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星期四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精) 第二卷摘要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精) 第二卷摘要
(德)弗裡德里希·尼采|譯者:孫周興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號:9787208150188
出版時間:2018-05-01

(另參考錢春綺譯本)
(美)朗佩特(2013)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尼采的教誨:《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解釋一種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二卷由希望和希望的破滅為框架,而查拉圖斯特拉的新而必要的野心,在此也初露端倪。第一卷查拉圖斯特拉所學,只限於政治演講中的教訓,而第二卷裡,他懂得了根本現象的真理,即生活就是權力意志,智慧是它最具精神的形式。這些發現導向了額外的發現,即一切先前的智慧,包括查拉圖斯拉自己的智慧,都擁有一種特性,他稱這種特性為「復仇」。(Laurence Lampert 2013:142)

  查拉圖斯特拉不再是第一卷裡單純的教師,他把自己從教師的限制中解放出來;現在,他所以嚴肅地對待一切,不是為了他的學生,而是為了他的使命,在這個使命裡,沒有學生的成份。(ibid.:143)

  第二卷的首要主題是智慧。在第一章中,查拉圖斯特拉接受了夢中的徵兆,允許他返回門徒之中,把他新的野性智慧的果實帶給他們(II,1)。他以六篇演講陳述他的新智慧,重燃他們的熱情,為超人而做準備。新的智慧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競爭教誨,這種教誨在他缺席的時候曾吸引了他們(II,2-7)。接著是一個關於查拉圖斯特拉的內在的插曲,是他對最智慧的人們演講,他洞察了他們智慧的秘密(II,8-12)。隨後,查拉圖斯特拉轉向了智慧的其他形式(II,13-19),而最後三章則導致他的門徒誤解了他和他的智慧的來源。在高潮的一章,查拉圖斯特拉揭示出,人仍然需要獲得救贖,並採用乍看起來不可能的救贖方式(II,20);此處,智慧既被當作對人類的詛咒,也被當作從這種詛咒中獲得救贖的方式。如此,第二卷就揭示出權力意志和永恒復返之間的內在聯繫,隨即本卷以實踐的智慧平靜結束,同時,查拉圖斯特拉決定要終止他某種的審慎(II,21),因此離開他的門徒(II,22)。(ibid.:143-144)
在眼下這個時代,哲學使命的特徵和範圍漸漸清晰,同樣,查拉圖斯特拉或者尼采與它的關係也漸漸清晰;不再有先驅為他承擔晦澀之物,他必須自己擔負起這不可能的使命。(ibid.:145)

  (尼采作為惡之教師,作為意圖以哲學領導科學的承擔者)就我所知,沒有著作能和Eden《政治領導力》一書一般,呈現了尼采哲學的政治企圖,從《善惡的彼岸》到《查拉圖斯特拉》來看,尼采並不是一個虛無主義者)(ibid.1451)

  (對惡的補述)為了成其至善,人類的至惡是必需的,--一切至惡乃是人類的最佳力量,對至高的創造者來說就是最堅硬的石頭;而且,人類必須成為更善的更惡的:──(孫周興《查》譯本2018:337

  (查拉圖斯特拉作為教師)看哪,你是永恒輪回的教師──,現在,這就是你的命運!(孫周興《查》譯本2018:340


23.持鏡的小孩 【野性的智慧】(第一章)

  (查拉圖斯特拉希望門徒在自己的缺席中成長)第一卷裡的給予雖然是公開而自由的,但同樣也是有策略的隱瞞,雖然查拉圖斯特拉隱瞞的動機是出於愛。愛沒有把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奉獻給被愛者,這樣也就否定了自身,這份愛是仁慈之愛,它隱瞞那些不被接受的東西,或者以此衡量被愛者,對可能傷害他的東西限制使用(Laurence Lampert 2013:146)。(即使學生接受師所教,但無法突破師所教而果,這時就是新的施予時機→蒙卦)
查拉圖斯特拉為夢驚醒,這個夢告訴他,門徒已否定他。可是這夢帶來快樂,因為這是他期盼中的否定,這就告訴他,是回到門徒中的時候。(ibid.:146)
因為對人類之愛,查拉圖斯特拉再次放棄自己的孤獨,這一次他回歸門徒,是為了傳授他野性智慧的新產物(Laurence Lampert 2013:148)


【野性智慧之子(第二章至第七章,即24-30
  這些面對野性智慧之子的演講,面對這些不再有信仰的門徒,道出了他們墮落的大概緣由。這些演講強烈地抨擊了一系列關於上帝、同情、救贖、美德、民族、平等理想等教誨,所有這些教誨必須都被視為關於上帝和人的總體教誨,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維持時間無限這一迂腐虛構的主張。不過,這些教誨的具體歷史形態均以基督教的形式為人所知──基督教的信仰(II. 2)、基督教的同情(II. 3)、基督教的克己主義(II.4)、基督教道德世界的秩序(II.5)、基督教關於人與社會的教誨帶來的現代後果(II.6)、以及植根於基督教的現代平等教誨(II.7)。這樣,這些演講就救贖了第一卷的教誨所缺乏的東西──查拉圖斯特拉本人也注意了這種缺乏:通過說明導致民族之死的個人的興起(I. 11,15),它們表明了現代性如何從基督教身上發展而來。這系列演講最終指向回歸希臘之路(II. 7),以此超越基督教採取的道路。(Laurence Lampert 2013:148-149)

  查拉圖斯特拉給予其門徒一個非凡的挑戰:他們應該提出他的動機問題。他是否因為察覺到敵人的復仇而靈魂不安?他是否也是復仇的教師?當教誨的唯一而獨特的內容變得更加強烈的時候,當門徒必須在自己決定的問題基礎上確立對待教誨的恣態時,他對門徒的要求就更加嚴厲。(ibid.:150)


24.在幸福島上(關於諸神)
你們所謂的世界應當首先由你們所創造:你們的理性,你們的形象,你們的意志,你們的愛,應當由它自身變成!而且真的,是為著你們的福樂,你們這些認識者呀!(123)
一切不朽者──這只不過是一個譬喻!詩人們說謊太多。──

而最好的比喻應該談論時間和生成:它們應當成為一種贊揚,一種對一切倏忽短暫者的辯護!

創造--這是對於痛苦的大解脫,以及生命的緩解。但為了成為創造者,本就必需有痛苦和大量的轉變。(124)

意願有所解放:此乃關於意志和自由的真正學說──查拉圖斯特拉就是這樣把它傳授給你們的。

不再意願,不再估價,不再創造!啊,願這大疲倦永遠遠離於我!

