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
作者: 王彥喬 出版社:渠成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28
柯文哲與民進黨的關係微妙,基本上,建立在對國民黨為「主要敵人」的架構上,所以如果只有這一層考量,兩邊會無庸置疑地密切合作,然後,當國民黨始終不見起色、越來越不得人心,柯P與綠營統一對戰主要敵人的凝聚力,就出不來,好戰的柯P,自然要找個可以代替國民黨的敵人為鬥爭對象,這時,次要敵人民進黨,就成了他的主要敵人。(頁266)
在民進黨尚未推出自家人選前,柯文哲始終清楚,民進黨與他的關係是動態中求平衡,他也深信,民進黨的底線就是與他合作二O一八年的巿長選舉,因此,基本無所忌憚,甚至有意炒作他與綠營的關係,來獲得媒體關注度。(頁266)
對柯來說,在政治的局中,不論有沒有他的事,放棄行動,從來不是他的選項,而與其任由事情發展,他不會甘於在其中沒有角色,因此,不時就要放砲刷存在感,但每一盤「鬥」的對象又都不一樣,與各方的關係時好時壞,沒有固定。因此,形成柯文哲開的每一盤政治戰鬥,都得重新估量敵人與合作夥伴,在這一盤中,敵人是誰?朋友是誰?以及要用多少力度資源打每一場仗(注意!口水仗也是戰!)(頁271)
...游盈隆認為,柯文哲雖然在巿政上表現不亮眼,但講話無厲頭,敢於指責中央執政者,像是前瞻、一例一休等,與傳統政治人物的言語乏味不一樣,全國民氣才會這麼高。(頁277)
[出現在318場合的柯P]面對媒體追問現身的目的,柯也從來不會背著自己的意願,說出支持學生云云,探究原因,主要在於他骨子裡並不認同他們,也就不難理解他會說出:「與其說我來聲援學生,不如說我是來抗議黑箱和不作為。」站在這個點上,也讓不分年紀與藍綠的人,沒有理由反對他的出現,因為,反對柯,就相當於「支持黑箱」,,這一點,柯文哲團隊是相當具有小聰明地將人引入兩極零合的思維中的,不但安撫了在場焦躁且需要內心力量支撐的學生們,也讓外界不好說什麼...。(頁288)
[贏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幕僚說:「柯文哲繼承或承接了部分太陽花學運的主張,但他不是太陽花學運的代言人,也不是太陽花學運宣揚的價值和主張的實踐者。」只要當下運用一點政治公關技巧,給人恰似很支持太陽花的「感覺」,投完票後,到底是不是,都不重要了,選民只能接受這樣的人,一接受,就是四年。(頁290)
柯文哲的反操縱媒體之野心。(頁296—297)→面對無政府主義者唐鳯時顯現的不耐。(頁300)
柯文哲雖表面上看似每天與記者們互動,但實質上,對於真正在「監督」他的媒體,帶有強烈敵意。(頁303)
(對特定記者提出殲滅之說)殲滅用語從口中說出,突顯了柯P慣於將人套上是「敵」是「友」的標籤,將人與人之間,塑造成軍事對戰,「殲滅」是中國大陸共產黨用語,意在「消滅敵人」,好達到自己的政治目標。
這人不是別人,是我們的台北巿長,首都巿長柯文哲。
在權力握著的當前,柯文哲顯然並不願臣服在「新聞自由」是一個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政府防腐劑、是避免獨裁專政的想法之下,柯文哲更將媒體,視為兩種作用:其一,宣傳者,助其遂行意志,其二,敵人。(頁304—305)
(封殺媒體,假手他人)柯P本人當然不會親手從事這樣的事,但以我感知到的,媒體與政治幕僚卻很會看柯P的眼色行事,在我主跑三年,每天接觸的柯文哲巿政府,真的沒有那麼尊重新聞自由...。(頁310-311)
(小結)在年輕人群中,柯文哲是個「流行」、「時尚」,但若看到本質,柯P的成功,需要台灣整體社會多年的能量累積,及他長期、具足的準備,也即柯文哲在事後歸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切看起來是巧合,是命運,但其實各方面條件都是有計畫性地安排,只待時機成熟,炒作一盤好菜。
柯P現象不可複製,因為柯文哲是獨特的柯文哲,他所處的二O一四年發生的洪仲丘案與三一八學運,也是台灣在該時機點發生的特殊案件,無法預測,柯文哲順勢而上,但下一個對台灣民眾有號召力的領袖在那裡呢?我想,若不是再有一個如二十五萬人上街頭的場合,或如佔領立法院一個多月的三一八學運,恐怕很難再塑造出這樣一位亂世下的領導,以現今民進黨中央執政下的兩天一抗議、五天一遊行、幾乎每天都有不滿釋放,能量無法長期積累,也就難引發夠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也就難在眾人的目光前,塑造出一個眾所注目的舞台,供那位群眾英雄發光。(頁315—316)
結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