美國人認為美國人作的就是好的,而日本人作的就是不好的(譬如超時工作,美國人就是勤奮,日本人就是剝削與企圖搶佔巿場)。

接著討論社會功能與負功能,我這裡的理解有點模糊,不過提到,內團體以自己的道德評價為準,外團體不論表現出內團體贊許的行為(被視為模仿或顠竊)或不表現出來(被視為自甘墮落),都會受到責難與歧視,而這種責難有團結內團體的功能。至於外團體,由於受到內團體的影響,為了反駁這些責難,會傾全力去抓住蛛絲馬跡,證明自身的優秀,也會放大自身團體的表現,進行內外區隔與鬥爭,也就是說,外團體會反其道而行,走向自傲(譬如搜羅過去的成就者,表明自身的優秀),或自卑(努力符合內團體的標準,只要小有成就,就會放大,我想到的例子是在學習洋皮毛的留學者,回國以該留學國的標準歧視原國內地方研究者)。最後,引入制度的討論,說明制度的干預可以避免自證預言成為現實,譬如保障黑人加入工會的權利,而黑人不致成為工賊;落實種族混居(黑白各半),在實際互動中,可以破除黑白歧視污名。因此,墨頓最後說「只要缺乏慎重的制度化控制,自證預言就會起作用,憂慮就是憑藉自證預言而轉變成為現實的。」(566)最後,我想補充Elias說的,瞭解了人類社會相互交織的關聯方式,從而破除盲目的團體互動力量(如軍備競賽同為自我應驗預言的例子),是社會學者可以介入社會的方式,社會學者,是神話的獵殺者,破除各團體的幻想,以實證觀察實際各團體組織之間的互動與運作情形,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出口。


關於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和體系那章,我開頭讀到睡著了。不過後面關於博學與原創的討論,我覺得蠻有趣的。「人們常常認為,引用一個早期思想資料就必然意味著這個引文中的思想或結論是靠閱讀它才第一次得到的。然而,實例常常表明早期著作的段落只是因為它與讀者自己得出的思想相一致才被注意到的。」(47)文本之所以能夠帶來啟發,是因為我們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思考經驗進入文本,與其對話,因此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附和了自己現在的思考,或者挑戰了自己的思考,精確化了自己的思考,等等,讀起來因為得到對話,而擁有爽感,這是默頓提醒我們從讀者的角度,或者說讀者社群的角度,來理解理論的功用)。如果該書沒有帶給我們新東西,那麼默頓說,要麼是我們自己笨,要麼是該書爛,或者都有。他相信,重新經典著作有其潛在的創造性功能,鼓勵扎實地閱讀進行自行的再創造。換言之,默頓走的是中庸之道,既要汲古,又要思今,而不是前人最棒,或者只要埋首現在的經驗研究就好。他相信的是,理論與經驗之間的交互融透與啟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