即使在認識中,我也只感受到我的意志的生產和生成的快樂;而如果我的認識中還存有純真,那是因為其中有求生產的意志。

引誘我離開上帝和精神的就是這種意志;倘若諸神──在此,那還有什麼要創造的啊!

而我那熾熱的創造意志,卻總是重新驅使我走向人群,錘子就這樣被砸向石頭。(125)

呵,你們人類啊,在我看來,石頭中沉睡著一個形象,那是我的形象之象!呵,它必定沉睡於最堅硬、最醜陋的石頭中!

現在,我的錘子無情地敲擊它的囚牢。石頭上碎石紛飛:這於我有何相干呢?

我意願把它完成:因為曾有一個陰影向我走來──那萬物中最安靜和輕巧的東西一度向我走來。

超人之美作為陰影向我走來。呵,我的兄弟們!諸神──還於我有何相干!(註)

註:在我看來,你們就是那石頭,裡面還沉睡著所有塑像中最高貴者:沒有任何別的石頭了。/而且,正如我的錘子朝著你們打去,在我看來你們也應當朝你們自己打去!錘子的呼聲當喚起沉睡的形象!(126


錢春綺註解:
②理想的形象:即超人。把石頭內部裡的人發掘出來,乃是自己的雕刻。此語出自米開朗琪羅。③ 最醜陋的石頭指現實的人。素材不佳,卻更能逼出創造欲。(93)

  (也想作神的查拉圖斯特拉)為引起門徒的注意,查拉圖斯特拉聲稱,他已經完全敞開了他的心胸,做了這番準備之後,他說:「假如存在諸神,我怎麼熬得住不做神呢!所以,諸神並不存在!我得出這一結論;這結論現在也指引著我。」查拉圖斯特拉的心胸完全敞開,這指向了他對勝利的統治之愛。這不僅僅驅使他攻擊神明的無神論的忿怒,這更是一場競爭,如果這種競爭當真存在,也令人無法承受。上帝之死不是查拉圖斯特拉的悲劇。他的妒忌渴望者諸神亡逝。他已經教導他的門徒,要區分妒忌的形式,以淨化妒忌之毒,開拓它的潛能。對於那些歸於不可創造的,不可思議的諸神之物,查拉圖斯特拉心懷的妒忌是否有毒?一個熱愛勝利的人為真理意志所統治,他已經得出結論,諸神並不存在,於是得出人是最高級的存在的結論,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則是最較高的人。對這樣的一個人來說,可以設想的最高級的勝利必須被視為可能,而必須把整個世界當作潛在於他的安排。[1]在本書完成之後的那年春天(1884),尼采在一則筆記裡界定了誰是他的真正讀者時,引用了年輕的忒阿格斯的話:「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想成為主人,凌駕於所有人之上,成為所有人當中最好的,成為神」(柏拉圖,《忒阿格斯》126a)。尼采還加上一句:「這種態度必須重現」(權力意志958)。(Laurence Lampert 2013:151)

  查拉圖斯特拉演講的餘下部分描述了上帝觀念的影響,或者人類意志的永恒。[註1:如此描述諸神,意圖在於在最大的範圍內破壞一切外部限制,而無論是因主人的自負而創造出的相對有價值的諸神,還是奴隸們的諸神或者「神聖上帝」這種描述並不區分這二者。不過,在其他場合描述諸神時,這個區分非常重要,比如《人性的》卷一,尤其是114條;《善惡的彼岸》第45-62條;《道德的系譜》第二卷第23(Laurence Lampert 2013:151-152)
(詩人的謊言;恐懼作為創造力)有創造力的詩人撒下謊言,給人們以他們的神明,就像伊比鳩魯也曾教過的那樣。這些謊言把人們的短暫世界保護在壁壘之內,由他們的神明作為護衛。[按《進擊的巨人》有類似內容]人類基本的恐懼已被熱心的,或是說謊的詩人削弱,這些詩人斷言,人類世界的城牆不會傾潰,因為諸神創造了它們,並讓它們一直存在,人們熱愛的世界,本身就值得熱愛,因為它也為神所愛。查拉圖斯特拉教導說,神所保證的永恒,已使得熱愛之物陷入重重險境,而不是得到完好的保存,因為值得熱愛之物根本還不存在。詩人把世界歸於諸神的創造,但是詩人們的創造力應該被這種人的創造力取代--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創造一個人類的世界。(死亡應該成為創造力的源頭,而不是用詩歌掩蓋死亡)(ibid.:152查拉圖斯特拉盛讚希臘人,他們在面對總是看見深淵的民間智慧時,卻以美作為收穫。在對有死之物的讚美中,美的創造似乎應該成為詩人查拉圖斯特拉對基本的恐懼的回應。(ibid.:153

  (創造者應該具備的形象)創造者應該通過多種變形才能形成,而不僅僅是在最初吸引門徒的演講裡的三種變形(I.1)關於意志和命運,他教導說,他的意志注定了他的多種命運;關於意志和自由,他教導道那是「願意得到自由」。他沒有補充他後來不得不加上的東西,即求解放的意志本身即是囚牢;對這一真理的發現(II. 19,20),把他引向自身最有解放力的意志行為。他已經說過意志和命運,於是談到意志和知識:在知識裡,他以創造和生成而體驗他的意志之樂。知識並不是不動情感的理解,不是通過情感的克制而理解一些永恒的、可知的、已完成的東西。知識甚至不會空想事物的完全清晰,而是把事物的整體作為一個謎而去愛,正是這個謎導致了意志的探求ibid.:153-154

 (創造性、意志、冷酷教誨)查拉圖斯特拉把自己視為一個鐵錘,而把人類視為石頭。在這「最醜陋、最堅硬的石頭」裡,他曾瞥見一抹被囚禁的陰影,為了釋放這個陰影,他的錘子在石間鳴響。他狂暴的野性智慧,拋棄一切矜持,堅持認為,對人類的救贖而言,必須要有最偉大的強硬(hardness)。將要到來的超人意象於是披上了更猛烈的外衣。鐵錘在不屈的石間鳴響,它取代了彩虹、橋梁和繩索。很明顯,查拉圖斯特拉在第一卷裡有所保留的,就是這個關於創造性的意志的冷酷教誨。他曾給予他的新門徒以禮物,可是他的克制卻阻止他給予他們完全的暗示。(ibid.:154


