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的歷史摘要
第四章 殘酷與救贖
1.金錢兩面:大頭與數值
2.-3社群內,能被接受的都是貨幣,有人願意接受,願意還這筆債即可。(92)
4.-5.英國例子。代幣的例子。
6.我們能從特定的時間和地區,什麼樣的東西能被當成貨幣,學到許多關於政治平衡的事情。(93)
7.貨幣的角色幾乎永遠在商品和債務代幣(EX蓋官印)之間徘徊。…商品和債務代幣兩者之間的關係始終是政治鬥爭的主題。換句話說,這是國家和巿場,政府和商人之間的戰爭,並不是人類環境本有的東西。
l 尼采眼中的債務和道德
1-4.尼采:人類是種天生會計算的動物。社會是後來才出現的,表示我們自覺對他人負有責任的想法,是經由商業名詞而形成的。(95)
5.尼采認為任何商業會計系統都會產生債主和債務人,他相信人類的道德感由此而生。債/罪Schuld (95)
6.人一出生就欠祖先的債──因債,人們服從習俗倫理。
7.債主(社會)益發強大,形成上帝與原罪人(永遠不可能償還債務)的二端。
8.Graeber說,從尼采角度看有道理,但是從他來看,這假設很瘋狂。
9.Graeber說尼采是「從一般世俗中產階級的假設開始思考的,再把這些假設帶到一個只能嚇到中產階級觀眾的地方」。
10.Peter Freuchen對愛斯基摩人的研究,當地人說「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不要言謝。諺語說:送禮使人為奴,鞭打使人為狗。」
11.在人類學文獻中,平等主義的獵人反而認為「堅稱身為真正的人類,就要拒絕做這類的計算,不該記得誰給了誰什麼東西…否則我們就會創造一個透過債務關係把彼此貶為奴隸或狗的世界」。
12.人類可能同時有不同傾向作為人性根基,但問題在於我們要選哪種為根基。
l 債務和人類宗教觀
1.-4.世界各大宗教中,債務的問題以及關於債務的爭論,源自於當時政治生活中的觀點。
5.《聖經》中保留社會背景,讓我們瞭解債務與救贖的關係。
6.-7.面對無法納稅的貧窮農夫,以及債務帶走窮人的兒女的問題,猶太族的總督尼米亞頒布「清除債務」赦令。後來比較著名的是大赦年律法(而安息年應該把債務一筆勾消)。
8.《聖經》中的自由也是自債務解放的意思。…救贖是指從一個人的罪惡和內疚感的負擔中得到解放。在歷史上,當所有的石板紀錄都被清除掉,所有的債務都被解除的那一刻,天使般的喇叭會高聲吹奏,宣布最終的大赦年。
9.果真如此的話,「救贖」就不再是買回某樣東西了,反而比較像是摧毀整個帳務系統。(農民革命也會這麼做)
10.-12.上帝寬恕人的罪,人也應該寬恕人的罪(鄰人愛之實現)
13.但人們通常不會寬恕別人的債,那麼上帝為什麼要赦免人的罪呢?
14.-15.在宗教的種種故事裡,債務似乎不可能還清?
l 殘忍的債務關係
讓債務有所有所不同的是,它是立在假設雙方平等的前提下。
但遇到(互助)默契被打破的情況,就變成強制性的契約,而債務人背負屈辱,因為那是他自己的問題,才造成他女兒悲慘的命運。但是都是人,人怎麼能夠奴役他人?(如何被正當化?)
第五章 經濟關係中的道德基礎
小事入手以瞭解經濟生活。
經濟關係的三種道德原則:共產原則(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是所有人類社會的基礎──底線共產主義p.118分享的快樂,友好;日常生活的共產主義社會學;用款待克服無法識別客人是否不速之客的不確定;host/hostile,與雙方的期待與責任有關)、交易原則(打平,不負債;等值、平等、榮譽邏輯)和階級原則(慣例原理;搶劫變進貢、強暴變初夜權、征服者與封建制、重複四次以上變成慣例、身份地位邏輯、慣例與成為天性、要回溯至暴力和戰爭)
讓平等的雙方變成不平等的協議(至少一段時間)是「債務」的菁華。
債務未償,階級制度觀念就會存在,沒有公平可言。
債務是一筆未完成的交易。
交易暗示平等,也暗示分手。
債務是發生在這兩種情況間:當雙方仍無法離開對方,因為他們的地位尚未平等,但是在遲早會平等的陰影下執行。然而,達成平等之後,會破壞彼此現有人際關係,由於這個理由,幾乎所有有趣的事情都會發生在這兩種情況之間。(143)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禮儀,其實是過去封建時代表達敬意的習慣被民主化的一種現象:堅持以過去只對領主或封建社會中地位較高者的方式同樣對待每一個人。(144)
請,謝謝,我欠你恩情merci(mercy)。→中產階級的習慣。
不欠任何人東西,省卻了相互關愛和感情。
第六章 性與死亡的遊戲
女奴隸
社交貨幣,使用這些貨幣的稱為人性經濟──這些經濟體制的考量在於創造、摧毀和重新安排人際關係。(並不一定更為人性化)(153)
奴隸制的前提,將人自社會脈絡中抽離,成為可計算之對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