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西尼卡筆記] 現代社會想像

  今天去了人社聯圖一趟,借了Charles Taylor的《現代社會想像》一書(簡體本),基於主題式閱讀的原則,我很快地翻過了跟我的主題不相關的部份,目前讀到第二章,有一些心得想法,就順手在此記下來吧。

  Taylor說「人們想像其社會存在的方式,人們如何待人接物,人們通常能滿足的期望,以及支撐著這些期望的更深層的規範觀念和形象」是「社會想像」(且為複數形態)。他區別了社會想像與社會理論的關係,他說「想像」強調了(i)普通人想像他們社會環境的方式,而這種方式,通常不是以理論術語,而是以形象、故事和傳說來表述的。(ii)理論通常是少數群體所擁有的,而社會想像是大多數人所擁有的,就算不是整個社會所共享。(iii)社會想像是種共同的理解,使正當性的日常實作及廣泛共享的感受得以可能。(18,譯文據google books上的原文修正)

 (i)because my focus in on the way ordinary people "imagine" their social surroundings, and this is often not expressed in theoretical terms, but is carried in images, stories, and legends. It is also the case that (ii)theory is often the possession of a small minority, whereas what is interesting in the social imaginary is that common understanding that makes possible common practices and a widely shared sense of legitimacy. (23,抄錄自google books的網路全文,透過譯文比較,發現中國譯本還真是不牢靠,重要的句子,還是比對原文比較好,但是有譯本總比沒有譯本好,畢竟以中文閱讀與查找,速度仍是較快的)。

  在這二章,社會理論與社會想像之間的對章關係,成為很值得關注的部份。是社會理論影響了社會想像,還是社會想像引導了社會理論,很值得進一步追索。或許在國家與社會共同體的建構當中,尤其是法制化與制度化的過程,就像Taylor所說,是社會理論引導著社會想像,提供了道德秩序的共同感受與期盼;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面向,有沒有可能反過來是社會想像引導了社會理論呢?

  這裡的討論開始變得有些困難,因為如果用早期的看法,早期的想像,可能會被歸類於巫術的範疇,而學者們,會從理性化的角度,談社會理論是社會想像的精煉化,就像宗教脫胎於巫術,是巫術的理性化後的表現。

  我用靈芝的例子來說,究竟是先有道家的理論,還有先有成仙想像呢?進一步來說,藥物的理論跟藥物的想像,有什麼不同呢?我覺得《神農本草經》的討論,其敘事的方式,就不是以理論的方式來說(即使有,理論性語言僅僅出現在序言),但是在個別的藥物敘述當中,如「牡桂」來說,本經釋為「辛溫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神通,輕身不老。」幾乎說不上是理論語言,而是四種功能性的描述,首先是感官知覺的說明,其次則是對氣息與身體狀態的影響,最後能進到「神通,輕身不老」,如果要說想像的話,最後一句最貼近想像,譬如「神通」是指什麼,輕身不老又是什麼,可以說是基於「成仙想像」而形成的文本。

  但是討論到這裡,又要進一步追問,那麼成仙想像的社會根源是什麼,能說是特定的社會理論作為其源頭嗎?我不知道,但這的確是個可以作為分析本草經的切入點。

      (不過後續就沒有什麼興趣再繼續翻下去了,一方面是譯本不好,另一方面是自己對政治思想史實在沒有興趣,就此打住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