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論
菁英教育和階級複製的競賽
中國的青少年菁英
關於本研究
章節安排
第一章_中國的新一代菁英
未來菁英的修羅場:北京的重點中學
頂峰中學和首都中學
準備高考
一起關注考試成績
北京的特殊條件
本部的日常生活
申請美國大學
萬眾矚目的SAT
國際部的日常生活
本章摘要
第二章_各歸其所、各安其位Taking
One’s Place
中國式的青少年地位體系
學神
學霸
學渣
學弱
瀏覽中學地位系統 Navigating
the High School Status System
學神的優先排序策略:Ashley「只要」劍橋
學霸的往死裡學習策略:德宏決不懈怠
學渣的天鵝策略:家齊的日常表演
學弱的展望未來策略:Mark轉戰加拿大
合理化地位體系Justifying the Status System
天賦能力說
再努力也沒有用
先天障礙:天賦能力的一體兩面
地位宿命論
中學畢業後:變和不變
「瘋狂的農村孩子」:中國競賽的暫時性變化
「美國人很笨」:在美國玩同樣的遊戲
本章摘要
第三章_拜神
日常互動:普通友誼和同儕關係
同儕團結在一起
相互監督
保持地位的界線
成績好的人享受同儕的崇拜
眾人焦點:Claire有一整個校園的追隨者
明星待遇:襲君是校園名人
不當行為的自由:Luna從不寫作業
放尊敬點:Julie「相當有名」
成績差的人動輒得咎Low Performers Do Nothing Right
很快就被遺忘:Brandon沒有得到認可
課堂上被羞辱:Sarah的答案錯了
不是領導的料:若倫因服務同學被嘲弄
遭到冷落:避開康偉
學生對於同儕差別待遇的認知
同儕歧視:「只要成績好就無所不能嗎?」
發光的必要性:德宏的自我省思
中學畢業後:新的朋友,相同的互動方式
本章摘要
第四章_把老師掛黑板上
日常互動:普遍尊重和應得的權利General Respect and Overall Entitlement
老師是升學專家
老師和學生同舟共濟
送禮建立師生關係
表揚和增強學生的能力
高地位學生應付老師(Deal with Teachers)
即使老師說「不行」:襲君想要拍攝課堂情況
討價還價:Tony想退出研究計畫
予取予求:Tracy需要幫助,現在就要!
成績不好的學生遵循老師指示(Follow Teacher Instructions)
公開羞辱是家常便飯
需要幫助:Alex的大學申請
失寵:浩佐越界了
理解師生互動
公然的偏袒:「如果我這麼做,學校會怎麼處理?」
意料之外的幫助:德宏的感激之情
教師對學生特權的反應Teacher Reactions to Student Entitlement
抱怨學神
任學弱失敗
不只是中學:工作成就是新的考試分數
本章摘要
第五章_培養新世代菁英
打造拚大學的環境Creating a College-Focused Environment
遷就:家長的靜音模式
調整工作作息:減少工時或不上班
改變生活安排:父親搬出去、祖父母搬進來
溺愛:任意取用的資源和無條件的支持
高地位的學生應付父母(Handel Their Parents)
忍受孩子的憤怒:華亭怪罪媽媽
訓人失敗:李飛一直掛網
順從孩子的要求:Tracy晚餐想吃烤鴨
低地位的學生聽父母的話
父母的當眾羞辱:婉如受到身體羞辱
必須聽父母的話:家齊的手機被沒收
執行父母的決定:Brandon自己申請大學
家長對親子互動的看法
父母不夠努力:Claire的母親「什麼都沒做」
未說出的指示:Robert「完全按照父親的要求」來做
中學畢業之後:長大成為自主的青年人
本章摘要
第六章_化險為夷Saving
the Day
父母的應變計畫
高考成績不理想?立即出國或重考
還沒申請上美國大學?就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排名較 低的學校去
成績優異者的家長有致勝計畫
觀眾行為:Tony的母親高枕無憂
助攻之箭:詩盈的母親指導她的女兒
援引特殊規則:浴朗的母親糾纏教練
成績低落者的家長必須艱苦奮戰
監督者的角色:Robert的父親介入處理
替代策略:羅浩父親的變通之計
遵守規則:建民的母親在一旁觀望
中學以後:父母在不同時期的參與
本章摘要
結語
全球菁英形成
新冠肺炎期間的發展
限制全球菁英形成的要素Limits of Global Elite Formation
中國和美國挑選學生的方式
歷史上的差異
為菁英特質訂價
功績呢?
