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大學博士生時期(2009年)所寫的期刊論文,其中某些描述,一樣仍然是現在進行式。由於臉書格式的限制,我把這些地方以【】標示出來。
當時他認為要發展地方自治,應該要從法制面與提高公民意識著手,才能在當時民進黨當家,而他在國民黨失勢的情況下,提高地方的自治能力(也就是他所處的地方政治網絡的自主性)。不過當他所處的位置轉變,他就經歷了從開支票的在野、在分利益的巿長執政階段,接著在持續的「反民進黨」、「反老國民黨」的反對力量中,持續以「反」建制論述鞏固各類樁腳,不僅僅是政治上或經濟上的,還包括借助各種文化樁腳協助生產他的論述。面對檢驗的時候,就以「還在研議中」回應,到了晚期,則直接以「誰說的」否定過往。對於願意跟隨韓國瑜者,這是他們的賭注,對於抨擊韓國瑜者,一樣也是他們的賭注,於是我們就進入了韓國瑜最擅長的賭局:抱著只要沒輸就是贏,而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輸的,慢慢地在這場大家都想贏的賭局中,以一種「不怕輸」的姿態,以黑洞的方式自我抹黑,吸納抹黑,以悲情救世主的允諾姿態,開出了既不可能兌現,但陷社會於恐懼的診斷。
資料來源:韓國瑜(2009)〈從基層地方選舉罷免看地方自治發展的困境與衝擊:以雲林縣林內鄉鄉長罷免個案為例〉《選舉評論》。(6)91-106。
[樁腳與利益交換:候選人不需要政見亦能當選]
在地方基層選舉中,樁腳文化產生某種程度的政治效益,有時候選人不需要政見依然能當選,是樁腳功能的效益。相對的,政治人物透過樁腳動員投票,使自己當選,當選後對地方的建設回饋免不了,請託、紅白帖跑攤、甚至更多的政治利益延伸。對樁腳概念,個人想表達的是,一種組織動員、那一種組織文化,透過有組織的動員運作,將樁腳文化在選舉中產生更高的政治效益。(2009:99)
[候選人無法達到人民期待,地方派系的恩庇侍從關係直接檯面化,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利益與政治分贓]
台灣基層地方選舉競爭激烈,縣市、鄉鎮地方派系對立,選舉候選人素質參差不一,無法達到人民的期待,政治人物甚至把地方派系的恩庇侍從關係檯面化,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利益與政治分贓。地方政治生態環境,派系的不同是造成行政機關與民意機關衝突的重要原因。(2009:99)
[貪污結構對地方自治發展的影響]
若政治人物只熱中於政治利益及分贓,其形成的貪污結構體,將把地方政治環境侵蝕殆盡;簡言之,選舉所形成的政治貪污結構,將直接影響地方自治發展。(2009:99-100)
[公民教育與提高候選人素質才是解決賄選問題之道]
或許有人認為賄選問題唯有用重典才能杜絕,但長時間觀察台灣目前賄選問題仍然相當嚴重,個人認為,要改善賄選文化對選舉及地方自治所造成的衝擊,唯有建立公民典範,從底層基本公民教育做起,並提高候選人素質、並配合選舉查賄,才是根本解決之道。(2009:100)
[政治利益與糾葛]
透過選舉的實施,地方自治受到地方政治環境與利益網絡影響,導致地方政務運行,受到政治人物與利益團體的操控,地方政府施政大受影響。選舉將政治利益問題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以選舉為手段,進行實質上的政治利益交換,誰有政治資源,誰就是贏家,處處充滿政治算計及政治酬庸。(2009:100)
[惡質選舉文化與公民意識教育]
由這些選舉政治現象可觀察到,選舉與地方自治實施存在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影響地方資源分配問題。若政府與民意機關關係互動好,政治人物沒有私心,將可形成良好的政治環境,否則所導致的政治衝突並非選民之福,選民僅能憑藉個人政治智慧,透過下次選舉重新選擇的監督機制,或使用罷免手段使其去職。可預見的,由選舉網絡所構築的政治現象將持續,行政機關與民意機關將處於對立,民意代表杯葛地方政府預算審查、反對行政機關提案,地方自治將深陷政治利益糾葛中,永遠跳脫不出惡質選舉文化的窠臼。或許有時為了政治利益,地方政治可以取得短暫的和諧,但個人看法,此種作法只是不得不的政治妥協,根本做法還應從公民意識與教育著手,唯有公民意識才能徹底改變政治選舉環境及文化。(2009:100)
[財政問題與選舉期間開支票──從法制面改善地方財政問題]
對財政問題個人觀察,除了財政資源不夠外,選舉的惡性循環是導致鄉鎮公所與縣市地方政府財政困境的重要因素,由於地方首長於選舉競選時大開競選支票,當選後為了連任必須兌現政見內容,或為了個人政治私利,不顧財政狀況,舉債支應工程發包。從某些層面看,部分地方首長似乎都是如此做法,無法開源、無法節流,最後走入財政死胡同。財政的惡性循環將是有支出、沒收入,上級補助又有限度,有些縣市、鄉鎮市公所的舉債上限早已到達(礙於資料取得困難,僅能從報章雜誌略窺一二),沒自治財源的地方政府,地方自治將如何克服因應?值得主管機關重視,儘速通過財政劃分法之修正。
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為改善地方財政必須立即修改財政劃分法。可惜國民黨、甚至經政黨輪替的民進黨,都無法立即處理有關影響地方自治最迫切的重要因素。或許哪個政黨執政都一樣,皆無法跳脫中央集權的舊有思考框架,當所屬政黨在野時,什麼議題都可提,執政後卻一致標準的口吻「目前研議中」,永遠無法達成,這是選舉政治的無奈,也是地方自治實施最大的困境。(2009:100)
[地方自治的困境與因應之道]
地方自治實施所面臨的困境,除了制度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政治選舉的惡性循環。制度面,中央與地方的權限爭議,長時間來一直無法有明確的規範,地方財政問題也遲遲無法解決。非制度面,是政治層面之選舉因素,其所呈現的政治現象,地方派系、選舉賄選、政治利益、樁腳文化……等,都直接衝擊地方自治實施,也妨礙地方自治的發展。
要如何因應自治實施面臨的困境﹖個人有兩點主張,第一、落實地方自治, 應從實務面著手檢討,配合立法機關修法,建立完善的地方制度及法規。第二、基層選舉文化的惡性循環,直接影響地方自治實施,其改善做法,應從根本的公民教育做起,形塑良好的公民意識,建立公民典範,如此地方自治實施才能得以
落實。
---------------
後續的討論文章:https://www.yihaodzpk.com/zxly/38.html
---------------
後續的討論文章:https://www.yihaodzpk.com/zxly/38.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