25.同情者

我的朋友們!認識者如是說:羞恥,羞恥,羞恥──這就是人類的歷史。(127)

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就少有快樂:我的兄弟們啊,惟有這一點才是我們的原罪!(128)

與人類一起生活是困難的,因為沉默是如此艱難。(130)

如果你有一個受苦受難的朋友,那麼你要成為他的苦難的休養所,然則可以說是一張硬床,一張行軍床:這樣你對他才最有用處。(130)

所有的創造者都是嚴厲無情的。(131)

錢春綺:① 同情他人是把他人當作弱者而使他人感到羞愧。對所愛的人,應鍛煉他,使他提高,這才是真正的愛。(94)

  本章展示了心的強硬,或者展示了不同情人類的姿態,在前一章演講結束時,查拉圖斯特拉所呼喚的,正是這種強硬和不同情。這一章談到了創造意志第二重要的局限;創造意志已經打破了上帝和永恒的觀念所設置的限制,它還必須打破其實對人類的不恰當的愛所造成的限制。這些話與登山寶訓敵對,其內容亦是對寶訓的嘲笑。(Laurence Lampert 2013:154)[雖然上帝已死,但基督教道德仍在,尼采意欲破除,毫不留情,斬卻正義、真理、善等被知識份子固執持守的概念(見ibid.:1551

  (求知者就應該驕傲!)在對求知者,或者啟蒙者的描述裡,查拉圖斯特拉堅持一種觀點:人類是應該被加以衡量的。然而,必須從高處的觀點出發,才能理解低等的東西,高的東西必須把自己理解為低等之物的漫長的變形和升華的後果。從求知者的角度來看,人類之所以臉紅,其實說明了他的驕傲,以及他對蒙受的羞恥的意識。蒙羞之際覺得羞恥,這就升華了羞恥。「[凡是人性的,」其起源都可以諷刺地去反思」(HH,1.252),儘管這是真的,不過,這樣的反思也沒有把人還原到低等的地方,因為人以值得驕傲的升華行為超越了他的起源,現在,最驕傲的人的目標,是把人升華為超人。高級的東西建立於令人羞愧的事物之上,這並不令人羞愧。但是,甚於知識的是,查拉圖斯特拉現在從求知的人轉向了高貴之人。[求知者就應該驕傲嗎?讀到這裡我反而困惑了,到成為高貴的人之時,驕傲與否應該已經不重要了吧?見I.8]

  (高貴的人)高貴的人被假為求知者,儘管求知者不會被假定為高貴之人。高貴的求知者以兩種決心顯示了他的高貴。首先,他決意不再感到羞恥,或者不再留意於令人羞恥的事物。儘管如此,恰是高貴的人的存在,才造成了羞恥,或者說使人羞恥的事物本身才被人意識到(I. 8[躲避的少年,與成為高貴的人,因查拉圖斯特拉的存在,使得少年覺得自己有所不足])。其次,他決心在遭受苦難之際覺得羞恥,而不是心生同情,而且他決心讓自己心腸變硬,在這篇演講的餘下部分裡,他表達了這種變硬的方式。(ibid.:156)

  (上帝因同情而死)根據魔鬼的描述,人類也可能因對人類的同情而死,如果他們不讓自己的心腸變硬,如果他們不能創造超越人類的東西。查拉圖斯特拉從魔鬼所揭露出的真相裡要培育的,是一種新的第二性的命令,因上帝之死而變成第一性的命令,而這個命令對激情沒有任何興趣:「我把自己呈獻給我的愛,呈獻給像我一樣的鄰人」。(ibid.:157)

[上帝對人類的愛,就是他的地獄]
一切大愛都高蹈於自己的全部同情:
因為一切大愛都還意願把所愛者──創造出來!
我把我自己奉獻給自己的愛,而且對我的鄰人就像對我自己──所有創造者的講法都是如此。
而所有創造者都是嚴厲無情的。(孫周興2018:131
馬太福音22:37-39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所謂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對自己嚴厲,也對他人嚴厲,使朝超人之路邁進。
關於魔鬼的話與上帝之死的討論,中國網友三童有從舊約上帝殘酷,新約上帝仁慈,導致信徒食耶穌血肉,即食上帝血肉,故上帝即成為人類信徒的一部份,而不再具有超越性,故尼采宣稱上帝已死(被信徒吃掉了),關於這些討論,請見此處連結


[摘要] 尼采其人其說

尼采其人其說
原文作者: 魯路譯
編者: [德]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Jaspers]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01


〈導論〉1-23
對尼采著作的理解
1.      詮釋的任務在於,搜尋各種形態的矛盾,找不到矛盾便永不滿足,然後或許就是去體會這些矛盾的必然性。不是偶爾去觸及矛盾,這樣做才算是尋找矛盾的由來。(9)
2.      重複之處俯拾皆是。要在這些重複處找到尼采在每個語句中採用的多種變化來,他們取消了他基本思想的平淡無奇、僵化凝固之處。(9-10)
3.      對尼采思想自相矛盾之處的不滿之情與對於初看上去他那隨心所欲之處的不耐煩情緒推動著人們,在總結他的思想時,深入他真正的辯證之處,這種辯證之處才解釋得清尼采的意思。能在多篇論著中找到幾分實際性的聯繫,就能作出幾分辯證的闡釋,但這不能僅靠某種邏輯性見解就可做到,而是靠擴展可能性生存的澄明性空間。誰沒有耐心尋求尼采思想在邏輯上與內容上的多方聯繫,不能在反省自己的內心時發現一片廣闊的可能性空間,誰就不適合閱讀尼采。(10)
4.      尼采的整體思想並未形成,它是作為追尋這一整體思想的實質性核心的愈來愈尖銳的問題,推進在其各個思想階段中的。這不是一個概念、一個世界圖式、一個體系,而是藉飛躍入自身的真實性來探尋存在的激情,是對一味克制的無情批判。他的語句是以相互間的聯繫為基礎的,由此才可真正理解其他的一切(10)
5.      尼采的生平活動與思想活動密不可分。(12)

