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星期四

[易經] 節、中孚、小過



節卦補充
        今天再次複習了節卦。賴公說明節卦重點:(1)說以行險、(2)當位以節、(3)中正以通。(1)為歡喜作,甘願受;(2)當下就要回應,調整節奏,跟上步伐;(3)自己要拿捏尺度,知道自己要什麼,追求什麼目的,然後手段可以靈活。節是兩人相處(不論是朋友,或者夫妻或其他關係),反覆互相調整的過程。而上六苦節的部份,象曰其道窮也,也就是跟你說,這條路走不下去了,緣份盡了,該結束要結束,如果對方沒有良心,吃乾抹淨,不能與你同心走在一起,你很勉強想配合對方(苦節),最終是無法長久,該是你的,也變成不是你的(貞凶),譬如說人財兩失,雖然說這是你的選擇,你不後悔。
但是,作為朋友,應該提醒這樣的苦情之人,「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要調整,該拿回來的東西(如財產、小孩之類),就應該爭取,用朋友圈的輿論,或者打官司在所不惜,因為要「正義」。回到卦辭「節:亨,苦節不可貞」,不可貞,實際上就是止血,就是決斷,決定不要死守苦節到底,而是重視真正重視你的朋友(嘉之會),大家禮尚往來(嘉會足以合禮),歡喜過日子。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有所感,感受到安、甘、苦等各種情緒,在該發作的時候,就要發作,節是內在自我與外在情況相互調整的過程,能夠中節,就是適時表達各種情緒,那麼中庸稱之為「和」。和在易經裡,與「義之和」聯繫,人際相處能夠合宜互動,那麼,行遍天下沒有不通達的,因此中庸說「天下之達道也」。至於「中」的部份,如同「中孚」的中,是指必須「中的」,或曰「到位」。情緒表達到位,譬如天子一怒而諸侯懼,褒姒一笑而國城傾,這些情緒表達,中庸稱為「天下之大本」,不也是很恰當的嗎?