中國的新生代菁英
附錄A_誰是菁英?
附錄B_方法論的反思
研究者的角色
田野的挑戰
重新適應非菁英的世界
註釋
參考書目
序言
1.菲傭的衣服
2.大陸妹的髮形
3.私校女生用品味區分人群,排他,以區辨地位。
4.日常生活與階級區辨
5.Murray Milner:「青少年沒權、沒錢,因此最重視地位」。青少年怎麼區分地位?
6.姜的經驗
7.導師抱怨的內容大致是:
「那個班上有個男生一直在講話,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沒辦法叫他起來,只好抽籤問問題。結果,啊哈!就抽到他!」接著她悻悻然的表示,「沒想到他居然回答的出來,我只好讓他坐下。」我以為故事結束,誰知接下來劇情急轉直下,老師看著我說了像是這樣的話:「後來我發現那是姜以琳的哥哥。要是姜以琳膽敢在班上這樣,早就被我打死了。」導師的這番話讓我幡然領悟。我跟哥哥的差異,不是(或不只是)我們的性別、年齡不同,而是在於他身為分數超高、被預測上建中的學生,能完美回答出老師的問題,所以老師只能吞下怒火,放任他上課說話。我分數不高、常常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所以上課不准說話,若是說話就會被懲罰。」→成績與不同對待方式。
8.
原來,在青少年的世界裡,地位既不能簡單的用家庭背景劃分,甚至可能有比社經背景更重要的東西。這東西是什麼,卻很難明說。每個地位體系都強調不同的特質,問卷調查難以全面含括,也沒什麼人會在訪談中承認自己依據某個特質區分人群,受訪者甚至可能為了展現自己的多元包容性而斷口否認做過這種事情。想要知道一個體系的規則,恐怕需要在長時間的相處下,成功融入一個群體,但依然保有身為外人的目光,才能較為準確的意識到某種重要特質的存在、以及其在這套地位體系內的價值。本書在北京菁英青少年之中所觀察到的這個特質,就是分數。這個特質的選擇並非青少年自行選擇的,而是社會引導他們決定的。當身邊的大人,從家長、老師到小區裡的陌生大媽,從報章媒體到國際競賽都在強調分數,十幾歲的青少年幾乎沒有可能不在乎分數。當然,青少年也有自主的能動性。身為菁英子女,他們要做的是獲得美好的未來,確保未來的生活水準不會下滑。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社會強調的特質,他們會照單全收並且自動去強調。結果是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分數不但成了他們在校內區分階級的標準,甚至成了個人本質性的差異──不同分數的同學,被賦予了不同的階級名稱。
9.教育階層化的兩個影響因素:經濟資本、家庭資本(非經濟優勢)
10.以本書為例探討地位區辨與階級再生產(階級複製)的戲碼。
11.致謝師長。
12.致謝友人、親人。
13.致謝政大、學界友人。
14.致謝獎助單位與學友。
15.致謝家人。回顧生命經驗中的中產與富裕階級的差異。
16.致謝參與者。可愛的北京青年們。
導論
1.劍橋Ashley,瑞士製造商開始職涯,一年後跳槽日本公司,爭取升遷或再跳槽。
2.南京大學劉向祖,北京讀博、於美商工作,高收入。
3.中國菁英與全球經濟發展。
4.中國的大學與美國大學競爭師資,在媒體、科技和教育施展影響力。
5.中國青年在世界各地證明自身為最優秀人才。
6.本書分析主題:(中國)年輕菁英在面對全球競爭時,如何複製菁英地位?本文突顯從國際角度研究階級複製的必要性。