理解取決於理解者的本性
尼采的看法與他所講述的真理的意旨都表明,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他是如何做理解的。因此尼采尋找的不是一般的讀者,而是他的讀者,屬於他的讀者。(17)
如果真理的本性在於,它只可為相應檔次的人所理解,那麼每一個人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什麼人?我能做到理解嗎?我有權利分享真理嗎?--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惟一的辦法是:借研究尼采來取得那無法預計的思想飛躍,實現了這樣飛躍,才會表明一切是怎麼一回事,我是什麼,而我事先對此一無所知,不能把這一切當作現成之物來掌握。(19)
(傳達真正的真理時的危險與遲疑態度)…關鍵不在於去隱瞞真實的東西,而在於那更為艱難之事:鼓起勇氣,對自己真正了解的東西做實際的思考,並將它訴說出來。(20)
尼采不希望有信徒(21)。就連尼采以「立法者」形象出現,也不過是他的一種間接表達方式。它的含意既在於:「我只是我自己的法則,我不是一切人的法則(6,415),同時又意味著,那些傾聽他的話的人們應抗拒著他來反省自身:「我為自己贏得的權,我是不會交給別人的,別人應當自己去贏得權利!就同我一樣……必須要有一條源出於我的法則,就彷彿它要將所有的人都變得酷似我一樣:以便每個人都在抗拒著我這肖像,以此來發現、增強力量(12,365)(21)

我們要做的是,借吸收尼采的思想,來生成我們自己。他要求人不是去受誘騙,將那表面上明確無誤的理論與法則當作普遍有效的東西接受下來,而是創造出自身本性盡可能高的層次來。我們不能臣服於被簡單化的要求與語句,而是要通過他尋找到通向真正的樸素真理之路。(23)


--------------------

[摘要] 查拉圖斯特拉 第一卷摘要

書目: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精) 第一卷摘要
(德)弗裡德里希·尼采|譯者:孫周興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號:9787208150188
出版時間:2018-05-01

(另參考錢春綺譯本)
(美)朗佩特(2013)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尼采的教誨:《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解釋一種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讀了幾節才決定作摘要,故前幾節略。


你所謂的「精神」,也是你的身體的工具,你的偉大理性的一個小小工具和玩具。(42)按:想一想身體壞掉的時候,精神會如何困頓...。
身體蔑視者決不是一座通向超人的橋梁。(44)

健康身體最需要的美德--誠實。
難以被捉摸的自我,後來被命名為「權力意志」(頁68,出自Laurence Lampert《尼采的教誨,2013,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如果一種道德能夠讓人無法不同它玩樂,讓人無法不給它一個名稱,那麼,它就是值得個人擁有的可愛道德。( 頁68,出自Laurence Lampert《尼采的教誨,2013,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7.讀與寫
一切寫下來的東西當中,我只愛人們用自己的血寫成的東西。用血寫吧:而且你將體會到,血就是精神。要領會異己的血是不容易的:我憎恨那些好讀書的懶漢。(51)
誰若用鮮血和格言寫作,他就不用被人閱讀,而是要被人背誦的。(52)

「格言是一種引誘的工具,意圖吸引那些被謎迷惑的人;吸引那些具備勇敢,迅疾而又衝動的品味的人;他們就其天性而言,非常適合參加查拉圖斯特拉為吸引年輕人而發動的精神戰爭。...這些格言本身就說明了,格言作家為什麼避免一種同情讀者的文學形式。 ( 頁76,出自Laurence Lampert《尼采的教誨,2013,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反諷,「恰是一種教育工具」,查拉圖斯特拉使用反諷的方式,就是不再作無知之狀;相反,它也不會對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誇誇其談。在格言造就的小深淵裡,反諷隱藏了其思想的完全尺度,這樣它就不至於淪為低俗或是自大,而成為一種選擇的教育工具(HH,I.,372) ( 頁77-78,出自Laurence Lampert《尼采的教誨,2013,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8.山上的樹
高貴者想要創造新事物,以及一種新的德性。善人卻需要舊事物,保住舊事物。...憑著我的愛和希望,我懇求你:不要拋棄你靈魂裡的英雄!神聖地保持你最高的希望!--(58-59)

****欣賞他人****
查拉圖斯特拉鼓勵山旁的年輕人,要仰慕比他站得高的人, 查拉圖斯特拉的目的是在他身上創造一種感激的精神,早前,尼采曾對唯一而高貴的赫拉克利特表達過這種感激:「從曾經存在過的人身上學到東西,這非常重要」。 ( Laurence Lampert  2013:86)

****論嫉妒****
嫉妒是有益的激情,是行為的有益刺激,可以推進超人的計劃,因為妒忌使人不斷超越他的妒忌對象。妒忌本身不是羞恥。 ( Laurence Lampert  2013:82-83)
在希臘人的角度看來,妒忌是一種光榮,因為它能夠促人競爭,因為它以渴望淩越其上的方式尊重卓越者。...作為先驅,查拉圖斯特拉的任務本質在於他的年輕聽眾對他的超越;超人的最終登場取決於這些跟隨者,他們將要超越他們的教師,因超越之故,妒忌是必要的激情。( Laurence Lampert  2013: 83-84)
(尼采的仰慕是為了超越)尼采無意複製古代英雄,而是要複製古代的仰慕;尼采本人並不仰慕阿喀硫斯(現代化了的阿喀琉斯),而是一種安排自己的方式,要讓自己朝向仰慕的對象,並試圖超越這個仰慕的對象。 ( Laurence Lampert  2013: 84腳註)
查拉圖斯特拉的卓越是妒忌的根源,他他的桌越從未受到懷疑,而關於這種妒忌,查拉圖斯特拉從未說這個年輕人的妒忌是應當的,或者應該遏制這種嫉忌。相反, 查拉圖斯特拉提到妒忌本能中的潛在自由,這種妒忌的本能使人受縛,又轉而為謊言和卑劣。這些「惡劣的本能」,與年輕人亦能感知的渴望相互競爭。 查拉圖斯特拉展示了愛與希望,在這個基礎上,他懇求年輕人重燃愛與希望,呼喚他的精神,呼喚他熱受勝利的血氣,這份血氣才能夠引導年輕人超越查拉圖斯特拉。 ( Laurence Lampert  2013: 85)


[9-14]這六篇演講可以當作是對獅子精神的描述,所有的千年價值都宣告「你應該」,可是獅子的意志精神征服了所有這些價值。隨後的演講[15]標誌著另一個轉折點,因為為它以最全面的方式提出了各民族和它們的價值問題。再隨後六篇演講[16-21],可視為重估那些特定的價值,可以視之為對孩子精神的描繪。 ( Laurence Lampert  2013: 88)