 ---------------------------------
中孚卦
        孚是信實與充實的樣子。中孚則是指內心充實實在。中孚不同於有孚,中強調了「到位、中的」的意涵。下卦為兌,是內心有所感而發於外的過程;上卦為巽,則是面對外在的條件,而必須伏而入,作出選擇,為外在條件影響內在。因此,中孚這個卦,是先朋友講習,大家摸索相處共事的可能性;然後則是在外在條件的限制下,如何盡己所能,伸張天命,走出自己選擇的道路。
        卦辭說,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彖傳先從易的卦象說明,柔在內而剛得中,柔在內指的是六三與六四之爻;剛得中則是九二與九五之爻。說而巽,雙方討論,最後作出選擇。,掌握了信實的東西。乃化邦也,尚書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老師提到蔡總統的改革之路,人們選舉她,是因為相信她能帶來改革與創新,希望她兌現她的承諾,也就是要「信實」(孚)。如果她親近民意,而不是怠慢民意(民可近,不可下),那麼雖然會得罪既得利益,但是她卻能夠鞏固民心,所以中孚卦說「乃化邦也」。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象徵對待隱者與微賤者,能夠守信用,那麼豚魚也都知道你是信實之人。老師說類似於頑石點頭的故事,這裡指的是連有情眾生都知道你信實。我想到的則是「結草銜環」的故事,結草是老人為報恩,在戰場打草結助恩人取勝的故事;銜環則是黃雀報恩,助人事業通達的故事。老人與黃雀,都是微賤者,但是在華文傳統裡,這些隱微之人事,常常被認為是成敗的關鍵。
        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隱微低賤之人,都願相助,所以可以度過大川。大川為兌卦之象(澤也);木舟為巽卦之象(木)。內心信實而又能處事到位,這是順應天意啊。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君子經過討論、決斷、緩和、了結的四個階段。內心有目標,與人共事,作出判斷,但不要一下把人逼死,而是循序漸進,最終仍需把事情作個了斷。換言之,要作大事之人,內心要有定見與主張,對外可以周旋,但是不能放棄原則,最終應該作出選擇。若是想多方討好,最後無法實現自己的承諾,到頭來會一場空。(上九)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虞是山川之官,它是蛇,燕是燕子。山川之官,熟悉環境,但是它是外來的,不適合的東西。象徵在初九兌卦這個階段,明白自己的狀態,但是有外來的東西來,反而讓自己覺得不安了。(要言之,明白自己的情況,但是東拉西扯不好)。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引申為本來很專注,但是因為「有它」,反而分心,無法專注了。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講的是同類相求,我有好酒,跟你一起喝,很暢快。朋友唱和,你來我往;堅持的東西,找得到人分享。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好的東西,全世界不會只有我看到。在繫辭裡,則用這裡的爻辭,說明言行很重要,人立身處事,應該要謹言慎行。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棋逢敵手,敵人的程度,就是我的極限,換言之,我認為什麼是我的敵人,那個什麼,就是我自己跨不過去的坎。敵人就是我自己的另一面,是我自己的對立面。敵人的程度,決定我的程度,因此,敵人其實也是朋友的一種,砥礪我進步,超越與突破。在兌卦朋友講習的脈絡中,就會是遇到與我想法不同的人,而我繞不過去,敵人就是我無法消滅的對象,而那,其實也是我自己的一部份。譬如說,我把社會學當成我生命的全部,那麼,社會學反而成為我過意不去的地方,因為我執著,我有所期待,而因為這樣的執著與期待,反而讓我看不清楚全貌,無法如莊子所說的「虛室生白」,容許生命當中的各種可能性。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快要滿月了,象徵力量或局勢發展逐漸完整。馬是行地無彊的地類(見坤卦),它們跑去那裡不知道。從朋友講習,到上卦的申命行事,此爻象徵雙方有著各自的發展,因此各走各的路。引申來說,就是讓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完整,而選擇了分道揚鑣,走自己的路。堅持自己想要堅持的,即是跟對方翻臉,那是自己的選擇,或者說,必須作出的選擇。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心中有定見,綁著大家一起作事。象曰位正當也,因為自己覺得自己具有正當性,作該作的事,因此用某種方式約束對方,儘管對方可能不一定願意作,而且可能得罪對方(如年金改革)。但是選擇要作的事,就是要有執行力。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一直嗆聲,雷聲大,雨點小;支票五千萬,兌現五百塊,說大話,搞不清楚自己的斤量。因此老師說,此爻說的是,要瞭解自己的能耐,如果只能接五百元的生意,就不要膨風,以免失信,最後無法立足。因此,要想贏,先想輸,在瞭解自己的極限後,才決定承接任務與否。老師用他朋友找攝影助理的往事,他問我敢不敢接,而我那時候,什麼都不懂,而我說敢。黃姐說,年輕人,初生之犢不畏虎;而賴公則認為我不知道自己有幾兩重。冒失與勇敢的區別,從中孚的角度來看,是我能不能瞭解自己與時機,我沒有任何經驗,而對方釋出的機會,是極為專業的。我什麼情況都不瞭解,卻敢答應,這就是冒失,讓自己曝露在危險當中。如果今天同樣的問題再問我,也許,我會用小過卦所提醒的態度,再多試探一下,多瞭解一些資訊,再給予回答,用這樣謹慎的態度,也許才會更搏得他人的信任吧。
        老師講解此卦時,一直提到,喜怒形於外,中有所不足。心中無定見,表現於外則畏怯,譬如走路低頭,靠邊微行,總是怕被人看穿自己,所以躲躲藏藏的。老師用小英作例子,說她缺乏決斷,選上了十一個月,卻沒有辦法勇於任事,而被各方力量掣肘。六四是各走各的路;九五是拉著一起走;上九則是曲高和寡,無法長久。回到中孚整個卦,如果內心沒有信實的東西,就會「采色不定」,受人影響,三不五時搞新花樣,易經說「吉人辭寡,躁人辭多」,真正有所得之人,能夠一語中的;花招什麼的,就留給那些浮躁的人吧。