7.資料來源:民族誌及訪談,七年調查,28名菁英學生。
8.中國年輕菁英懂得如何成為「學神」,知道如何得到一流學業表現,而父母的策略有助於創造學神或維護學神地位。
9.菁英懂得如何運用日常互動技巧,掌握與駕馭地位等級,並瞭解如何尋求父母協助。
10.中學時期的「技能習得」如何協助學神在各社會職場無往不利。
11.避免(全球)向下流動的風險,中國年輕菁英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全球菁英。
菁英教育和階級複製的競賽
1.青少年的職業志向(career aspiration)與社會經濟背景息息相關。
2.階級複製有如起點不公平的紙牌遊戲。
3.一手好牌的富裕菁英家長,同時他們也是制定遊戲規則之人,給自身的品味更高的價值。
4.菁英學生在學校熟悉階級複製的遊戲規則。
5.不同國家的菁英對於支配競爭的規則並無共識。
6.但無論中、美、英,皆視進行理想大學為決定能否成為未來菁英的第一步。(如選擇劍橋就讀的Ashley,不選卡內基梅隆大學)
7.學校選擇是「根據菁英階級複製的規則深思熟慮過後的選擇」。
中國的青少年菁英
1.中國青少年菁英不畏川普簽證緊縮。
2.中國青少年菁英學習父母透過教育實現向上流動。
3.激烈的學業競爭、特權意識;學業表現不佳,高度恐懼與自殺。學生與成年人的微觀互動(micro-interaction)共同促成菁英地位的形成。
關於本研究
1.從學生的經歷來掌握學生對自己參與全球地位競爭的理解。
2.菁英研究、方法論(見附錄)、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中學。頂峰中學與首都中學的參與觀察。
3.八位關鍵報導人中的四位做了家庭訪問。
4.七年後的持續交流。
章節安排
1.中國菁英求取成功靠求學,求學過程成為瞭解全球地位競爭規則以及進行地位戰事訓練的關鍵時期。
2.以考試及勤奮程度(perceived
diligence)來建立清晰地位體系:神、霸、渣、弱。進入西方大學仍重GPA;進入中國大學者,則因考試挫敗而改變規則,建立新地位體系(標榜玩的開心)。
3.第三章:同儕互動:上駟(維持與下駟互動)、下駟(以合理化方式)皆服從地位體系。
4.第四章:師生互動:菁英學生可反抗老師;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安靜與順從。
5.第五章:親職互動:成績好者多支持,表現不佳多壓迫。
6.第六章:危機管理與父母的介入。
7.第七章:中國菁英如何主宰世界、受限制者,或者能獲得回報者。
8.附錄:重新探索全球化時代下的菁英面貌。
第一章_中國的新一代菁英
1.娜娜點出成績、大學與不同的人生。
2.進入大學不是問題,問題是能否進入頂尖大學。
3.娜娜(等高社經地位的菁英青年)看重的是選校與未來的地位。
4.中國高等教育與菁英地位的歷史變化,社會日新月益與擔心向下流動。
5.頂大是獲得菁英地位的關鍵,其畢業證書被視為傳承社經地位的最佳渠道。
6.中國的高考選拔,競爭激烈。
7.其他管道協助駕馭教育體制:之一為利用戶口制度。
8.之二:送小孩進入「對的」一流中學。
9.追求目標:不只是在中國保有菁英地位,而是全球的菁英地位。
10.向上流動,追求留洋,而認定海歸亦有好工作發展。出國學生對於「頂尖大學」的定義也是狹隘的。
11.躋身窄門:留學代辦、美國招生官顧問為手段。
12.中學階段作為菁英青年躋身全球菁英的關鍵時期。
