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日常生活] 瑣瑣碎碎 

  目前是一愁莫展,如何把博士論文改寫成為期刊論文呢?我需要建議,也需要幫忙。目前我缺乏的是學科的知識地圖,所以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文章放進去。所以我必須要建構我的對話對象,才能夠讓我的經驗案例,有了發揮的空間。今天的工作進度,是讀了一篇技術物的曖昧性的問題,其實翻曖昧性不太對,Ambivalence是兩個力量對衝的意思,所以那篇文章一開頭,才有正方說,反方說,然後帶出新的詮釋空間。我自己還是喜歡經典的作品,而且我覺得自己得要花更多時間寫作,閱讀,這麼才不會有浪費這兩年的好機會的感覺。

  先來學習摘要,我要想辦法來作摘要,把自己的論文,抓出可以跟臺灣巿場對話的空間。好的摘要需要簡潔,並且有組織。

  今天遇到湯老師,他提到三一八運動,讓學界變得有些浮動,這個觀點,我覺得聽起來挺有趣的。其實我不用運動,我個人就還是很浮動的。我要像同學說的,學習當個學者,慢慢地,好好地思考一個問題,並且有紀律地持續寫作。即使是自由書寫也好,無論如何,先有寫作的遊戲感,才有辦法接下來好好地玩遊戲呀。

  一邊看著Woolgar講長島的橋,作為都巿傳說;另外一邊,我則看到了台灣的神明故事,廟宇、空間與神明霸氣驅鬼的故事。(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70683925.A.024.html)這些東西究竟如何連結起來呢?後者的結構,神明落難,霸氣相挺,破邪除魔,地方感恩,大概是這樣子的基本結構。神明不可見,但神像可見。以神像象神明,這不也是一種象徵結構嗎?就像長島之橋,象徵著設計者的階級歧視與惡意,神明,神而明之,除邪驅妖,也不是地方社會對於正義的感受與理解嗎?

  今天開始繼續寫作了,也要繼續打拳,繼續進修,繼續努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