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戰地廚房]-填飽大家的胃,溫暖我們的心

 3月18日隔天,我受人之託,來現場捐物資,看到了群賢樓郵局前,有人志願提供薑茶。我問這裡是不是捐物資的地方,有人說,對面才是物資處,這裡是志願來這裡煮薑茶的。後來四月一號再來到這裡,竟然已經發展成為極具規模的地方。

  4月1日,我好奇廚房的運作,現場臨時招募志工,廚房的人要了五個,我是其中之一。一位較資深的志工,領著我,走到群眾裡,發放熱湯。發放熱湯的志工,彼此會交流訊息,看看現在發到那裡,就接續發。回到廚房門口,志工跟現場排隊人員說「請大家進去坐,我們會進去發」疏散門口人潮。這種作法,是與民眾應對發展出來的,因為人潮聚在廚房,阻礙動線;排隊人潮也會轉移活動焦點,因此,讓焦點在會場主控台,讓人坐進會場裡,是廚房討論出來的原則。

        後來,恰好在「戰地廚房」遇到認識的朋友,她擔任志工,託她的福,我得以跟幾位廚房的朋友聊聊。廚師達達說,在這場運動裡,可以看到律師團、醫師團的貢獻,他就問自己可以作什麼,那時候來現場逛逛,看到路邊的棚子,有小卡式爐,煮薑茶跟貢丸蔬菜湯,看到有人在煮,就毛遂自薦,問需不需要廚師。「戰地廚房」不論是食材、物資(帳篷、爐具)還有人員,都是依賴捐贈累積的:從卡式爐,到現在有三個灶;從小棚子,到現在有四個棚;從只有薑湯,到現在各種廚師進駐(包括拉麵店師傅、中菜、西菜、糕點師傅),是自然發生的結果。

  聊到一半,有人送兩包砂鍋魚頭過來,要廚房熱,幫大家加菜。我問說,大概一天會煮幾餐,達達說,三餐,加上兩次宵夜(十點多,及一點多),有什麼煮什麼。有聲音比較大聲的廚師叫喊,跟大家講東西要整理整理,大家的氣氛很歡樂,有人笑嘻嘻說「那邊不是我整理的」,然後說這邊整理的很好。後來我問說,廚房的整潔很重要嗎?那名廚師說,整潔是其次,民眾在意的是衛生,但是廚師在意的是,「我要知道現在那裡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我問說,他們這些廚師怎麼排班,他們說用line聯繫,一定都有人,誰有空誰來。

        我問說煮過什麼,他們洋洋灑灑講了一大串:貢丸湯、紫菜湯、香菇雞湯、羊肉爐、藥燉排骨、巧克力慕斯(因為剛好有烘培師)、飛帆麵(那天剛好他來,就用洋葱、胡蘿蔔、高麗菜、壽喜燒汁煮給他吃)、日式醬燒豬肉、炒飯、海鮮燉飯。(一位廚師笑嘻嘻的問我說「需要工序嗎?」)我笑說不用了,我問說調味料都那裡來,他們說有的是自己買的,有的是捐的。

  我問達達烹飪的方式,他說煎、炒、煮、燴都有,但沒有炸,因為耗油、瓦斯太多。聊到一半,剛好有人捐紙杯來,另一邊快速爐那裡冒出比人還高的火,大家注意力轉過去,火小了,只看到廚師在那裡炒滑蛋,大家調侃說「你小當家哦!」達達說,廚房這裡不會主動要東西,而是民眾送什麼過來,我們就煮什麼。有的人會買便當來,我們這邊也會幫忙發。

  我問說,怎麼決定要先煮什麼呢?他說跟保鮮程度有關,蔬果水果能放,就不急,但是像冷凍類的,譬如羊肉爐或藥饍排骨,因為沒有辦法冰,只好先處理,處理不完,只好轉贈其他需要的團體(教養院或其他什麼地方)。本來有四個快速爐,但是太多,所以後來變成三個爐為主。

  這時候,我剛好聽見有人叫了另一個人「師仔」,我問說,這裡會有輩份嗎?他說沒有,師仔是中式的稱呼,有大廚、二廚,有輩份。但是這裡大家互相稱呼,都是用名字或暱稱,大家來這裡,沒有什麼尊卑區別,只有專長差異,譬如光是飯,西式的師傅會作燉飯,中式的就作炒飯,不過作飯花時間,所以後來比較常煮麵,比較快。每天晚上,一家知名拉麵店的師傅,自備廚具來到這裡,朋友說,他也想來抗議,所以來這裡煮東西給大家吃,他幾乎每天都來,跟廚房其他人聊天不多,但是持續地、默默地為運動付出。其他的師傅,也是有空就來,廚房看到的都是熟面孔。