未來菁英的修羅場:北京的重點中學
1.清末與建立現代西式學校歷史。
2.面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學校:分開的升學系統(本部/國際部)
3.重點中學的社經背景→重點中學是為菁英服務的學校。
頂峰中學和首都中學
1.介紹頂峰中學與首都中學。
2.頂峰中學的學習氛圍與成績公告欄
3頂峰中學如同博物館,走廊標語「全面創優、高考奪標、報效祖國、報答父母、實現職業理想」
4.首都中學的國際主義風格。大學錄取榜單公告、世界地圖與北美、歐洲的十六所大學(國際部)
5.首都中學的本部。
6.首都中學的學校餐廳。
7.頂峰中學的歷史文化菁英氣質與首都中學的世界觀菁英。在校園內,菁英們面向國際競賽,以贏得國內外頂尖大學的錄取資格。
準備高考
1.操場上的演說:考場即戰場
2.菁英學生認為考試關係到集體存亡與整體榮譽
一起關注考試成績
1.全國民眾關注高考
2.顧慮考生的各種行動
3.考試成績是日常對話的一部份
4.個人競爭、班際競爭、校際競爭的競賽心態
5.提醒要提防外校考生,不要浪費時間作備考以外的事。
6.家長尊長老師作為升學專家,但也會在生活照顧上幫助小孩備考。(連父母去世這件事,都不希望成為打擾小孩備考的事件)
北京的特殊條件
1.高考加分作為升學變數(表1.1)
2.猜分填報志願制度[1](有些大學只接受把自身視為第一志願的學生)
3.不穩定的變數中,尋找最穩妥的志願。
本部的日常生活
1.十年寒窗的日常生活(從有記憶以來就在準備考試)
2.備考、備考、備考
3.考試、檢討的循環。
4.晚自習、讀書、讀書、讀書。
5.學生每天在學校花12-15個小時讀書
申請美國大學
1.首都中學以「SAT分數與大學錄取結果相關性」為專題,引同學注意。
2.Liz主張「SAT分數實際上會決定我們會讀那一所大學」
3.對於菁英學生而言,SAT分數是他們最在意的事。
萬眾矚目的SAT
1.SAT被視為「美國高考」,是門好生意,媒體、鄉民、企業皆關注。
2.儘管學生和家長都知道美國大學選才系統是評估申請者的整體狀態,但是他們依然關注SAT分數。
3.Hannah表示,John Hopkins的新生SAT錄取分落差在兩百分內,對姜來說,表明SAT成績不像學生想像的那麼重要,但是中國學生往往忽視此種可能性。
4.SAT作為(不見是是所有人喜歡的)問候語。SAT是學生們彼此評價的一種基準。
5.家長們為孩子們的SAT成績所作的努力(國際班、英語夏令營、出國考試…)
6.美國學術顧問認為應該更多考慮「適配性」,但家長仍強調SAT成績。
7.中國家長無法知道如何評價課外活動,所以在策略上專注於清楚的標準上──SAT考試,分數越高越好。
8.家長忽略國際顧問建議,尋找專門準備SAT的補助班或家教協助孩子備考。
9.國際部和本部的菁英父母一樣,一般不會與學術顧問聯繫。
國際部的日常生活
1.國際部的學生在11年級時壓力最大。
2.校方見學生忽略課外活動,擔心影響升學,故強制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並把這些活動當成是展示領導能力的證明。
3.國際部學生在12年級春收到錄取通知後,課程就變得彈性。
本章摘要
1.學生堅信高考是參與全球菁英競爭的入場券。
2.菁英父母協助孩子升學,投入教育競爭;學校老師以培養學生進入一流大學為己任。
第二章_各歸其所、各安其位Taking
One’s Place
1.小龍的問題(你知道學神、學霸、學弱、學渣嗎?)
