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寫作線索大概是
1882年寫作《快樂的科學》前四卷;
1883-1884年開始寫作出版《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三卷
1885年第四卷《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個人出版;
1886寫作《善惡的彼岸》,同時開始勾勒《權能意志──一種價值重估的嘗試》
1887年開始寫作《快樂的科學》第五卷
(婁林 2021:9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人類「大健康」的方式:
他們獲得健康的方式,則是與一切超越性的「理念」嬉戲,這既不是拋棄也不是承認,而是視之為人類存在本身的產物,這種追求既是人性的,又是超人性的,甚至是非人性的,也就是說,人作為一種自然,必須與其他自然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也就是所謂「互補」(BGE,207節)。 (婁林 2021:10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拉丁語是歐洲的統一語言,而德語是德意志民族的語言,與英格蘭和法蘭西這些歐洲民族相比,德意志的未來更有可能形成尼采期待的歐洲的統一(BGE , 251-256)讓歐洲重新成為一個以「民族」這種古老的根源性為基礎的文明存在(Z,卷一,論一千零一個目標),而不是以現代國家為基礎的偽文明存在:那裡,國家停止的地方,才開始有不復多餘的人:那裡開始有必需之人的歌,唯一而不可替代的曲子。(Z,卷一,論新偶像)(婁林 2021:11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一與非一問題)扎拉圖斯特拉向門徒顯示的是:不存在一種理念世界的「一」以及基於這種「一」而形成的「真實世界」,只有我--作為一個未來哲人象徵的扎拉圖斯特拉──如何在自己的創造中以「一」拯救自己生活(當然包括對智慧的追求)中的一切碎片、謎和偶然。(扎拉圖斯特拉無哲學普及渴望,也無普及啟蒙大眾雄心,只有塑造未來可能存在的哲人的渴望)。(婁林 2021:16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相伴著作《查》與《善》)儘管是這個「未來哲學序曲」不是《扎》的評注,但或許可以作為一種暫時性的詞彙表,這個詞彙表中出現並提及那本書--所有文獻中沒有範本、沒有先例、無可比擬的事件──中最重要的概念更新和價值更新。(婁林 2021:18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世界與權能意志的世界)《善惡的彼岸》大約有四處提到「一」或「統一」,有一處尤其可以作為詞彙表:第36節采在這一節直接回答了關於真實世界和虛假世界的問題,用似乎退步性的說法給出一個肯定判斷:如果我們所在的世界是意志和激情的世界,是唯一真實的既定存在,那麼這個存在世界就具有一種「更原初的情感世界形式」。真實和虛假是源於希臘形而上學的判斷而作的區分,如果不再依循這種判斷,世界就會以新的面貌呈現。而所謂「更原初的情感世界形式」,則以一種「有權力的統一性」而包含一切。這就是權能意志的自然和表象。正是在這一節,尼采給「權能意志」下了一個頗為完整的定義:
最後,假設我們能將自己的全部衝動生命解釋為某種一致──即我所說的權能意志──的基本形式的向外擴張和分叉衍生;假設將一切有機體功能都回溯歸因於這種權能意志,並在這種權能意志中找到解決生育和營養問題──這是一個問題──的答案,人們更有理由將一起起作用的力量明確地界定為權能意志。
假設就是未來哲人基本的權能意志行為,「必須敢於假設」,這是「從內部觀察世界,從其『智性特徵』來定義和指稱這個世界」,這就是未來哲人的權能意志:從屬於世界整體的人的權能意志,發現權能意志世界本身──這就是尼采的「統一性」。(婁林 2021:19-20 扎拉圖斯特拉 中譯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