9.死亡說教者
[逃避生命的人,用痛苦來自我麻痺]

***
這個講演把死亡說教者的範圍擴展到所有的宗教教師,既包括已經布道的宗教教師,也包括某些新教師。這份譴責名單包括佛陀,他在城堡中度過安然無憂的生活之後,遇到病人、老者和死人,然後得出「生活已遭駁斥」的結論。最後一類死之說教者是工作倫理下的現代奴隸,他們是基督教服務觀念的產物,以癲狂的勞作浸透人生,在急速、新奇和怪異中遠離自身,只生活在當下一刻。( Laurence Lampert  2013: 88)


10.戰爭和戰士
我懂得你們心裡的怨恨和嫉妒。你們不至於偉大到足以不知道怨恨和嫉妒的程度。那麼就要偉大到足以不對它們心生羞愧。(62)
在我看來,你們應當成為這樣一種人,這種人的眼睛總是在搜索一個仇敵--搜索你們的仇敵。而且你們當中的一些人,第一眼就生仇恨。...你們說,好事就是甚至把戰爭都神聖化的事體嗎?我要告訴你們:好的戰爭就是把任何事體都神聖化的戰爭。(63)
比起博愛,戰爭和勇氣做了更多偉大的事業。迄今為止,並非你們的同情,而是你們的勇敢,挽救了那些遇難者。(63-64)
你們只能擁有可憎恨的仇敵,而不能擁有可輕蔑的仇敵。你們必定為自己的仇敵驕傲:於是你們的仇敵的成功也是你們的成功。(64)
反抗--這是奴隸的高貴。你們的高貴卻是服從!你們的命令本身就是一種服從!(64)
在一個好戰士聽來,「你應當」比「我意願」更適意。而且你們喜愛的一切,你們應當首先讓人下令給你們。讓你們對生命的愛成為對你們的最高希望的愛吧:讓你們的最高希望成為生命的最高思想吧!然而你們的最高思想,應當由我來命令你們--這個思想就是:人是某種應當被克服的東西。那麼就過著你們服從和戰鬥的生活吧!長命又有何相干!哪個戰士想要受到保護!我不保護你們,我打心眼裡愛你們,我戰爭中的兄弟啊!(65)

戰士必須尊敬他們的敵人,而不應希望得到他們的寬恕。 ( Laurence Lampert  2013: 89)→我在面對我的論文寫作受評價的時候,也應該作如是觀。
對於查拉圖斯特拉的追隨者來說,他們無需以遭憎恨與妒忌之苦為羞,而必須學會以能否促進戰鬥為標準來衡量那些情感。 ( Laurence Lampert  2013: 89)
查拉圖斯特拉的「知識的戰士」並不是士兵;他的戰爭是精神之戰,尼采的書已經宣布並公開了他的那些戰爭。( Laurence Lampert  2013: 91


[11-12]這兩章講述了關於現代民主的起源和目的的真理,由此而打破了現代民主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迷信。作為「以錘頭進行思考」的範例,這兩章確實闡述了《偶像的黃昏》中的雄心,因為,無論這個詞組具有怎樣基本的意義或多麼具有誘惑的意義,它都還有另一個意義作為補充,根據這一層意義,以一個錘子輕敲各種偶像或諸種價值,就像使用一個音叉,目的在於讓它們發出背離其本性的聲音。為了未來的同伴,錘子就要舉起,砸向他們迄今引以為榮的東西,以羞愧折磨他們,還要說服他們蔑視現代國家的政治或公眾生活的榮譽。 ( Laurence Lampert  2013: 93

***政治與哲學的競爭***
鑑於尼采所言,要理解一位哲人的主張,就要專心理解其道德或政治的含義,那麼,查拉圖斯特拉的政治目的,對理解 查拉圖斯特拉的教誨整體,似乎就具有特殊的啟發價值。 ( Laurence Lampert  2013: 93-94

11.新偶像
我所謂的國家,是所有好人和壞人皆成為飲毒者的地方:國家就是好人和壞人統統喪失自己的地方:國家就是人人都慢性自殺的地方--這竟被叫做「生活」。(68)
誰若鮮有占有,他也就愈少被占有:讓輕微的貧困受到祝福吧!(69)
***孤獨與錘子***
查拉圖斯特拉公開拒絕現代政治,他要求他的跟隨者厠身孤獨,但是,這種孤獨與伊比鳩魯派哲人的離群索居不同,這不僅是因為這種孤獨是個人的孤獨,更重要的是,它只是暫時性的孤獨。查拉圖斯特拉和他的同伴,絕不會像伊比鳩魯派哲人那樣寧靜地觀察人類事物,或觀察諸神,因為他們手持一把神聖的錘頭(BGE, 62)。( Laurence Lampert  2013: 96腳註

12.巿場上的蒼蠅
民眾不瞭解偉大之所以偉大,即:創造者。(70)
離開巿場和榮譽,才有一切偉大的東西:新價值的發明者向來居住在遠離巿場和榮譽的地方。(71)
我的朋友,逃到你的寂寞裡去吧,逃到刺骨的強風吹拂的地方去吧。你的命運並不是成為蠅拍。(74)
(蒼蠅作為復仇者) 蒼蠅熱切地需要他人認識到自己的觀念,或與之分享,或與之鬥爭,這種需要產生了一種復仇的需要,向他們之中的異己者復仇。只有孤獨,從觀念巿場上各種當代爭吵中抽身而出,才可能獲得一種視野,才可能飲各種觀念敞露其本身之所是,查拉圖斯特拉眼中的觀念便是如其本身之所是。 ( Laurence Lampert  2013: 98


13.貞潔
我勸告你們消滅官能嗎?我勸告你們要保持官能的天真無邪。(75)→對欲望的淨化,比較對欲望的壓抑方式為優,較不會走向嫉妒與歪曲的復仇道路,變成以他們苦難者為樂之殘暴之人。
***疏導與約束***
查拉圖斯特拉的教誨是,為了一個超越的目標,應該疏導或約束激情。這也是他對道德的描述的開端,所謂道德,就是更容易達到超人這種美好之物的行為。...[I.5提到]為了他們自己的緣故,應該溫和而寬容地對待激情。 ( Laurence Lampert  2013: 99

14.朋友
我們對他人的相信透露出,我們樂於在哪一點上相信我們自己。我們對朋友的渴望就是我們的透露者。(77)
(另譯:我们渴望一个朋友,这种渴望就是我们的自我暴露)(錢春綺譯本,頁58)
人們應當在自己的朋友身上依然崇敬仇敵...人們應當在睝己的朋友身上擁有自己的最佳仇敵。當你反對他的時候,你應當最親密地用心接近他。
你願意在自己的朋友面前一絲不掛嗎?向你的朋友顯露你的本來樣子,這是對他的崇敬嗎?但他卻因此希望你見鬼去!(上為頁78)(好驚人的提醒呀...)

