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研究發現,根據大陸學者陳士瑜的考察,解答了我的困惑。
為什麼本草經以後,到本草綱目之間的靈芝討論是空白的?
因為本草經的時代,兩漢至魏晉之間,為道教盛行之時,重養生思想,
種芝為養生之術(小術為服芝,大術為煉丹),所以當時有非常多的靈芝著作(近百種)
但是當時的「芝」的概念,不是一種靈芝,或者被民間解釋的,只有六種靈芝。
實際上是各類靈芝,各類靈芝底下還有數十至百種的菌蕈類,而這些統被稱之為「芝」。
但是隨著本草學者挑戰神仙思想;栽培學者公佈種芝秘法(打破道家的秘傳);
還有社會風氣的轉變(唐代以後道家思想的沒落)以及其他因素。
以前統稱的靈芝,開始分化出諸如香菇、草菇、茯苓、...等等更細類別的蕈菌類
靈芝作為一個統稱,在當時的學術「象徵鬥爭」底下,
既是學術上不正確的、也代表過去的迷信。
就此來說,靈芝就不被中醫藥採用了,
而李時珍更定位靈芝為腐木餘氣所生,無甚可觀。
所以在中醫藥的領域裡,靈芝不被中醫師採用。
但是在兩漢至魏晉之間的發展,深深影響了民間文化,
所以靈芝成為瑞祥、王風仁慈之象徵,以「如意」的形象出現。
所以靈芝不是以「中藥」的意義來看待;而是「神仙藥」或者「象徵」意義層面出現的。
不過夜深了,先這樣,明天再來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