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醫的社會學研究
本研究企圖從社會學角度對密醫現象進行探索性研究。首先透過論述分析,簡單考察《聯合知識庫》當中關於「密醫」的報導以及次數分配,透過次數分配,說明「密醫」的存在不是反常的,而是正常的社會現象,並且透過引用涂爾幹對於「犯罪」作為「社會常態」的論證,來說明「密醫」所發揮的社會功能。接著討論「密醫」誕生的歷史制度條件,關於這部份的討論會從日據時期談起,並指出進一步研究方向,在這裡的討論會與專業社會學當中的專業支配等討論進行對話。接著指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是去追問「密醫」得以生存的社會條件為何,從經濟社會學的鑲嵌視角來看,密醫巿場如何可能,並且提出相關的假設,以便未來進行進一步研究。
就現實面來說,密醫並不是一個反常現象,而是一個正常現象。在「聯合知識庫」聯合報系(含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以及已停刊的民生報) 以「密醫」作為關鍵字檢索,搜索日期自1951年迄今的報導,可得到3217筆資料。單單就「聯合報」來看,自1951年至今,關於「密醫」的報導也有1735篇,平均每年都有三十篇以上的報導(表1),可說是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現密醫行為。關於這些統計數字的意義,還需要進一步對於「聯合知識庫」相關報導作文本分析才能夠了解,這是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但是從涂爾幹對於「自殺」或「犯罪」的討論來看,密醫的懲戒可以視為社會維持自身秩序的手段,同時也確保了社會分類的界限,在這裡指的正是「職業團體」行醫的壟斷權((Durkheim,2003,,2005))。
表 1 每五年「聯合報」出現「密醫」次數統計表
年間
|
1951-
|
1956-
|
1961-
|
1966-
|
1971-
|
1976-
|
1981-
|
1986-
|
1991-
|
1996-
|
2001-
|
2006-
|
2011-
|
次數
|
93
|
128
|
91
|
122
|
196
|
99
|
151
|
150
|
131
|
215
|
197
|
139
|
23
|
資料來源:聯合知識庫
另外一方面,密醫的出現不僅僅是醫療的面向,還是政治的面向。丁崑健(,2009)指出日本殖民時期透過考試制度消滅漢方醫,但是因為醫療資源不足,使得漢方醫仍有生存空間。這些沒有通過考試取得執業資格的漢方醫自稱「民醫」,其徒弟則被稱為「密醫」或「密醫生」。相對於官方大力扶持的西醫「醫師」,「醫生」的名稱明顯含有貶義。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西醫支配了台灣的醫政結構,中醫被邊陲化,更不用說其他相關職業(針灸、按摩、傷科、正骨、助產士等),在這種情況底下,唯有符合「現代」及「科學」的西醫才是被認為具有正當性的醫學,此種思維也體現在「醫師法」的立法過程當中,葉永文(2006, 2007, 2010)即指出台灣中醫的科學化,實質上是西醫化。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醫療的階層化現象,相較於中醫仍被視為專業,得以從事醫療行為,民俗療法則不得宣稱療效,不得涉及侵入性治療(如開藥、針灸、注射、開刀等等)。
但是這樣的劃界工作是成功的嗎?透過上表的統計數字來看,顯然「合法醫療」的界限總是不斷地被侵犯。根據黃芷鈴(2010)的研究,她指出
「無論西醫、中醫或牙醫科別之密醫,大多以40 歲以上未滿50 歲及50 歲以上未滿60 歲佔有多數比例;各醫療科別密醫累犯均低於一成比例,惟牙醫科別有前科紀錄者,近九成比例為觸犯密醫罪;各醫療科別密醫均以不具醫學知識之比例較高;密醫案件有較高比例分布於都市化程度較高之縣市,較少比例發生於醫療資源缺乏之地區;西醫科別密醫案件最常發生的處所為西醫基層診所,中醫科別最常發生於國術館、整復所、接骨所及養生保健中心等民俗調理館,牙醫科別最常發生於牙科診所,然仍有不少部分發生於被告自宅,尤其是牙醫科別有逾三成以上之比例」(黃芷鈴,2010:abstract)
從上述的觀察來看,我們首先可以問幾個問題:(1)為什麼是這類型的人成為密醫?(2)密醫與都巿化的關係為何?(3)密醫發生的地點與空間為何?(4)這些密醫是怎麼被抓到的?(5)密醫如何招攬消費者?這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另一方面,黃芷鈴(2010)的觀察不盡正確,密醫犯罪的形態在近年來也有所改變。西醫密醫不只發生在診所,也發生在醫院,由密醫看診,或許這與醫院企業化經營的發展有關[1]。中醫密醫也發生在住所等地,這些無照中醫不見得學歷低,他們可能是大陸中醫學院的碩士[2]或者其他學有專精的人;而中醫診所也被指控傷科助理的推拿為密醫行為[3]。關於密醫犯罪的形態逐漸改變,值得更進一步進行觀察。
但是我們必須要追問,在醫療普及的情況底下,為什麼「密醫」還有其巿場?沈素麗(2005)透過個案研究,指出「縫隙式醫療活動」的存在,即在制度化的醫療體制之外,有一群人雖然不具國家授與的醫師執照,但是一樣提供廣義的醫療服務,成為在醫療體制之外行醫的群體。沈素麗的追問值得進一步思考,她說「在我們的社會裡,是眾人的需求共構成如此的醫療活動,而這種渴望如何形成?換句話說,支撐這種醫療體系得以運作的背後是何種文化心理?(2005:36)」這句話提醒我們,現代醫療體制不見得能夠解決人們的問題。賴麗芳(2002)透過對借牌現象的研究,指出借牌乃是因應「建築師證照制度與建築實作發生失衡」的能動作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可以指出醫療體制與醫療實作已失衡,脫離了人們的實際需要,因而刺激人們尋求非正統醫療。
從主流醫學的侷限進行思考,當面對絕症或主流醫學無力之處,人們會依賴既有的信念與實作來尋求苦難的解釋與解脫,譬如太魯閣族人在面對主流醫學無法處理的問題時,仍會回到原住民醫學來尋求解答(馬維駿,2007)。早期的人相信藥籤具有治療的效果,但是當代的人則膜拜以「科學理性」構築起來的現代醫療體系(蔡銘雄,2009),但是當人們習以為常的科學體系與價值失靈的時候,或許對他們來說轉過身重新尋求解答,不論解答是醫療的或宗教的,或許都可以讓病人的苦難得到安撫(沈素麗,2006)。
接下來的工作:
1.
精讀已尋得之文獻,透過報章雜誌建構「密醫」作為研究對象。或許會專門討論「中醫與民俗療法」的部份,因為那是我感興趣的部份。
2.
閱讀「專業社會學」關於專業支配的討論,透過「密醫」視角也許可以得到什麼啟發。
3.
閱讀「醫療社會學/醫療人類學」當中關於「另類療法」的討論,找出可以對話的地方。
4.
閱讀「經濟社會學」,試著回答「密醫」交易巿場的形成條件為何,也許可以還可落實在互動層之進行討論。
博碩士論文網
以「密醫」作為關鍵字得到如下結果,經人工篩選列出相關書目如下:
職業角色
法學
犯罪學
史學
社會學
人類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