-------------------------------
小過卦
        過與遇相對,過是不遇。小過與大過相對,大過是整個結構都出問題,小過則是有些小小的逾越與超過。小過艮下震上,止而動,越過範圍。就人文意涵來說,則是指試著超出形式上的限制,試探對方的底限,看看能不能突破自己的侷限。
        卦辭說,小小地超過,仍然合禮、合義、可以幹事。但是只能小小地超過,不要搞出太大的烏龍。當大家(獵人)發現鳥飛於天空,準備射箭之時,作為鳥,此時不宜高飛,因為成為注目目標,反而應該閃躲(宜下),如此才會萬事大吉。不能夠說是「元吉」的原因是因為,危險仍在,試探一定有風險,但是不試探,就沒有突破的可能性。大吉,讀作泰吉,因為通達而吉,知道與時俱變,充滿彈性,就會有所得。
        彖傳說,先,才有利貞。大家先有情感上的連帶,一起幹事,一起留下回憶,不要白目(要與時行,如當兵所說,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小過象徵為山上有雷,山上都打雷了,就不要硬飛到天空,而應該躲到林子裡去,說明該退要退,不要硬碰硬,最後沒有轉寰餘地。情況不對,就退回循規蹈矩的那條線,如果張力消減,再行試探。賴公用自己轉系的例子說明,要直接轉哲學系,家人反對,所以以可當心理醫生為由,轉進心理系,後再就讀哲研所,一點一點地鬆動界限,而不是大張旗鼓地改弦易轍,那麼就有可能大吉(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因為人若是想要跟過去不一樣,必然牽扯到身邊的人,會震動他們,要真正能亨通,就必須考慮到他們的感受,給他們時間,而不是強改強碰,才能吉。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恭喪哀,都是形式上的框架,或者外在的要求,過乎,就是指超出它們,多作一點。老師提到乖學生與好學生的區別:乖學生是叫一動,作一動,不叫不動。好學生則是不禁止他動,他就隨意動,直接他被禁止。乖學生活在別人的框架裡,好學生則是用搞出各種好事的方式,學習到底框架在那裡,彈性究竟有多大,而能夠從互動當中,發現新的遊戲規則,找出新的玩法。
        初六,飛鳥以凶。處艮卦,要低調,這個時機不適合高飛,大家都剛起步,還在試探的階段,不要太張揚,所以會失去空間。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過是有意為之謂之過,遇則是不期而會。此句談過與不及,祖與君都是核心,即使有心,不見得能夠遇到對方,反而是游走其間,保留彈性,或者會意外遭逢妣與臣,那些相對不那麼核心,但是仍有一定位置之人。遇到這些人,能夠離凶(初六),至无咎。(換言之,不要一開始就張揚,才會無咎)。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作事不要太過份,別人會提防你,而跟你一起的人,說不定會捅你。在思不出其位的脈絡下,你有所變動,有些小小的偏離,大家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搞得太過份,那麼你怎麼死都不知道。所以小過只能小小地逾越,該作的還是要作,不該作的,就不要作,至於人家沒有說該不該作的,那麼就拿捏分寸,去試底限,只要不要搞到人有戒心,或引來殺身之禍就好。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你作了某個選擇,雖然不是循規蹈矩,但也沒有逾越到不可接受,就會有非預期的後果,遇到意料外的事。但是不要一直試探,搞出危險,不要一直試別人的底限。九四已經處於震卦,恐懼修省的階段,指出你的選擇不要太過份,會遇到意外發展。弗過,指的是有點超過,但是沒有太超過,跟「不」過的意思,有些微的差異;弗過,是指在小過內,不要再搞到變成大過。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在打雷了,不適合出去幹事,應該收拾東西,不要再衝。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規律,知道鳥兒會在什麼時候,從那裡回巢,那你準備好就等著射它們。換言之,如果你長眼,還有是有機會;但是如果你不長眼,那就不要輕舉妄動。否則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你這不長眼的東西。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不期而遇,超過小過,飛鳥罹難,凶,再恐懼修省也不足。沒有看準時機,以遊擊方式越界(遇也,有偶然隨機之意),若是太超過,太張揚(刻意要挑戰冒犯),就變成被殺雞儆猴的標的,最後什麼都沒有。王弼說「災自己致,復何言哉」,自找麻煩,自討苦吃。莊子說一個人如果搞不清楚狀況,而彊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你不斷地想要挑戰界限,最後別人就用你作祭品,告訴大家,這個界限到底在那裡。

[易經] 渙與節

 渙卦,坎下巽上,象徵水上行舟(見說卦傳,巽為木,木性條直,風則無所不入),讓人想到諾亞方舟的故事。先坎而巽,意思是防患未然,全力以赴,凝聚群體,而度過大難。渙,是大水流散的意思。面對此難關,要先聚集大家(亨),而且是採取凝聚向心力的方式聚集(嘉之會),讓大家願意跟著。王假有廟,王到了宗廟舉行儀式,宗廟是宗族所在,象徵大家在同一條船上,一起渡大川,而能利貞。
        彖曰,剛(險)來而不窮(巽),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時間到了,大家仍願意跟你在一起,「王在中」,是王自己也要挺住,聚集大家一起面對問題。
        象曰:立廟,表示在這裡安居(如同日本移民在花蓮建神社),表示不是過客。先王以享于於帝,立廟,意思是「我要長久在此,讓大家堅定信心,確定真的要幹事」。
        初六:用拯馬壯,可參考112頁,明夷卦六二,有強大的外援幫助。在險阻初起,有輔助的幫手可以回應,吉。
        九二:大水亂竄,衝擊力強,其微妙靈動無法掌握,但是己身不動搖(悔亡),因為已常得行,習教事,之前已設想過,有所準備了。
        六三:大水淹到自己了,已盡力了(无悔)。象曰志在外,意思是沒有太多遺憾,雖然志不達,但盡力了。儘管險阻超出預期,但我已盡我所能。
        從下卦坎卦來看,初六是已作好計劃應變,但是越到六三,變化超乎預期,超乎個人的極限,但仍舊盡力(常德行,習教事)回應變局。
        六四:群是指人畜混雜(「眾」只包含人)。渙是大水來,其群是保全這群人,元吉是大善。渙有丘,是有高出的土地可避險(如堯、塘都是善領群眾避險之王),匪夷所思,必須要有另類的想法,要比別人想得更複雜周全,才能應變。這爻講的是,即使大水來,人群都沒有離開你。有丘,則是找到高點保全人群。元吉是申命行事的極致,表示即使遇此大難,大家仍在一起,而且還立廟,故大吉。
        九五,渙汗(瀚)其大號(令天下)。渙王居(皇居),无咎。指的是大水影響到自己所居之處,但已有所準備,所以无咎。象曰「正位」,指的是雖然居住的地方受損傷了,但是因為大家都願意跟著你,以你為貴(雖無王之居,但有王之位),所以无咎。
        上九:渙其血(恤),去逖(惕)出,无咎。遠離最危險的時刻,不再需要每天緊張兮兮。換句話說,這一波危險已過去,可以休息一下了。[這一句其實我沒有聽的很懂,所以記起來有點模糊了。]