為你的朋友,你打扮得惟恐不夠美:因為對你的朋友來說,你當成為一支箭,以及一種對超人的渴望。
你看見過你朋友的睡態嗎,--為了你能經驗到他的樣子?你朋友的樣貌到底是什麼樣的?那是你自己的樣貌,照在一面粗糙而不完滿的鏡子上。
你看見過你朋友的睡態嗎?難道你不曾為你朋友這般樣子而吃驚嗎?呵,我的朋友,人是某種必須被克服的東西。(78-79)

[錢春綺註釋: 裸裸地跟朋友交往,是想随随便便,不拘礼节,这是对朋友的不尊敬。...要把自己扮得更美,使你和朋友互相向上,迈向超人的道路.頁59]
朋友間彼此超越的努力,就不是一種安寧的友誼;它不是歐洲的哲人們所規定的那樣,是一種愛智者的沉思友誼。這是一種競爭的友誼,朋友間彼此熱愛成功甚過於熱愛朋友,尼采在哲學興起之前的希臘人的偉岸之中所見,就是這種友誼,而所謂哲學興起,不過是對古代高貴品味的「頹廢的」反動。(TI,「古人」,3 ( Laurence Lampert  2013: 100
依查拉圖斯特拉之見,現在要驅動這些有血氣的年輕人的,是勝利的欲望,為了最有勝利意義的孤獨,即還沒有到來的超人。這樣,有血氣的年輕人就甘為人類的未來而奉獻自身。 ( Laurence Lampert  2013: 101
-----------暫存分隔線---------
15.千個與一個目標  
人類為了自我保存,首先把價值投入事物中,──人類首先為事物創造了意義,一種人類的意義!因此人類把自己稱為「人類」,此即說:估價者。估價就是創造:聽呵,你們這些創造者!估價本身乃是一切被估價物中的寶藏與珍寶。通過估價方有價值:倘若沒有估價,此在的果實就會是空洞的。聽呵,你們這些創造者!價值的變換,--那就是創造者的變換。誰一定要成為創造者,就總是遭毀滅。創造者原是諸民族,爾後才是個人;真的,個人本身依然是最新的創造。諸民族曾經把一張善的牌子懸於自身之上。意願統治的愛與意願服從的愛共同為自己創造了這個牌子。(82)
***
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譚,作為人類整體的冒險] ( Laurence Lampert  2013:101-102)
一個民族之生存,端賴於其對祖先的忠誠,一個民族在它最富洞見的少數人所確立的價值視域內,才能變得偉大(A,57( Laurence Lampert  2013:103)
這一章「權力意志」這詞出現,是本卷修辭的頂峰。因為這一章界定了大地上最偉大的力量:善與惡。所有的民族都極力讓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歸諸神或自然,由此而確立自身的根基。而這種根基的根基,或者說,真正的根基,是所有民族為自己準備的關於神和自然的教誨。(Laurence Lampert 2013:104-105)
(最大的野心)將人類熔煉為一個民族。迄今而存在的一千個民族是地方性的,有其獨特的個性,但缺乏普遍的相容的系統,或不能把握它們的機遇的歷史必然性,或難以將它們熔為一體,而成為某種有意義的東西。超人的到來將連接這一千個民族,熔化為一個全球性的民族。(超越利欲薰心由末人支配的現代國家,而為超人作好準備)(Laurence Lampert 2013:109)…
人類之善即超人,但這種善尚未存在。這個新的善決定了新的道德:所謂道德,即有益於超人之善的出現。這幾章所界定的道德,須以對最大的善的認識為前提(1621),而其頂點則出現在關於「最高道德」的私人言辭之中。(第22節)(Laurence Lampert 2013:109)
********分節********
[培養貞潔者,第十六章到二十一章]查拉圖斯特拉表明,所有的激情應當如何轉變成為一種只有在最後才能得到限定的唯一美德,即饋贈的道德,而超人正是其價值的源泉。(Laurence Lampert 2013:110)
16.鄰人之愛
我希望,你們忍受不了任何鄰人,以及鄰人之鄰人;於是你們就必須從自己身上創造出你們的朋友及其洋溢的心靈。(84)
這個人走向鄰人,是因為他在尋找自己,而那個人走向鄰人,是因為他想忘卻自己。你們對自身的糟糕的愛,把你們的孤獨搞成了一座監獄。正是疏遠者為你們的鄰人之愛償付了代價;即便你們有五人在一起,也總是必須有第六人死掉。我也不愛你們的節慶:我在那兒發現了太多的戲子,甚至觀眾的舉止也如戲子。(85)
我不把鄰人教給你們,而是要把朋友教給你們。對你們來說,朋友乃是大地上的節慶,一種超人的預感。
我把朋友及其豐盈的心靈教給你們。然則如果人們想要被豐盈的心靈所愛,那就必須懂得成為一塊海綿(86)[後太玄奧,不錄]…我的兄弟們,我不勸你們去愛鄰人:我要勸你們愛最遠者。(86)
錢春綺譯本附註:
把自己當作自己的朋友。做一個獨立獨行的人。(頁64
要有海綿一般極強的吸收力接受朋友的心情.
由於朋友的引導,本來漫不經心地觀看的廣大世界,成為具有意義和統一位的世界。同時通過作為對既成價值的對抗的惡而樹立新的善。偶然的無目的的這個世界也變成有目的的世界.一切都是從超人的理想方面著想而言的。(頁65
公允地說,訓練對自己的藐視,對渴望遠處的要求,這些是查拉圖斯特拉不變的主題(超越對自己的愛;超越對自己民族的愛→而臻於對人類之愛)。(Laurence Lampert 2013:111)
