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NIETZSCHE A Very Short Introducton
作者: 邁克‧坦納
原文作者:Michael Tanner 譯者:于洋
出版社:牛津大學
出版日期:2016/07/01
我讀了Michael Tanner所著的《尼采》一書,此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所出的簡明導讀手冊。快速地在兩個小時完翻完,隨手作了筆記,不過僅僅作了一到六章,後續自查拉圖斯特拉篇後,沒有什麼特別想記錄的地方。讀此書,有點像是在樹下聽老者,直白分享自己讀書心得的感覺,Tanner既非尼采信徒,但亦非詆毀者,而是個把尼采當成一般般的人,一個寫作者,如何深入地利用寫作作為手段,探討苦難與生活的人。尼采渴望讀者,而又掩飾著自己對讀者的渴望,他一直沒有獲得相應的重視,但是他持續努力地不斷地寫作,用力而深入地分析人類心理。作者說,閱讀尼采的經驗,會有種被愚弄的感受,因為尼采盡力使自己保持在一個不會被戰勝的位置,他說
[尼采的]這些方法論以及內容方面的問題,都產生於一種意識,即不管尼采如何聲稱,他實際上決意成為一個論辯中不被戰勝也不可戰勝的作者。也正因為如此,誠實的學者早晚會感到──與閱讀維根斯坦時相同──自己永遠只是一個受愚弄的人。(129-130)
尼采的作品有其非線性的特色,也因此而具有感染力與啟發性,但他的作品缺乏體系,或者刻意回避體系,也因此人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解讀與閱讀,挪為己用。對我來說,讀完這篇導讀,唯一的作用是,讓尼采從神壇上走下來,他遭遇許多挫折,不論是病痛或失戀,但是他轉而用寫作,進一步強化自身對於生命之頌揚,不過作者提到他對「日常瑣事」感到的困擾,這個倒是很有意思,就像身為一個研究者,我們還是得要吃喝拉撒睡,我們還是要跟家人相處,當我們自以為為了「偉大事業」付出,而給予日常瑣事較低階的位置,其實我們在某個程度上是活在「顛倒夢想」之人中,尼采對「生理學」的強調,對於身體的重視,對於思想或信仰的批判,其實如果不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踏在現實,重視肉身,對日常生活的平凡感到感激,並且對之予以肯定,而僅是將之視為學說,用學院化的方式理解尼采,那麼,其實閱讀尼采不會帶來什麼好處。
以下隨手整理自己紀錄之筆記。尼采重視是行動,而不僅僅止於思想,尼采的思想是不斷深化與演進的,他不斷地自我批判與反省,因此應該將尼采視為不斷精益求精,自我成長(不乏苦痛地)的寫作者。許多人會拿著尼采的手稿,強作解人,而遂行自己意志(如海德格),這是瞭解尼采時,必須要留心的,尼采已出版的作品,與尼采的手稿,還是應該視為不同的作品(以上是第一章摘要)。尼采所認為的科學是指系統性的調查研究,他的提問方式是,為何我們不關注「非真理」,而僅是關注真理?對於真理的關注如何成為我們應當追求的目標,這樣的規範性思考是如何誕生的?尼采對於悲觀主義,有著樂觀的見解,他肯定苦難的正面意涵。(但他也提到,人害怕的不是苦難,而是苦難的無意義,見《道德系譜學》最後)(以上第二章)。
尼采依賴寫作解決自身的問題,他以箴言作為寫作手法,自豪於能用一句話,說出別人一本書的內容,不過這自然是對讀者的考驗,因為讀者只有經歷跟他類似的思考歷程,才能夠瞭解或許他想說什麼。(以上第三章)第四章論及痛感與文化的關係。第五章談風格與個性之張力,人只有自我約束,在個性發展與特定風格的約束下,才可能發揮出極大的創造力,因此,約束與壓制,不見得是壞事。在當前的文明底下,應對日常生活的複雜性,「對於委婉語的駕御能力」是種才能(64),世界之所以變得有趣,正是因為人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苦難與挑戰,周旋其間,而人際相處間,若不能學會駕御委婉語應對(修辭立其誠),想要逍遙其間,則顯然不可對,因為直白而衝突,一下就被別人玩死。人的內在是混亂的,因為世界是混亂的,面對這樣的混亂,需要組織,而組織需要努力。人沒有過得那麼爽,基於對苦難的討論,克服這些混亂,需要「努力」。尼采駁斥同情,因為同情會讓人偏離成就自我,也妨礙他人的道路,尼采強調追尋自我道路之艱難。
哲學活動,看起來高尚無比,實際上是出於為維持生活的必要。他們也只是一種偽裝的工人,製造著那些話語,生產「真理」供人膜拜。尼采追求著非真理。貫穿他整個生涯的思考,是「生命」以及「權能意志」。兩者都需要極大篇幅,作者對後者保留不作討論。此外,關於類似「永刼回歸」之類的話,作者也認為尼采其實沒有太過份著墨,而是模模糊糊地提出來了,而且覺得這個概念沒有什麼道理(作者說:所以我正在寫一本,我以前就寫過的書嗎?)。作者說
尼采所指的生命接近於生命力(vitality),甚至接近於活力(liveliness)。這一點在他[尼采]評論藝術時逐漸變得清晰。在尼采後期和最後階段的寫作中,對藝術的評判標準是,它是否顯示出創造者極為充沛的創造力,或者是否是需求和被剝奪之後的產物。正是作為後一種普遍狀況的典型例證,華格納受到尼采的遣責。(反過來說,歌德這樣充滿生命力的人物,受到尼采的推崇)。(P105-106)
讀過了這本書,我覺得對理解尼采的幫助有限,不過大致是隨著尼采的寫作脈絡走過了一遍,無論如何,二手書是無法取代對作者本人著作的閱讀的。但這本書的優點是,稍微拉開點距離,讓我們可以更為平實地理解尼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