 -------------------
  節卦,水澤節。兌是由反覆開合而完成的動作,如說;或是彼此交流,而達到悅。坎則是水,險。也就是在面臨險的時候,如何由適度的彈性與反應,跟上節奏,或者達到要求,或者打通關節,或者能夠維持操守。所謂的「合符節」,有控制、調節、視情況而定的意味。
  節的卦辭是亨,苦節不可貞。首先是透過朋友講習,共度難關,但是如果覺得苦的話,就不會成事。苦節,是指忍無可忍,或者要求已超過人所能忍受,或者自己覺得自己在從事的事情是苦的,這樣子就沒有辦法繼續作下去。換言之,「苦節不可貞」,指的是主觀狀態覺得不好,那麼,不要去強求結果。
  彖傳的說法,強調作決定,下判斷。苦節不可貞,講的是得失心太重,因為「其道窮」,不論是客觀上的條件不好,或者是主觀上的無計可施,兩者互滲交織。面對這種情況,彖傳說,說以行險,就是提高自己對於險阻的耐受能力,在這個位置,要節制自身,不要渙散,而在互動當中遵守應該守的禮節,自己要有方向,確定自己要的,才能夠通達。就像人身對四時天地,要去應對調節,而不會冬天穿夏衣,或者猴子穿新衣,要像個大人的樣子。例子就是,不是每個老師都一樣,所以不能用同一個老師的相處方式,去跟其他老師相處,會一直碰釘子的,像是論文要兩千元,或者是寄信要求對方給資料,都是不知禮節的表現。
        象曰,君子制定算數與度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極限,能夠掌握它們,跟人議題自己堅持的東西(德行)。就像是自己要作大事,即使為人議論,但是自己也要度量自身的耐受程度,儘管別人不一定同意,譬如為了買房子,結果小孩都吃水果尾,沒有那麼好吃的東西可以吃。這件事情對不對,可以議論。大人作了決定,小孩不見得能懂,這時候就有很多的回應與理解的方式。所謂的節,就是重要他人對你而言,你所產生的調整,自己能否匹配。
        初九,戶是小門,在繫辭裡,孔子說解釋此爻初九為君子慎密,換言之,朋友之間講習,不是掏心掏肺,小事情小細節不要計較太多。不要一下就表現出底限,不要在小地方過不去,有些事情留在家裡,不然朋友作不成。換言之,適度調節對於細節的挑剔。小事情可以保留彈性,不要那麼計較。
        九二,門,大門也,象徵大事情。大事情該溝通卻不溝通,凶。譬如說,自己決定「要買房子」,不跟另一半溝通,那失去實際兩方的共同投入(commitment)會挑戰雙方之間的信任關係。
        六三,兩個人之間的節奏不相同,但這也是你選的,要調整自己的節奏狀況,否則又能怪誰呢?
        下卦為兌,講的是小事不吹毛求疵,大事要公開討論,相調節以協調節奏,這是朋友講習的狀態,也是婚姻的原則。
        上卦為坎。六四是,因為在坎之前,關係都建立好了,所以面對挑戰,安貧樂道。所謂的「承上道」,就是指雙方已有彼此的commitment(共同寄託),從我跟你,轉變成為「我們」。所謂的commitment也與雙方的妥協(compromise)與溝通(communication)有關,雙方能否擁有consensus(共識),成為有共同信念的團體,需要仰賴信任(trust),而信任則是透過時間累積才能建立起來,要以信用(credit)作支撐。換言之,上卦為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與確認這些關係,而參與其中的人的身心狀態如何回應這段關係。
        九五是甘節,也就是樂在其中,甘願作,能有所得,而且還願意創造與追求更多。如果說六四安節是盡義務,我作我該作(I should),那麼九五就是樂在其中,有享受的感覺,開創生命的新可能,是我將成為或將作(I will)什麼,選擇我要的,過我要過的最好人生。
        至於上六,則是自我控制,自己卻又以為苦,那麼這樣作下去,會凶。如同一般常見的,久病無孝子,心裡撐不住,於是就這樣結束吧。最後的「悔亡」是說,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因為自己已決定要這樣了(超過自己所能承受的)。
        就上卦來說,六四、九五、上六,讀成安心、甘心、苦心也可以。自己安頓自己的心,把該作的事情完成,該打點的打點好,譬如,能夠顧到結婚雙方家長親戚的感受,雖然沒有特別甘願作,但是是必需要作的事。至於九五,甘心,則是願意視這樣的挑戰為自我的挑戰,也視為能夠豐富與成熟雙方的關係,因此,即使新娘那方說,一切從簡,但是新郎這樣應該想得更遠,要盡量作到親家滿意,覺得嫁這個女兒或者姪女出去,是件滿意的事。最後,如果為了省兩、三千塊的小錢,結果大家吃不好,或者沒有搞好造型,或者沒有邀請親朋好友,辦個婚禮辦的不甘不願,像吃苦頭一樣,那麼就會把自己未來的路堵住。因此,節卦,是隨著狀態不斷地調整,既有差異,又有連結,而且又應對不同環境,分化出適合的應對之道。賴老說,沒有一節竹子長的是一樣的,竹子會調節,人也要學會自我調節,表現與顧慮到適當的應對進退。
        譬如對方說結婚不請親戚,可能因為親戚間有過節。但是在這樣重要的時刻,應該化解過節,不然會節外再生枝,難道雙方親戚要不相往來一輩子。為了要能安節,我必須表達我的意見(議德行),即使後來不採納,我也作了該作的,才能夠在關係穩固的情況下,度過難關(六四之亨)。至於如何對方真的覺得只要辦一場,而以高雄為主場,那麼還是得問這些親戚,然後看透過包遊覽車的方式,或者什麼方式來解決交通問題。辦婚禮,作足面子是最重要的事,顧及重要他人的感受,考慮要周詳(不只自己家,還包括對方家及親戚的各種情況),才會亨通呀。