2.尋找學生菁英地位的區辨標誌
3.考試分數決定地位。
4.菁英青少年的世界裡,平均水準為世界一流的表現。(美PR>98;北京排名前三)
5.同學間彼此監控成績波動;並且以「個人平均表現」來判定地位。
6.多數學生都上得了北大,所以增加了「愜意」(ease)作為比較地位高底的第二指標。(愜意不是資本,因為學生們對成績仍感焦慮)
中國式的青少年地位體系
學神
1.學神:不太用功但考試成績很高的學生。
2.凱豐:參考高中奧林匹亞競賽,用一年就獲得金牌,錄取北大。
3.學校為提高平均分數,說服凱豐參加高考,他跟著同學晚自習,但玩著考,成績仍優異,成為高地中學向外國研究者介紹的理想代表。
學霸
1.學霸:非常努力且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間的比拼(奧美學神多;頂峰神霸有;首都中學大量學霸)
2.Tracy的黑眼圈與朋友笑稱她是工作狂。
3.即使收到入學通知,Tracy仍持續學習。
學渣
1.不努力學習,也考不好,但強調愜意。
2.國際部的Robert,打電玩的效益大於準備考大學。
3.收到入學許可後,別人讀書寫作,Robert跑公主墳網吧打電玩。一派輕鬆。
學弱
1.非常用功,但成績不好的學生。許多學生說自己是學渣,避免把自己說成學弱,而且大多數人都儘量避免把同學說成學弱。只要學弱出聲,同學笑聲就戛然而止。
2.學弱劉攀。自稱「可能是」學渣,但後承認自己學弱。
3.升學路坎坷,在學校地位低,抬不起頭。
4.所有學生擁護地位體系還有分類標準:拜大神、當學霸、是個渣(ease)、弱爆了(決定放棄)。
瀏覽中學地位系統 Navigating
the High School Status System
1.掌握規則與遊戲策略
學神的優先排序策略:Ashley「只要」劍橋
1.爭取排名並且表達愜意
2.Ashley申請英國名校
3.比較劍橋與卡內基梅隆大學
4.掙扎
5.劍橋名氣大,錄取專業上專精、扎實的學生。我考試高分,在那裡我有優勢
6.學校抉擇意味著專業排名和學校排名之間做抉擇。
7.但也考慮到劍橋有優美校園、自己的成績高,可以相對愜意。「學校排名和個人輕鬆程度加總更甚於個人興趣和職業成就」。
8.同學讚同Ashley選擇劍橋。
9.中國人認為劍橋大學更能證明你的能力。
10.本部學神也認同Ashley的選擇,優先考慮大學排名的作法是理性的。
學霸的往死裡學習策略:德宏決不懈怠
1.要成為學神,得減少學習時間,但提高低分風險,落入學渣,故持續用功不放鬆。
2.學霸無法感到愜意是為了維持高地位而採取的策略。但若成績不好,又會落到學弱。困在努力與容易墜落的惡性循環中。
3.德宏,廢寢忘食讀書,邊作伏地挺身邊讀書。
4.德宏:我不想輸的地位焦慮。
5.學霸關注的不是爬上最高地位(可以不必在眾人面前作伏地挺身),而是關注向下流動的危機。不關心是否能接近游刃有餘的學神,而是看重自身能否與學弱區別。
6.學霸的學習策略,可能帶來身體或精神傷害(焦慮症)(因剝奪休息時間)
學渣的天鵝策略:家齊的日常表演
1.校內優雅、水面下賣命划。關心不落入底層,以愜意來與學弱分離。
2.家齊:讀起也贏不過,乾脆別(公開在學校)讀了。
3.私下用功的家齊。
4.眾目睽睽下表現愜意,偷偷讀書。是假裝愜意的天鵝(不會去撼動體系)。「天鵝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他們以不在意的態度掩蓋內心真正的意圖,實際上全心按照原有規則參與地位競賽」。
學弱的展望未來策略:Mark轉戰加拿大
1.不承認自己是學弱,並不會阻止別人視自己為學弱,所以就躺平,為下一輪作準備。
2.Mark在其他人的課程上假裝讓別人以為他在讀書,其實他在打遊戲。
3.Mark用努力掩蓋愜意,錯失躋身學渣機會,接受自己學弱形象,不考慮向上流動。
4.學弱接受自己底層位置,藉下一輪競賽應對體系。Mark跟多數同學不同,去了加拿大。
5.Mark欲言又止地談「加拿大也可以在世界排名頂尖」。
6.學弱的策略:遠離中學時期的地位競爭(因無勝算);重新在加拿大開始,面對新對手,可能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學弱不僅服膺地位規則,還從底層支撐著這些規則。(按:既順從又出走的類型?中國人沒有人選擇發聲的?僅學神的murmur?)
