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常生活的再政治化
如果這場持久戰要成功,一定要讓家庭重新政治化,讓政治事務成為家庭可以討論的議題,讓家庭可以脫離家父長制,讓家庭發展成民主空間,可以在家裡理性討論公共事務,不受迫於家庭權威。
其次,教育現場必須重新政治化,必須打破校園中以靜默展現的虛假政治中立,讓學生能夠相互辯論,讓老師能夠發聲,讓學生能夠參與國家大事,讓政府議題不只是政府(state)之事,更是師生論難之事。甚至進一步思考是否必須透過罷課,迫使國家回到正常憲政體制。
再三,工作現場必須重新政治化,打破工作場合當中的區隔與禁語,必須讓資訊得到流通,必須讓工作者能夠瞭解他們所受到的影響,必須讓他們參與公共事務,不至於因個人考量(工作、薪水)而分化,唯有當工作者團結起來,才能夠以集體的方式,提升集體的權利。
最後,日常生活必須政治化,重新喚醒公民意識,日常會話,吃飯、起居,都必須能夠成為思索與反省的對象(譬如對 18%的自我反省與批判,或者對於身為既得利益者的自覺),思考自身與他者的關係,考量時間,超越眼前利益,為百年計。
簡言之,參與者不應該只是來現場坐坐,而應該要讓每一個地方,都成為思辨的現場;讓各種可能的遭遇,轉變成為開啟契機的對話空間。太陽花不應該只開在立法院,而應該四處飛揚,遍地開花。讓這場社會運動,成為促成意識覺醒的文化運動,打造積極守護與追求權利的新公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