2016年11月3日星期四

讀石器時代經濟學,第四章:禮物之靈。張經緯、鄭少雄與張帆譯。2009,北京:三聯出版。

  Salins對於Mauss《禮物》一文的重新詮釋,結論很簡單,默斯要談的,不是「交換如何可能」,而是「和平如何可能」。所謂的Hau,或者霍布斯的全面戰爭,其實不見得有實質的依據,而是人們對於某些情感上之擔憂的抽象化總結,也就是人與人的衝突與殺戮。因此,Salins從「道德關係」的視角,重新檢視Mauss論《禮物》的意義,他反對用分化的範疇,理解其他社會,譬如認為經濟就是經濟,政治就是政治,反而認為混融的狀態,比較貼合實際。和平依賴於交換,交換保障了個體的獨立性與個體間的關係。

  如同Salins所說"
禮物的意義不在於組織社會之團體,而在於聯繫分散的群體。互惠是一種彼此間的關係。它並不會將分散的群體,熔融於較大的社會整體,相反,在彼此間聯繫的同時加強了分離。同樣,禮物交換強調雙方的利益,不會為較大社會整體的利益所動。更重要的是,禮物不會削弱各自的權利,因為禮物只隨人們的願望而來,而不具權力意圖。因此,莫斯所理解的和平狀態--也是原始社會實際存在的狀態--在政治意義上不同於古典契約論所預想的和平狀態,那種和平有時甚至是因恐懼而產生的服從關係。贈禮的慵慨除了帶來榮耀,並沒有犧牲人們的平等和自由。群體之間因交換而結盟,相安無事,而非惴惴終日。(198)


  透過交換,每個人都與更大的群體連結在一起,因此普遍的訴求會逐漸發展出來,譬如對於安全穩定的要求,成為關係紐帶中,每個人都希望獲得的基本權利。在霍布斯的角度里,契約是為了保障個人人身安全而成立;在Mauss的角度裡,交換是確認雙方非敵對關係。因此,最後Salins引了布須曼人的說法:
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不贈予禮物。即使人們不喜歡彼此,但如果一個人給了另外一個人禮物,而另外一個人就必須還禮,這樣的行為就會帶來和平。我們送出我們的所有,這就是我們的共處方式。」(Salins 1961:245)(頁213)

於是,Salins接著主張:所有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幾乎都是人類學的;而所有的交換,都表現出社會交換的某些方面;在考慮交換物質層面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它們的社會層面。(213)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讀歸妹卦

歸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歸妹談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況,妹是小姐的自稱,歸則是女所歸,意指出嫁,整個卦談出嫁對新關係的期待,談女子擇偶,要注意各種平等相處的問題。歸妹,征兇,意味著硬來,一定不好,提醒讀者,若雙方未建立在平等的關係上時,沒有什麼好處。這個卦談的是一種生命狀態,也就是在選擇有限的情況下,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彖傳說,歸妹是天地之大義,在傳統的想法裡,沒有夫婦,就沒有人群,所以認為歸妹是人(群)之終始。卦體兌下震上,故曰「說以動」,所歸,妹也,很高興,產生了變動,有個位置。兌是朋友講習,談的是外在關係的平等;震是君子以恐懼修省,談的是內心的感應。但若是硬來,硬要改變關係,那麼本來有的,也會沒有了,因為雙方關係並不平等,沒有什麼好處。

  象傳說,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續經營的方式,處理破敗殘勢。兌意味著,必須要透過互信平等的方式來處理內心的疑懼與變動。

