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

[研究筆記] 牛樟芝在聯合知識庫的歷史探索 [1-100]



  針對臺灣牛樟芝的聯合知識庫回顧,以「樟芝/樟菇」為關鍵字搜尋,共得到1138篇報導。目前先報告整理至100篇之心得與感想。就次數分配來說,1988年至1990年間僅四篇報導,隨後則是19961篇,19999篇,200025篇,200110篇,200215篇,200347篇,次數逐年增長。

        值得好奇的是,在1988年的那篇報導中,就已提到在臺灣常見的靈芝當中,樟芝為最貴的靈芝,價格樟芝>黑芝>赤芝>鹿角芝。報導提到「以較為罕見的「樟芝」為例,大武每台斤乾貨賣八千元,甲仙八千元,旗山六千元,水里四、五千元[1]1989年則提到樟芝是否也是健康食品的討論,也提到了業者與科學家的不同看法,業者說「靈芝越苦越好,樟芝是靈芝中的高級品」;但是科學家李旭生則認為「樟芝除了對腹痛療效較好外,對增強免疫功能的效果並不明顯」。[2]1990年有篇深入的專題報導,提到牛樟樹是臺灣特有的樹種,既提到了日本人作的「台灣樟樹專業調查書」,也提到了林業試驗所對臺灣牛樟棲地的調查。更有趣的是,該報導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林務局賣的地,如果沒有牛樟,那麼該林地就沒有人買,因此林務局賣的地中,會有保育類的牛樟。[3]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可以讓我們思考臺灣的林業管理與經濟活動的關係。隨後則是1996年的報導,提到臺灣牛樟菇被視為治療肝病的偏方,而林務局指出沒有科學根據。到了1999年,開始出現有關牛樟芝人工栽培以及企業將產品商品化的報導。

同時,關於山老鼠盜伐牛樟樹取牛樟菇的新聞也逐漸增加。盜伐林產的犯罪者逐漸集團化,樟芝的療效傳聞以及難以人工栽培,使得樟芝的價格居高不下。2003年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播出「山林保衛戰(2003-1-20)」專題報導,指出林木盜伐形態的轉變,過去是大量盜採,現在則精緻化,專挑特殊樹種及其森林副產品,以及高樹齡的樹木(老年物種),以便供作藥用或者園藝造景使用。[4]就流通面來說,這些牛樟菇,因為屬於非法產品。因此即使山產店或中藥房有相關產品,也不會公告陳列販售。

另一方面,隨著2000年行政院第四次SRB會議決議,打造生物科技島作為國家發展目標,開始陸續出現許多產學合作案,以開始藥用菇菌為目標。譬如偉翔生技與台北醫學院合作,開發出人工栽培子實體,後來也該技術獲得生技醫療品質獎;農委會則培養菌絲體。值得關注的是一直強力打廣告的南台科大,研發樟芝固體培養製程,被視為國內育成中心的BOT模式,合作伙伴則是薇得(?)生化公司。此外,前台大醫學院生化教授呂鋒洲與善笙生技開發苦味樟芝菌絲體,也成為樟芝保肝、抗腫瘤的新關報導內容。最後,重大的事件則是2003年的SARS疫情,使得樟芝成為熱銷商品,葡萄王的樟芝王產品是極大獲利者。

以上是關於聯合知識庫「樟芝/樟菇」關鍵字的前100筆報導分析。就進一步延伸的討論主題來說,如果透過樟芝為個案,探討產學合作模式,應該會是不錯的切入點。


[1] 民生報(1988)靈芝行情亂。114日。
[2] 錢嘉琪(1989)靈芝也是健康食品?民生報,11日。
[3] 洪揚才(1990)牛樟樹的故事。聯合晚報,928日。
[4] 公視(2003)山林保衛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QNzdFozu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