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

[摘要] L.波爾坦斯基 (Luc Boltanski) (2015)批判社會學和關於批判的社會學。社會理論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頁33-46

 

L.波爾坦斯基 (Luc Boltanski) (2015)批判社會學和關於批判的社會學。社會理論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頁33-46

http://www.shehui.pku.edu.cn/upload/editor/file/20171227/20171227103513_2496.pdf

 

批判實踐社會學運用的策略,如同現象學常常說的:“回到事情本身”。(34)

 

爭議當中的行動者,人人都是爭訟方。(34)

 

在描述社會世界時,可將批判實踐社會學的傾向歸因於語用學的影響,社會世界似乎是一個審訊(trial)的場景(scene),在這個過程中,置身於不確定情境的行動者實施調查(inquiries)、開展實驗(experiments)、將他們對事態的解釋形式化為報告(reports)、確定限定條件(qualifications)並接受彼此的檢驗(tests)。(35)

 

就發展一種批判方向而言,我們的目的是從描述本身中形成規範的立場。長遠來看,我們認為,分析爭議、澄清行動者實踐的道德觀念和正義感,將會給社會學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使社會學可以宣稱參與到社會變革之中。這種參與採取的形式是提出行動者表達的普遍可理解的挫折和渴望,通過將局部主張翻譯成陳述,而這些陳述的一般意義能被認可和證實並因此保證其政治含義。(35-36)

 

關於反抗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經常顯示,行動者能認識到他們所受不公的一般形式,而沒有強烈的聲張。甚至當他們沒有因恐懼而喪失勇氣,同時享受著承認言論自由權的政治環境的時候,這依然顯著。我們認為,這是因為行動者是現實的。他們不會要求不可能的事物。他們的現實感被他們的日常經驗不斷強化(37)

 

在我的框架裏,制度是雙面性的。它們的消極方面,即作為符號暴力的源泉的一面,得到保留。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認識到它們的積極功能:給存在(being),特別是人提供語義安全(semantic security)。簡言之,無論存在置身於什麼樣的環境,當它們的社會認同和附屬於該認同的社會屬性都能得到維持的時候,存在享受著語義安全。(39)

 

 

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態——確證(confirmation)和批判(critique)——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必須在它們的對話關係中予以考慮。確證的主要任務是阻止批判。至於批判,如果它不能以確證的陳述為批判物件的話,它將失去方向並變成一種虛無主義。可將確證和維持實在視為構成制度(institutions)的主要任務的因素。(41)

 

批判是遭受剝削和蔑視的人或群體用來改變實在的輪廓的主要武器(4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