  初九處兌卦,雙方的狀態雖然不平等,但是願意大手牽小手,共同提升,因此是好的。象傳認為因為有恆,所以「歸妹以娣」,「跛能履」,則是因為「吉相承」,有東西,大家手牽手一起。對方雖然不行,但是拉對方一把。

  九二,則是看無法看得仔細,睜隻眼,閉隻眼,兩人狀態差不多,不需要大張旗鼓挑毛病,低調行事,日子也過得去。雙方平等對待,相互包容。

  六三,歸妹以須,帛書作嬬,弱也。嫁過去,內心柔弱,回到家重新調整,成為開朗狀態,談的是重新調整與適應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象曰,未當也,指的就是雙方的不對等,需要退一步重新調整。

  九四進入震卦,有預想不到的變動。結婚這麼重要的事,竟然改期,但是這確實是有時會發生的事,意味著是常態,其實也不用太大驚小怪。

  六五,指的是嫁過去的女人,比先生還能幹,為了避免太太看不起先生的情況,先生要急起直上,讓事情圓滿。「月幾望」,讓事情圓滿,象傳說「其位在中,以貴行也」,先生也要有志氣,不能亂了方寸,自己要有定見,贏得一定的尊敬。

  上六,雙方期待落空,沒有什麼好處。

  處震之時,有三種狀態:先生小奸小惡,太太平常心就好、先生願意求上進,先生虛搞一場,沒什麼搞頭。女人要看清楚自己嫁的到底是怎樣樣的人呀~~

2016年10月27日星期四

讀[在理性與經驗之間:論技術與現代性] Andrew Feenberg

  昨天買到一本Andrew Feenberg著的「在理性與經驗之間:論技術與現代性」的書,翻譯成白話,理性大概是指社會與物質架構成的各種功能系統所形成的規則與秩序,至於經驗,則是指日常生活世界,著重於人的意義、詮釋與再挪用的面向。核心論點是,不是技術造成了現代性的困境,而是技術與生活世界的分離,造成了困境,技術不是造成民主困境的原因,而是技術的發展還不夠,而各個社群的參與不足,造成今日我們的民主化還不足;反過來說,也因為民主化的不足,所以造成了我們技術發展的侷限。如果有更多的團體,能夠參與技術設計與使用的迴圈,那麼技術的發展將更適於更多樣化的人群。

  讀這本書的前言與Callon所寫的跋的時候,我人正在「願有記」吃著冰火波羅油,想說怎麼會作的這麼好吃呀;隨後點的檸檬紅茶,也是酸度夠,卻又不死酸甜的好飲料。不禁想,我手上的波蘿油跟檸檬紅茶到底跟技術,還有跟民主有什麼關係。

  一方面,老板有著好功夫,但這身好功夫,應該是在師傅傳承及與客人互動當中的,逐漸累積而來;另一方面,老板在小店內,設置了烤波蘿麵包的烤箱,還有整個環境的不管是冷氣、桌子、空間設計、動線安排,整體來說都非常舒服。這算不算是民主呢?我想,也許是民主的結果吧?

  為什麼說是結果,因為反過來說,如果從技術官僚的視角來看,那麼老板不必考慮消費者,不必考慮使用者,反正他爽就好,客人就是聽從與順從這個空間的安排,食物的烹調。固然,我們可以說,在消費關係裡,存在的是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係,這個過程不存在的民主。但是如果暫時把民主視為可以討論,容許協商的話,那麼不論是實體空間裡,老板問我有什麼需求,我跟他說冷氣太冷了;或者是有人留言在google maps裡,給予正負評價,那麼這樣的討論,或者說是店家的信譽之經營,就不單單是技術決定論的問題,而必須考慮技術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協商關係。譬如,如果有人故意給負評,其他人也可以平衡報導,店家也可以回應指正,google maps提供了一個相對民主、相對公開的評價平台。

  就此來說,一家小吃店的民主,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我覺得就是容許討論、協商。小吃店的老板,在基於顧客的反應之後,經過審議與思考,著手修正食物與服務(就像議會審議法案)。然後繼續提供食物與服務給客人。在老板、店員與客人及網友的交互回饋下,食物與服務得以逐漸在這個地點「在地化」,形成符合118巷的生態區位的飲食料理,同時,這家店,也提供給這個地方的人,新的飲食選擇。

  固然可以說,其實老板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我們無法否認,金錢實際上是一個功能系統,而把金錢與社會生活的其他面向區隔開來,其實是一個簡化的面向。金錢有其社會意義,就像有的時候,願意消費,其實是為了表達特定的意願,如支持特定理念(如在地小農或NGO,或者路邊賣玉蘭花的阿媽)。因此,消費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行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今天願意進來這家店消費,而排除了去其他家消費,其實就是一種理念的展現。選擇,既是排除,也是支持。於是,我付錢給老板,其實是肯定他對作出好食物的支持,如果我願意回饋我的食用經驗,那麼也有助於老板在技術上的改良。

