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星期三

第一篇《大衛·施特勞斯:信徒與作家》 摘要_進行中

 《不合時宜的考察》 摘要 20240814

Unzeitgemässe Betrachtungen

第一篇《大衛·施特勞斯:信徒與作家》

 

第一節 戰爭勝利與文化錯覺      11

第二節 教育市儈與文化錯覺      30

A seeker, not a finder.

 

第三節 施特勞斯的新信仰與虛偽的告白      65

l   不再是思想家,而是信徒,是想當教主的自負信徒。但不具勇氣,其言語也不會對閱讀者(同為文化庸人的讀者)產生效果。

l   (文化庸人在應該保持沉默的地方,大聲嚷嚷,竟還一呼百應!真是糟糕的德國文化。)

l   (史特勞斯那種一天一頁的讀法,坑人,無效啦;合乎時宜的書,應該一口氣讀,因為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l    

第四節 文化市儈的新信仰與虛偽的自信      78

l   史特勞斯說,德國人不應陷入基督教宗教創立者帶來的狂熱,而應以理性進行控制,但史特勞斯自己則是理性的膜拜者。

l   尼采的三個提問:新信徒如何想像天堂?新信仰帶給他多大勇氣?史特勞斯如何寫他的書

l   史特勞斯:身處塵世的我們已在天國!我們已知足VS尼采說:我們期望知道更多,想問蒙田喝的是紅酒還是白酒!我們的求知欲沒有得到滿足!

l   史特勞斯的書有陳腐之氣,把萊辛庸俗化了。(不顧萊辛為何義無反顧走向普遍性、不理會他是像火焰一樣燃燒之人、不同情他所處時代之學術貧乏)教條論者,反對天才!天才反對庸俗之人,而庸俗之人竟不自知自己是天才的阻礙。

l                  

第五節 大衛·施特勞斯與音樂批評的荒謬     106

l   大衛的海頓,不是尼采/華格納的海頓(你說的是同一個人嗎?我不懂你的明白)

l   海頓作為「誠實的湯」與糖果貝多芬(????黑人問號)

l   大衛不自知無才調,應該放在房間裡的評論,竟然把它出版了(還忝不知恥)

l   公眾竟然不加以批判,大家的眼光怎麼了?德國人還有救嗎????大衛以為自己對,大眾也以為他對,大衛覺得自己再正確不過了!!!!(天啊,尼采無法接受)

 

第六節 施特勞斯對哲學與宗教的新見解      119

l   屍體對上蠕蟲是好的(但人不認為如此),大衛格調不過如此:摧毀、吞食、消化

l   無恥者大衛,還自以為自己的評價屬勇氣,認為叔本華不是正常人(但是大衛自己的機械宇宙觀與潤滑油,有好到那裡去嗎?)

l   大衛沒有好好讀過叔本華,為何可以大言不慚?

l   為何大衛可以以無知的方式贊美康德,而沒有瞭解康德如何指出理性的極限?

l   大衛對「理想主義的基本矛盾和所有科學與理性的相對性」無所覺,不知理性對於事物本身的瞭解是多麼地少。

l   大衛停留在黑格爾與施萊馬赫的學術守舊病當中。

l   大衛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的膚淺,反映了他不識苦難的深刻意涵。

l   大衛把基督教的禁欲主義當成性放縱後的代償心理,竟毫不羞愧,真噁心呀

 

第七節 尼采對施特勞斯「新信仰」的深入批判 140

l   職業攪局人大衛的大言不慚,光說不行動,不直面達爾文與霍布斯式的生存競爭與強權殺戮,無勇敢貫徹達爾文的倫理學

l   不是用「類」就可以理解人,人有百百種,問題是你要作那一種?

l   人類生存是人類之強大,其他物種滅亡是因其他物種弱小,每個個體都有個體差異,我並不想作大衛史特勞斯之流的人物,我可以學習其他更偉大的人物

l   「道德說教是如此容易,而道德的建立則是如此困難」。(148)

l   宗教不是僅像大衛所想是善與和諧的源頭,宗教也流出了一切毀滅、不理性和一切邪惡,其名稱在施特勞斯這裡是宇宙。

l   大衛語義矛盾(上帝怎麼會在我們內部擁抱我們?擁抱怎麼可能是內部的?)

l   大衛膜拜理性與成功神學(但他還以為自己是物質論者?)

