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星期二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雜記)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雜記)

理想主義意味著什麼?葉啟政老師在其新書當中,特別提出馬克思的「理念型」,即其「共同體」設想,作為支持全人發展之立基點,以此批判資本主義對於人性發展之扭曲。對比於韋伯的理念型,馬克思的理念型帶有明顯的規範性立場,判斷人如何被異化、扭曲、以致於被消化於商品拜物的物化世界中。人役物,被成為物被奴役。
以此為立基點,帶出了盧卡奇及後續法蘭克福學派對於世界之異化的批判,而這些學者又以其帶有距離之批判,希望人們能夠與這個被私有財產制之思維異化的世界拉開距離,反思不同未來的可能性。
以此為立基點,法國學者重新追尋「集體」、追尋「神聖性」、追尋日常生活裡袪除異化的可能性。
社會,在馬克思的觀點裡,可以是個美學對象,是可以被工匠手藝重新設計的對象。要改變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社會在過去被那些英國人改壞了,變得極度個人化、私人化,而不是一個能支持各人自我實現的棲地。
葉老師把美學與勞動並置,視為馬克思的下層建築,看起來很突兀,但這點用心,也許呼應著鄂蘭把工作與勞動的並置,並且突顯出美學面向,才是工作的精華所在。「改變這個世界」,以美學的方式。
可以是社會集體工程,從革命,或者後續的日常生活革命;也可以是個人的漫游實踐,把均質化的都巿,活成每個人可以自得其樂,並且進一步共享其樂的異質空間,每個地方都有故事,每個地方都有新的可能性。
雖然國際情境主義算來不過七十個人,但是其重新讀寫都巿場景的創意之立論,在今日被大量數位讀書覆蓋的日常,反而突顯其重性。
誘惑的問題,在於它是冷的,是一個人的狂歡,是自我的褻瀆。而不是一種生命的賭注與冒險。---把齊美爾、尼采跟布希亞談的現代性拿來作對比,這點就會變得很明確。酒神已被太陽神的面紗搞得快窒息。
當年為什麼葉啟政老師要弄一個尼采的讀書會,還搞了十年,我跟上了尾巴。也許葉老師早知道尼采是解碼法國與德國社會學的關鍵鑰匙吧?
今日的問題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以致於讓人感到焦慮。
禁欲理念現在到底意味著什麼?放在誘惑的場景下,怎麼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我讀到第九章,顯然感覺到,雖然過往葉老師過往以修養作為結構之對章,但是這次選擇了馬克思的共同體,其對章的概念,也許是「慈悲」。
接著要想的問題就是孤獨、修養到慈悲的思路,怎麼幫我們重新定位所學之意義與個人立身價值到日常實踐。
納入尼采的概念,孤獨與修養,大抵是距離之激情的內心砥礪;而從修養到慈悲,則是重新入世走向共同體的勇氣與堅持,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是與神共舞的日子,營造其他人可以共舞的空間--這裡就是跳舞與歌唱的所在。
----------------------
說是,從產銷一體的角度,我這篇文章又在免費為臉書貢獻勞動力了,如何從藝匠自營自銷以走向共同體為目標的生產,也許是要一直在於心上的思考。
----------------------
標題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其實我想講的類似「人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馬克思就是那超越鹹魚的人,把理想的標準拉得極高呀...
以秀幸老師的話來說,葉老師則是幫我們再思資本主義的引路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