  回到我的論文本身,其實我也是個worker,我運用了查找文獻,分析資料,還有電腦設備,以及台大提供的各種資料,我完成了一本論文。這是一本技術性與社會性匯集的作品,但我不知道接下來拿它怎麼辦。Feenberg提出了初級工具化與次級工具化的概念,初級工具化是指因果層面上發揮效力,也就是去除情境的努力,使物得以成為物,也就是將主體與世界,置入於一種技術關係之中;至於次級工具化,指的是自然要素的再世界化,也就是說遭遇社會世界的不同面向,被重新賦予意義。次級工具化的概念,提醒我,必須重新拿著這本論文,或者裁剪這本論文,試著重新遭遇社會世界,並且尋求各種溝通的可能性,反過來幫助我再次形塑我曾經寫下的作品,就像菜刀必須要去切菜,但是也必須回來再次磨練。所以接下來,我會重讀自己的作品,並且試著分析我的研究發現與想法,把自己的作品,用我自己的方式,重新民主化。

  在書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其實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處理到,第一,關於靈芝與牛樟芝之間的象徵鬥爭的問題;第二,則是使用者的問題。我過去放下了,但現在重新想起了。行動就是一種選擇,選擇意味著放棄,經由反思,可以回溯當時曾經放棄的可能方案,而思考再次作出選擇的可能性。無論如何,我們已無法成為專注於一道一藝而不顧世界的匠人(craftsman),也無法自外於各種系統力量,那麼,就正面迎接各種挑戰,然後試著在知識的民主化過程中,創造一些可能性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問之道,我必須走出去。

讀勞退新制的制度分析:行動者與生活世界的文化觀

  這本論文,我最喜歡的章節,是行動者與工作那一節。工作對於行動者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打工兼職與正式,如何與自我認同連結在一起;打工與個人生命軌跡有什麼關係;工作的意義是什麼;還有工作作為交易(巿場)所面臨的道德與倫理議題交會時,會發生的各種情況,尤其是第97頁到第98頁,我覺得可以成為深入討論的起點,觸發我們重新思考工作與倫理的問題:譬如,博士後的工作倫理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說法,我們處於何種意義之網當中,賣力而努力地生存著、工作著。

  從頭來看,讓我有感覺,覺得有趣的段落,包括頁17的對「保障」提出的質問、「勞工」與「老年人口」想像的落差,我都覺得很有趣。第二章的部份,我不熟悉,讀起來沒有什麼感覺。第三章,覺得制度軌跡的疏理交待了變遷的過程,我沒有能力判斷好壞,但覺得似乎書寫上,也許可以更突顯你要討論的主題,讓讀者更容易讀,譬如段落的安排或者增加小標題之類的,我是門外漢,讀起來只能模糊大概知道,噢,有一個制度,然後它沒有考慮多樣性的人,所以你今天要透過訪談,讓大家看看政策制度想像的侷限。

  我覺得頁58關於「保障」提問(以及保障如何被化約為「所得替代率[頁69]),以及頁59「一個人老年人的生活情況為何」都是很好的問題,我也很好奇,如果真的跟隨一些特定身份階層的老人家,用民族誌方法觀察與紀錄,會不會我們對於老年的想像,更加具體;而你進一步提的「職業身份」,我也覺得值得一探,譬如單單一個博士後的身份,或者其他手搖店的員工,或者公務員,他們的生活、金錢觀與未來想像,到底呈現什麼樣貌,我覺得可以作很Zelizer式的研究。

  從生活世界出發,指出「保障」的多義性,我覺得很好。(74)關於第四章,打工的意義,你提到「沒受訪者是需要因應家庭的經濟支出」,我覺得如何進一步瞭解這些受訪者的生活世界,也許可以回答這個有趣的問題。進一步放在現代的家庭關係,以及父母對「照顧子女」的想像,我覺得會是很有趣的議題。一位父親就跟我說過:「照顧小孩讀完大學,是他的責任」。而小孩也也認為跟家裡拿錢理所當然,但其實爸爸日子過得很苦,但爸爸不希望小孩知道。換言之,進一步深入意義之網,這種親子間的養育關係,如何成為身份階序上的照顧倫理,甚至有種道德的強制性,我覺得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進一步分析會非常有趣。

  此外,關於工作與轉職的關係,說不定也可以回應今日蔚為主流的創業論述。究竟保住一份工作,或者找到一份工作,或者創造一份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還有那些主觀能力的配合,我覺得也是可以進一步探索的議題。巿場與道德的部份,我覺得很有趣,上頭已經說過了。

  頁107的長篇訪談,你提到兩個概念:老年生活是現在生活的對反;工作的對反。你談的是人生階段與想像的關係,想像如何反過來影響現在的行動,或者現在的處境如何影響人們談論他們對未來的想像,我也覺得是可以單獨深入的部份。在STS的論述裡,對於科技的進步想像,會不斷地徵召許多人投入這樣的事業,但是像你提到的淡泊想像,反而呼應了當下生活的消極。進一步來說,這樣的「集體意識」或者這種趨向於退休後會更好的浪漫想像,究竟從何而來,也許需要比較長時段的考察了(這時Elias真的蠻派上用場的)。

