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街頭小民主]廣場的對話,我們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來到這裡,說說話,聊聊天,或許就是最自由的民主參與。有的人在學運宣布退場之後,心情鬱悶,但在今天隨著賤民與群眾高喊「相信人民、相信群眾」,高舉火把遊行,二樓奴工叛變自我解放,狂歡式地顛覆既有的學運政治秩序,也為這種運動帶來的傷害療傷,抒解心中苦悶情緒,帶著高昂的意志,光榮退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Z9uOTx4hU

        朋友說到立法院前公投盟的參與者,談起他們自己的故事,21年社會大學(兄弟仔)的經驗,信奉著「革命者不能洗澡」,保持著精神戰力,他沒有在立院前說話,但在青島東路,他站出來為性工作者(娼)說話,他說家裡開理容院,也常常進出監獄。他們不會為自己說話,他們總是站出來替別人說話。這場運動不應該遺忘,這些人的聲音與身影。

        學運即將退場,人群拍照留念,物品留待收藏。有的人光榮地撐了二十一天,有的人說「我輸了」,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在議場裡待著,「輸了」。對於這場運動的評價,每個人的想像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條件與背景不同,與其說「輸了」,不如欣賞每個人各殊的貢獻。在這場運動當中,太多美麗的風景,許多人默默用行動,撐起這個由希望構築成的小村落。小村落出現在大台北,在令人窒息的都巿,提供了生命的氣息,重新將人情味帶回日常生活中。

        有些人認為這場運動並沒有結束,只是開始,開始要用「鄉村包圍都巿」,要帶著故事回到日常生活,透過傳單、報章或者是個人見證,讓家人可以參與,讓他們能夠瞭解。媽媽沒有辦法聽進晚輩的話,但是卻在同輩的鼓勵之下,於330第一次從台南來到凱道,成為五十萬光芒中的光點。

  來到這裡的人,開創了自己的參與方式。有的人選擇靜坐,讓身體成為意志的展現,那邊人少,就去那裡,讓記者拍起來好看。有的人選擇在不同的時間點站出來,324之後,社工師、心輔師、諮商人員來到現場傾聽大家的故事。人們走出了原先的小小空間,來到了廣場,面對群眾,盡份心力。抗議的場合,出現了諮商輔導的攤位,出現了資源回收站,創造了社會運動中的驚奇,也開拓了對社會運動的不同想像。

  有的人,自318攻佔立院後,心心念念都是這裡的人,迫不得已回去掃墓,仍是掛念著這裡。從澎湖回來,帶著特產「油餅」,分享在場所有人,這不只是食物,更是禮物,象徵著建立連結的開放之心,邀請大家成為伙伴,讓陌生的關係,能夠不再疏離,開啟話題。這場運動,闖入了許多人的生活,卻又突然撤離,像是睡夢正酣,突然驚醒,有人煩惱著如何回到日常生活,有人開始擔任傾聽的角色,人們慢慢成為酵母,用故事釀一泉佳釀,酒意將酣。

  有的人,希望延續這場運動燃起的火苗,希望將課輔教室的理念,推廣到全臺灣各地,來到這裡,徵求志願者,搭建交流平台,邀請大家走到鄉村,讓教育超越城鄉差距。(Shian yan 1980小姐,我在臉書上找不到您的聯絡資訊,如果您願意的話,也可以分享您的連絡方式,讓大家一起加入)

  有的人,在行政院廣場,見證著保特瓶襲警的時刻,他相信少數人是邪惡的,而正義是屬於多數人的,人們應該重新思考政治、參與政治。有長輩說,經歷過中壢事件,使他政治覺醒,報紙媒體不是真相,人民應該要有更多的參與。朋友回應道,用胡蘿蔔釣魚,魚是不會上鈎的。我想,民主有不同的展現方式,廟口聊天可以是政治、日常飲食(如美牛、香精)可以是政治,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的政治意識,讓個體可以溝通、交流,建立連結,我們將成為有力的集體。於是我們去中天散步,於是我們動手術(割藍委)。

  有的人說,政府是人民寵出來的,關於環境議題等社會議題的人,是社會上的少數。我們信任代議政治,我們相信法治,但是當法律本身就是保護有權者時(譬如環評法的行政保留,讓行政院自選環評委員,就是個漏洞),我們不能夠不跳出來批判與質疑。政府還透過課綱的修訂控制人們的思想,不只是歷史課綱,還有公民課綱,如果不批判,我們將只剩下一言堂。

  蔡大哥跟大家分享核燃料與核廢料的差異,鼓勵大家關心核安問題。(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絡tsin.lung@msa.hinet.net蔡錦昌老師)獨立媒體人張梅玉小姐(連絡方式為may22896839@gmail.com,主張拒絕媒體洗腦)跟大家分享每週五晚上六點由柯一正導演發起的「五六運動」,邀請更多人參與。

  有朋友說,教育體制病理化參與這場社會運動的學生,其實真正有病的,是這群不知道反省的老師。中天掛出「捍衛新聞自由」的布條,卻禁不起風吹,落地蒙塵。街頭的小民主,反對記憶的壟斷,反對聲音的獨裁,要讓更多的聲音能夠被聽見。

  會後,有朋友問道,這個活動,在學生退場之後,是否還會延續,有沒有可能轉戰其他空間,找個地方,邀請大家一起來討論聊聊。我說,明天在這裡還有活動,至於是否轉戰其他空間,我沒有辦法決定。我的期望是,其實不一定要等我們發起活動,每個人,即使是在路邊,或者在家裡,都可以試著「聊聊天」,交流意見與想法,傾聽彼此的故事,民主不會只有議場內的民主,也不會只有走廊上的小民主,民主是傾聽、瞭解與尊重的行動,讓人成為人自身的目的,而不再是誰的手段。人可以超越刻板印象的框限,交流生命經驗,拓展不同的生命風貌。

  今天晚上九點半,濟南路走廊,一起來聽故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