年輕人必須脫離祖先庇護所,才能開始自我立法,這不單單是自由,更是要為加諸己身的行為負責,那些行為可是在為通往超人而作準備啊。年輕人受到查拉圖斯特拉及其教誨的牽引,並被等待著他的偉業激發,他還必須拋發查拉圖斯特拉,追求孤獨中屬於他自己的勝利,在這樣的勝利之中,他不再由查拉圖斯特拉或者查拉圖斯特拉的看法衡量自身,而僅僅由他自身設定的東西衡量。查拉圖斯特拉深悟這樣一種精神的殘酷,於是為年輕人淌流下滾滾淚珠,但向他擔保,這是適合他的孤獨。(Laurence Lampert 2013:113)
17.創造者之路
你是一種新的力量和一種新的權利嗎?一種原初的運動?一個自轉的輪子?你也能迫使星球圍繞著你轉動嗎?
你把自己稱為自由的嗎?我意願聽到你支配性的思想,而不是要聽到你擺脫了枷鎖。(87)
你能夠把你的惡和你的善賦予自己,把你的意志高懸於自身之上,猶如一種律法?你能夠成為自己的法官以及你的律法的報復者嗎?(88)
你超過他們而去:然則你升得越高,嫉妒之眼便會把你看得越小。而飛翔者最受人仇視。他們對孤獨者投以不公和污穢:然而,我的兄弟呵,如果你意願成為一顆星,你就必須因此絲毫不減地向他們照耀!(89)
小心提防善人、正義者、神聖的單純性、提防你的愛的發作!孤獨者會太快地把手伸向他遇見的人。對於有的人,你不可伸手相迎,而只可伸出巴掌──而且我願你的巴掌還長有利爪。(89-90)
但你所能夠遇見的最惡劣的敵人,將始終是你自己;你自己躲在洞穴和森林裡暗中守候著你。(90)…
孤獨者啊,你走上愛者的道路:你愛你自己,因此蔑視你自己,正如惟有愛者才能蔑視。愛者因為蔑視而意願創造!那不必徑宜蔑視他所愛之物的人,關於愛能懂什麼!我的兄弟呵,以你的愛和你的創造,進入你的孤獨之中吧;而正義以後才會跟上你。(90)
我的兄弟呵,以我的淚水,進入你的孤獨之中吧。我愛那人,他意願超出自身而進行創造,並且因此而歸於毀滅。──(91)
18.老婦與少婦
女人最仇恨誰呢?--鐵塊對磁石如是說:「我最恨你,因為你吸引我,卻又沒有足夠強大,把我吸到你這裡」(93)老婦說:「你要去女人那裡嗎?別忘了帶上鞭子。」(94)→(恨男人的不成材,不夠強大
錢春綺:① 這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使尼采蒙受不白之冤。人們沒有考慮到這句話是老女人說的,並不是尼采說的,而老女人對年輕的女人是常常心存妒嫉,同性相斥的。(錢譯本,頁72
***
相關段落II:10,12III:15,16→從整體來理解,可視為對人類和自然本質的探討。(Laurence Lampert 2013:117)
男人和女人作為自然賦予的相互補充的欲望對象,從查拉圖斯特拉那兒探出一份回應,他的回應將是他的教誨中越發明顯的根基:感激。現代關於女人的教誨,力圖超越傳統所施於男女身上的東西,或者視男女之別為常規,但與這個教誨相反,查拉圖斯特拉似乎堅持男女之間的自然區別,而且,他似乎屈從於自然之別,從而賦這種差別以榮耀。[自然不僅僅是順從男人意志,尼采的角度似乎反之,而是順從自然這種意志,也就是回應生活那不可更改方式,作者引文提到:]對我來說……最富活力的哲學問題似乎是,在多大程度上,世界的特質是不可變更的:一旦這個問題得到了答案,就可以以最堅決的勇氣,進而提升被視為可以改變的部分。(WB,3比起其他地方的微言大意,此處所論的「喊叫」般的直言不諱,值得注意(其他直言而引人注意處,見II,17,20;IV:3-9,尤其III,7(Laurence Lampert 2013:119)
19.毒蛇之咬
[聖經故事,因蛇知善惡;對比被咬的查拉圖斯特拉]查拉圖斯特拉說,那些善人和正義者把我叫作道德的毀滅者:我的故事是非道德的。(95-96)
錢春綺:② 以德報怨(原文 以善報惡)是因為這是裝作德的一種報復,反而可以說是卑劣。(錢譯本,頁72
20.孩子與婚姻 [按:相互敬畏]
我願你的勝利和自由渴望一個孩子。你當為你的勝利和你的解放建造一個活的紀念碑。你應當超出自身進行建造。不過,你自己必須首先已經建造好,肉體和靈魂都要造得方方正正。你要創造出一個創造者。(99)
婚姻:在我看就是那種成雙的意志,要創造一個更為豐富的東西,甚於它的創造者。我所謂的婚姻,就是相互敬畏,也就是對這樣一種意志的意願者的敬畏。讓這一點成為你的婚姻的意義和真理吧。(100)
有朝一日,你們當超越自身去愛!所以首先要學習愛!而且因此之故,你們不得不啜飲你們那愛情的苦酒。即使最佳的愛情之杯也滿是苦酒:所以它使人渴望於超人,所以它使你這個創造者感到焦渴!創造者的焦渴,向著超人的箭矢和渴望:告訴我,我的兄弟啊,這就是你追求婚姻的意志嗎?在我看,這樣一種意志和這樣一種婚姻都是神聖的。──(102)
錢春綺:真正的愛應是男女雙方超越現在的自己,共同邁向更高的目標。通常的愛 與結婚,應視為只是一種前階段。(頁76
查拉圖斯特拉要求他年輕的跟隨者不要因任何一種習俗的理由而婚配--動物的激情、孤獨和自己的不滿--他只能以一個理由結婚,那是他任何一個追隨者在採取任何決定性行為都必須依據的理由;他的婚姻應該撫養孩子,而撫養孩子乃為超人而作準備。跟隨者既然缺乏貞潔的天份,就應當從個人的愉悅轉向為人類和超人服務。 (Laurence Lampert 2013:121)

