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研究綱要盤點

 閱讀韋伯《新教倫理》之後的三條思想軸線與未來讀書計劃


1.思考與韋伯的宗教社會學與臺灣社會的關係。從倫理、禁欲理念的道路,思考宗教/文化社會的研究取徑,重點閱讀韋伯的「論城巿」、「中間考察」、「宗教社會學」、「儒教與道教」、兩篇倫理論文。方法上可以接著閱讀韋伯的早期的詮釋社會學綱要並搭配閱讀韋伯的「社會學方法的規則」。

以此進一步思考與回答以下問題:對於我而言,閱讀韋伯,以及以他為借鑑/支點,我可以怎麼利用他的視角,來反思我所接觸到臺灣社會/臺灣社會學的狀態,同時進一步向前架構尼采與馬克思,橫向對話涂爾幹與藤尼斯、齊美爾、宋巴特、縱向架接帕深思、舒茲及其後紀登斯與Bourdieu的研究,再接軌到思考臺灣學者對於社會學及社會學理論的思考,重估所謂社會的想像力與想像力的社會學。

2.接軌倫理與文化的思考,從韋伯的《新教倫理》之後,接著閱讀Colin Campbell的《浪漫倫理與現代消費主義精神》、 Pekka Himanen《駭客倫理與資訊時代精神》、Luc Boltanski與Eve Chiapello的《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Jenny Huberman的《The Spirit of Digital Capitalism》,抓著「資本主義精神」的軸線往下走;另外關於「倫理」或者「道德經濟」的面向的書單,也需要另外找時間慢慢補起來。

3. 接軌韋伯與David Graeber。韋伯說,無政府主義者能夠提供的洞察,也許比我們任何一位馬克思主義者能夠提供的還要多。而我們眼前恰好有這樣一位無政府主義者(很可惜的是,他過世了),我想陸續找機會閱讀David Graeber的相關著作,首先是對話經濟學理論,思維道德經濟的著作《債的歷史》,然後是回應科層制的《規則的烏托邦: 官僚制度的真相與權力誘惑》,再討論工作(beruf)的《狗屁工作》,並且挑戰比較硬的,但目前也許是必須重思價值理論仍不太能跳過的《Toward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f value: The false coin of our own dreams》一書。也許透過David Graeber作為更新韋伯洞見的一種架構方式。

一的軸線是專注於宗教與精神,並且把社會學的理論好好架接起來的嘗試;二的軸線則是思考資本主義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三的軸線則是讓社會學理論可以更切近日常生活與時代感。簡單盤點至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