  頁116,家庭內的保障流動,究竟如何運作,我覺得能夠透過家庭民族誌或作大量的父母深度訪談的方式來瞭解的話,應該會非常有趣。

  頁129,第一段,我就遭遇過這個情況,為什麼勞保局會採取一併申報或各別申報的並行方式,我覺得很奇怪。像我工作第二個月調薪,但是勞保級距的繳納,卻到第三個月才調整,我就覺得自己損失了一個月,但勞保局說,這是合法的,為了保留雇主給薪的彈性。然後呀,我也遇過自己的公司,不給薪資條的(葉丙成妹妹開的教小朋友的公司),這也很怪,但看了你第二段的訪談,我才知道,原來雇主還可以不承認有這個員工的。謝謝你讓我長知識了。

  頁130,關於內外帳的討論,關於作帳的實作情況究竟如何,讓我覺得非常好奇,也覺得如果有人能夠去作這樣的研究,就太有趣了。(行政人員究竟怎麼報帳,如何創造出各種名目,去因應政策要求,完全就是你從Scott的分析取徑,可以進一步追的議題,不過臺灣的現況是,這些作帳,是資方的武器,而資方自認相對於政府,他們是弱者;但資方面對勞方,勞方更是沒有聲音的一群人,所以作帳在這裡,成為一個從關係視角考慮的問題。)


  關於一些錯字或贅字:頁90的第三行,「主生涯階段」之主疑贅字。頁120倒數第二行「掩概」應作「掩蓋」。頁123第二段第四行,「月薪50萬」,應該打錯了吧?頁153第五行「溫保」應作「溫飽」。   

讀豐卦



讀豐卦

        豐卦為離下震上,是先王以繼明照四方與君子以恐懼修省的組合。豐是多、大之義,談的是人多事雜的因應之道。卦辭曰: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亨者嘉之會,嘉會足以合禮。因為豐盛富有,所以有地位的人來到這裡,但不必擔心或動搖不安,應該正大光明迎接,以平常心面對。

        彖傳說,豐是大的意思。明以動是確立原則,明白清楚,照規矩行動,作事光明磊落,但需堅守原則,審慎因應,保留應變的彈性,所謂「與時消息」是也。

        象曰,雷電皆至,象徵大開大闔。君子以折獄致刑,意思是要清楚地仲裁,細緻地處刑,也就是把原則及相關規矩以細膩的方式規定清楚。譬如客人要求折扣,店家可以有彈性,但必須守住底限,否則無法成就其大。

        在下卦離卦處,初九,遇到匹配的對手,該怎麼作,就怎麼作,只要能夠持平對待,就無罪咎,自此即彼,都能有所增長,如離卦般地交互輝映。六二,茅草蓋屋,日正當中,卻見幽暗之星斗,有所隱藏,致生疑惑,應該正大光明,拿出信實的東西證明,才能吉。九三,豐沛架構,卻顧不到細節,招致折損,這是自己的選擇。企業如果一昧擴張,往往會因為細節而折損。換言之,先王雖以繼明照四方,但接續「明」,仍需有幾把刷子,初九光明磊落,足以匹敵;六二,有實力證明而吉;九三,能力不足(星光隱微),撐不起場面。離之為卦,貞後乃亨,必須要有幹事之實力,能與他者相匹配,方能照顧他人。

        在上卦震卦,九四,遇其夷主,使不平得平,故吉。藉由「震」的過程,使人們感受到必須有所轉變,而回應了幽暗的困境。六五,人家自彼而來此,吾以章法回應之,皆能有所安,故「有慶譽,吉」。上六,高屋華廈,戶內無人,外強中乾,虛張聲勢,孤身一人,無法匯聚人氣。震卦談處於變動之時,不平之時,使其回復常態相處,不致偏頗;六五以章法而不亂,上六則過份拘於形式而凶。豐談的是組織擴張,重要的是原則的維持,內心的不動搖。

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

[讀傷寒雜病論] 辨咳嗽

第14.1到14.13條目的整理:


外淫之邪氣
脈象(肺心肝脾)
例外脈(腎)





肺咳:脈短而濇,其狀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大腸)咳而遺矢。
心咳:脈大而散,其狀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痺。→(小腸):失氣,氣與咳俱失也。
肝咳:脈弦而濇,其狀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膽)嘔苦汁。
脾咳:脈濡而濇,其狀右肋下痛,隱隱引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胃)嘔,甚則長蟲出。
腎咳:脈沉而濡,其狀則肩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膀胱)咳而遺溺。

久咳:移於三焦→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實證:咳而有飲,咳不得臥,臥則氣急。
虛證:咳不能言,言則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