21.自由的死亡
我要向你們展示那種臻於完成的死亡,它對於生者將成為一種刺激和一種誓願。完成者赴自己的死亡,帶有勝利感,為滿懷希望者和誓願者所圍繞。(103)
我要向你們稱讚我的死亡,那自由的死亡,它向我走來,是因為意願。
那麼我何時將意願之?--誰若有一個目標和一個繼承者,他就會在目標和繼承者合適的時候意願死亡。
出於對目標和繼承者的敬畏,他將不再把枯萎的花環懸掛於生命的聖殿。(103)有的人甚至對於自己的真理和勝利也太老了;一張沒有牙齒的嘴再也沒有權利去追求任何真理了。
任何意願享有榮耀的人,都必須時而捨棄光榮,練習那艱難的藝術,適時地──走開!
當人們感到味道最佳時,人們必須停止進食了:願意長久被愛的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
當然有些酸蘋果,它們的命運是要等到秋天的最後一日:那時它們將成熟,變得金黃而乾癟。(104)
但願來一些宣講死的說教者!他們或許是生命之樹的真正風暴和搖撼者!然則我只聽到人們宣講慢死,以及對於一切「塵世之物」的忍耐。(104-105)
耶穌或許該留在荒野裡,遠離善人和正義者的!也許他就學會了生活,學會了熱愛大地──還有歡笑!(105)
自由地走向死亡,以及在死亡中自由,如果不再是肯定的時候,那就是一個神聖的否定者:所以他懂得死與生。(105)
[我的朋友們],在你們的死之中,你們的精神和德性當依然熠熠生輝,有如晚霞環繞大地:要不然你們的死就是不成功的。
我自己願這樣死去,使你們這些朋友們因為我的緣故而更愛大地;我願重返大地,化作塵土,使我能在生我的地方安息。
真的,查拉圖斯特拉有過一個目標,他拋出了自己的球:現在,朋友們呵,你們就是我的目標的繼承者,我把這個金球拋給你們。
我的朋友們,比一切都更可愛,我愛看你們拋擲那金球!所以我還要在大地上逗留一會:原諒我吧!(106)
**
古老的教誨以為生活為死亡服務,這次演講特意挑出那則教誨並施之以蔑視,因為死亡當由生活控制。但是為生活服務,它就必須為生活的意義服務,因此當為超人服務。 (Laurence Lampert 2013:122) ... 死亡作為生活的高潮事件,向其繼承者重述了什麼才有價值,並讓他們強化其決心,要在超人的志業中竭盡生活的意義(ibid.:123)。[相對於耶穌跟穌格拉底,查拉圖斯特拉選擇不死,展現了自身的缺陷,也展現了自己是可以超越的,對門徒而言,反而提供了死亡之外的思考可能性]  (ibid.:123-5) 
22.贈予的德性
a.最高的德性不同尋常,沒有用處,閃閃發光,光澤柔和:一種贈予的德性就是最高的德性。(107)
b.像我一樣把迷失的德性引回到大地吧──是的,回到身體和生命:使得它能為大地賦予意義,一種人類的意義!我的兄弟們呵,讓你們的精神和你們的德性效力於大地的意義吧:一切事物的價值都要由你們來重新設定!因此你們當成為戰鬥者!因此你們當成為創造者!(110)
醫生呵,幫助你自己吧:這樣你也幫助了你的病人。對病人的最好幫助就是,讓他親眼看到那個醫好自己的人。有千百條尚未有人行走的小路;有千百種健康和隱蔽的生命之島。人類和人類的大地始終還是未窮盡的和未發現的。(111)
c.知識人一定要不僅愛自己的敵人,而且也能恨自己的朋友。(112)
錢春綺:③弟子作為獨立的人格而成為同志,故第三次回到他們身邊.(頁86
**(參考第一卷第五節)查拉圖斯特拉忠於他早先的教誨,把自己的道德稱之為轉變的激情,因為對人類的蔑視,對超人的渴望,這些激情催生了饋贈的道德。  (Laurence Lampert 2013:126) 
 (黃金的意象)對查拉圖斯特拉來說,黃金只是它本身價值所在的一個意象,不過,卻是一個恰當的意象,因為像最高價值這樣的意象,本身就不同凡常,而它的價值並不完全基於實用。(ibid.:127)
(兩種自利)出於為己的自利,是墮落的;以及出於為超人的自利,是高貴的,它打算向上超越這個世界,在這之中,它成為自我確定標準的人,因為對自我的愛導致了對世界的愛(ibid.:128)。[第三卷第10章有重新估量自利]
(愛大地)人的歷史既非精神的也非物質的辯證進程所掌管,也就不是上帝的這根手指作為游戲者所參與的進程,其實,人的歷史不過是偶然的產物,只是,那些控制了現在的過去的偶然,卻殃及了未來。儘管他們應該觀看和傾聽,但是,查拉圖斯特拉和他的門徒也不會允許單純地觀察這種奢侈的行為;因為在他們的良心裡,他們胸懷人類的整個未來,他們必須加以干涉(BGE, 61,62)。 (ibid.:129)
(否定導師才能回到自身)查拉圖斯特拉告訴門徒,要放棄他而尋找自己,並且許諾,只有否定了他之後,他們才能夠回到自身。超人的目標所在之處,先驅造就的門徒們卻又必須與他斷絕,這樣才能超越他而朝向目標。(ibid.:130)
(歡慶偉大的正午)參考《華格納在拜羅伊》一文,對理解《查》有重要貢獻。
*****第一卷的臨時教誨(by Lampert )*****
作為門徒不僅僅是仿效,還必須潛心於激越的努力,以期勝過教師,即使這位教師傳播了教誨。(Laurence Lampert 2013:132)
查拉圖斯特拉在第一卷裡堅持超人是大地的意義,只有作為獻給未來的禮物,當前的生活才具有意義。(ibid.:133)
教誨本身的目的,是開啟盡可能提升人類的行為。(ibid.:134)
(對後人的愛)饋贈道德的意象,表現為橋梁和繩索,由為未來而生的人組成,其中回響著為後人服務的倫理,一些現代啟蒙思想家所鼓吹的,正是這種倫理。(ibid.:134)
(查拉圖斯特拉的進步)這種道德基於渴求和藐視的激情;他要求為距今依然遙遠的未來而生、而死,把這當作對後人,對以超人形式出現的人類的純粹之愛,再輔以對當前的藐視。(ibid.:136)
(對己身行為之反省)查拉圖斯特拉開始懂得,他賦予門徒的使命其實不是他們的使命,而是他的。(ibid.:137)
饋贈的道德所暗藏的激情,最終會在他的面前清晰起來,因為他已經懂得了權力意志。他給這激情取了名字:「統治的激情」。(ibid.:138)
或許,生活真的就是權力意義的隱秘教誨。(ibid.:139)


《查拉圖斯特拉》作為一個整體,並沒有教導,生活是因將來之故才值得度過;而是,因永恒之故,生活才值得度過,所謂永恒,即是存在作為它們自身的永恒復返。(ibid.: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