合理化地位體系Justifying the Status System
1.學生們的背景同質性高,故他們傾向考試分數反映天賦能力的說法。
天賦能力說
1.學神是天生的,學習也是天生的。
2.成績優異的鳴佳(作為學霸)的說法:基因決定。
3.因為天賦能力的差異,所以地位體系是合理的。
再努力也沒有用
1.-5.學弱建民認為學神就是天賦異稟。若努力就可以成功,那成功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不認為時間管理、學習習慣、過去經歷有影響。他們非常用力捍衛等級體制,用不可抗力的因素,解釋自己的表現不佳,也合理化了神的存在。
先天障礙:天賦能力的一體兩面
1.-2.學渣小龍說:學渣比學弱好,學弱是智力有問題。「考不好是因為我不學習,不是因為我蠢」。(按:面子問題?)
3.學弱會成為神、霸、渣的霸淩對象。
4.學神Tony說學弱是弱智。Joe:學弱的腦子有問題。他們先天有問題。
地位宿命論
1.天賦能力說使得學生地位結果歸於命運,採取斯多葛主義的躺平態度。(留意君權神授說意在避免他人挑戰神之類比說法)
2.-3.舒華對學弱的同情與無奈(這些人不管怎麼努力就是考不好…)
4.「天賦能力」本質化的說法,否定了用功努力的潛在重要性,並且對自己在地位體系的位置形成一種宿命論的看法。
中學畢業後:變和不變
1.離開中學,把自己的理解與策略,應用於新的地位競爭中。
「瘋狂的農村孩子」:中國競賽的暫時性變化
1.學神遭遇來自不同次元的高材生(大神)。
2.學神改用替代規則,把愜意視得比分數更重要或一樣重要(學渣高於學霸或等於學霸)
3.-4.舒華說,北京的學生比那些學霸要「好」。(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5.-7.有時間玩手機遊戲的舒華,與排隊時還在讀書的學霸同學。
8.大學裡的學生嘲笑學霸用功的樣子,改變地位體系的規則(學渣高於學霸)
9.(面對有著其他更強學霸的大學生活)我們更會「過生活」,嘲笑書呆子。
10.莉莉攻讀碩士,說要向學霸看齊。
11.-12GRE幾分?
13.莉莉大學強調愜意,但研究所又重視學習與努力,表現出學霸的樣子。聽到GRE時表現出來的反應,表示他們並不是真的對成績無所謂,只是嘴上輕鬆。
「美國人很笨」:在美國玩同樣的遊戲
1.國外的地位體系與中學時期相同。
2.會玩又成績好,那最好。
3.-5.中國人擔心語言能力,但是習慣後,發現美國人常在課堂上講廢話,沒讀書。
6.Stacey讀完了所有的書,對教授放任沒讀書的同學浪費大家時間感到不滿。
7.中國學生成績名列前茅,無法理論為什麼美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似乎不太好。
8.Joe:同學成績比不上我。
9.美國人理應比中國人優秀,如果沒有,就是他們笨,如同中學時期談「學弱」一樣。
10.首都中學的學生Claire在耶魯表現不佳,自卑情結;後投入跳舞,參與課外活動,不與耶魯優秀同學競爭,讓自己不致落入學校最底層。
11.-13.Claire作為常春藤大學畢業生,低就某企業,以表現出自身的愜意(省去找工作的麻煩)她採取的是符合學渣位置的天鵝策略,忘情練習舞蹈,但避免被同學看見(偷練)。她不提自己的努力,用表面的愜意掩飾自身的瘋狂划水。
本章摘要
1.核心概念串連。
2.地位會改變,規則和策略延續。隨著新手加入,採取不同規則應對。中國大學生於必要時,會翻轉成績與愜意程度的重要性,但未考慮過兩者之外的標準。
附錄A_誰是菁英?
1.-2.主張以教育成就來界定中國的菁英。
3.-4.菁英定義因地而異。
5.本研究把菁英界為家庭收入全國前百分之十的學生;學業表現優異的學生和學校稱為頂尖學校與頂尖學生。
6.以社會富裕經濟程度來定義菁英家庭。父母藉由高等教育實現向上流動;三分之二的家庭與軍隊有關,或在政府部門工作。皆有北京戶口。
7.菁英青年有靠教育成功向上流動的父母,並期望他們的子女進入頂尖大學,向上流動。這群學生相較他們的父母,不是追求向上流動,而是階級複製,渴望在全球獲得認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