l   誠實的自然科學家相信世界的絕對規律,但對這些規律本身的倫理或智力價值卻不作任何評判。(但大衛覺得一些皆有理性與目的在其中!)

l   大衛認為會犯錯誤的上帝,優於行神蹟的上帝,但這個上帝是庸人的上帝;如同庸人不行神蹟會犯錯誤;但天才則是行神蹟之人,天才不是庸人!

l   這種放肆和軟弱、魯莽的話語和怯懦的適應、這種精細的權衡,如何用哪些句子來打動市儈,哪些句子可以撫慰他,這種在表現力量和性格的表像下的性格和力量的缺乏,這種在假裝優越和成熟經驗的情況下的智慧缺陷——這一切都是我憎恨這本書的原因。(164-165)

l   讀這些書的年青人,竟讓這書六版了!我對未來失去希望!!!德國青年的心靈裡住著怎樣的鬼魂呀

 

第八節 尼采對施特勞斯作品的文風和文化影響的批評    168

l   六版了!學者竟然還肯定,這是學者的墮落,學者像是看到自己的生活之鏡,像是聽到了自己的回聲,這些學者竟然跟大衛史特勞斯同一聲氣!

l   學術工作者(科學家)不在意存在問題(因為他財產無虞),他不問為什麼、去哪裡,從哪裡來?而將生命投注於已獲得永恆保障之人才會關心的問題之上。

l   科學如同工廠,科學家如同奴隸等級(第四等級)之人。

l   生命沒有尊嚴,在夢中他也像個奴隸,在自由中也夢到自己的困難、急迫或鞭打。

l   學者跟希望透過辛勤以增加小小遺產的農民沒有區別,夜以繼日工作,沒有人會問「文化問題」──如果科學不是為了文化,科學是為了什麼?野蠻!

因為在這本書中,我們發現了那種厭惡的休閒需求和那種半專注地接受哲學和文化以及整個存在的嚴肅性的態度。人們會想起學術界的聚會,他們即使在專業對話中停止,也只會表現出疲憊、渴望分散注意力、記憶支離破碎和生活經驗不連貫的跡象。當人們聽到施特勞斯談論生活問題,無論是婚姻問題、戰爭還是死刑,他們都會因缺乏實際經驗和對人性的原始洞察而感到震驚:所有的判斷都是那麼的書本化和統一,甚至基本上只是報紙化的;文學的回憶代替了真正的想法和見解,裝腔作勢的節制和智慧用來彌補智慧和成熟思維的缺乏。這一切都與德國大城市中喧囂的科學高地的精神完全一致。這種精神必然與那種精神相呼應:因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文化最缺乏,正是在這些地方,新的文化的萌芽被扼殺;那裡的科學準備工作如此喧鬧,最受歡迎的學科成群結隊地占據了最重要的學科。用什麼燈籠我們才能在這些地方找到那些能夠深入思考、純粹奉獻於天才的人,並且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召喚從我們時代逃離的惡魔!

l   真正的文化是逃避巿儈文化/庸人文化的

l   學術工人階層與庸人文化的關係:滿足於德國現況;相信德國所有教育機構;學者充當品味判斷的權威,公眾輿論滿足於當回聲鸚鵡學語,少數人即使有沉著而勇敢的眼光,面對大眾之信仰(對庸人文化,即野蠻,的信仰)

l   少數神學者多少會因派別立場而反對史特勞斯,但並不反對史特勞斯的寫作,認為他的文風正是經典作家之文風,符合理想書籍的典範。我們的論點是:「巿儈文化在(史特勞斯的)這本書中,獲得了勝利。」(191)

l   一般文化庸人還有所顧忌,認為史特勞斯的書雖然寫到了心坎裡,但是不會張揚;但史特勞斯敢於張揚,所以成為公眾領袖,但是卻是勇氣非常有限的領袖,而不像叔本華那樣勇敢地衝撞,所以大家會逃離叔本華,卻會親近史特勞斯,因為有具有在美德與錯誤之間的平均值特性(既不犯錯,也不具美德,兩者都不是,但又讓大眾感覺到有點美德,好像正確,所以可以親近),即with the mean

--

第九節 尼采對施特勞斯書籍結構和文體的嚴厲批評    196

第十節 假裝天才與經典作家的掙扎        225

第十一節 德國文學的困境與施特勞斯的語言實驗  240

第十二節 語言的腐化與施特勞斯的文學衰退  26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