  後來我跟著朋友一起去發食物,距離較長,要發到青島東路,路上會有民眾問可不可以拿,朋友說沒辦法給,一旦給了,在青島東路那邊的人反而就吃不到了。所以請這些民眾先坐進會場,廚房有出菜的時候,還是會發給他們。

        晚上十一點多,我遇到了總召關妍,總召提了她們的故事[註1],也提到戰地廚房是熱心的人自發組織,慢慢發展,與物資組建立聯繫,後來有蔬果就會直接送過來這邊(我看到現場擺著不少鳯梨)。他說他們不接受記者的採訪,但是接受獨立報導。[目前的報導可見註2與註3]總召受訪時,有一位朋友說取名戰地廚房的原因,是想到前方勇士為未來打拼,我們可以確保每位勇士吃的好。關妍說,這裡很需要廚房,他們(青島東路的物資處)開始覺得需要我們,也會來跟我們要食物,他們承認我們。

  關妍說,這裡還打過精力湯、炸過蚵仔,甜不辣。前前後後的志工超過30位,志工從高三到三十幾歲都有,都是志願來的。一開始是從反黑箱服貿物質需求的粉絲團知道消息,想說天氣涼,過來煮薑茶。關妍發起後,人與物資就逐漸聚集,一名朋友說,他本來也想發起,但看到已經關妍已經作了,就決定跟隨,看看能夠幫上什麼忙。

  濟南路上的其他團體,有些本來就是社運組織,所以他們的界線會比較明確,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件(譬如有人混進來偷物資),導致團體內部會有一些排外的界線,比較依賴熟面孔,所以有時候會吵起來,但是戰地廚房這裡,大家都是個人,而且她也想保持一種寬鬆的氣氛,讓每個人作事開心。

  廚房也曾發生各種爭議。[註4]關妍提到有民眾投訴,東西不給老人吃,我們說「學生優先」,那老人是每天都來拿東西吃的。有的人嫌東嫌西,嫌貢丸少,可是戰地廚房的用意,是要確保每個人都吃到;有的人嫌紅豆湯沒有料,聽到真的很心寒,但是廚房也不能開罵。所以,我們廚房能作好的,就自己作好。關妍說「戰地廚房,不是餐廳飯館」,所以在戰地廚房開張後,團體內部有討論協商出與民眾互動的SOP,這個SOP是因應有些人來這裡觀光,把這裡當成園遊會而發展出來的,因為我們這裡很香,所以有些遊民會來。我們不是不給遊民,但是我們決議先給現場靜坐的人以及志工,若是飽和了以後,廚房這裡就開放自取。(後來戰地廚房的對側,發展出「善栽巿集」熱炒阿伯[1],現場炒菜給群眾吃,不過要自備碗筷,所以有些人吃不到戰地廚房的,會來戰地廚房要免洗碗筷,去善栽巿集那拿食物,後來兩邊協調,不供應免洗碗給群眾,不過界限並不嚴謹,看志工是否彈性)。

  在廚房的周邊,晚上會有人來幫忙按摩,替運動者舒壓,也有幫忙剪頭髮的志工。晚上有時候廚房成員空閒時,也會坐在廚房周邊的空地,聊天說話。人來人往,但也有人駐足,廚房供餐,交換訊息。我問關妍說,電視媒體批評是「五星級學運」,她怎麼看,她說「我們也是有什麼就煮什麼,不懂五星級什麼」。

  後來聽朋友講廚房這裡發生的事,譬如像323行政院事件那天,廚房的人很擔心,爐子搬來搬去,後來陸續傳出警方可能要攻堅的消息,廚房這邊也會很擔心。為什麼擔心?因為議場內外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了,平常晚上,議場內部的人,可能會來跟廚房要些消夜,但傳出要攻堅的消息,就沒有跟廚房要消夜。也因為這樣子的變化,所以廚房的人也擔心,究竟現在發生什麼事,該怎麼辦。雖然廚房看起來很歡樂,但那幾天真的壓力很大。廚房的人繼續維持工作,繼續作菜給大家吃,「總不能讓人餓肚子吧」,一位廚師說。

  對於廚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看到參與者吃泡麵,覺得不健康,所以想要來煮給大家吃,有牛肉麵店或義大利麵店,帶著員工,攜著食材來,現場煮給大家吃。當天我有遇到牛肉麵店,問問老板,老板說大概煮了五百多碗,大概一百斤麵,每碗都有扎實的牛肉,葱花,超有氣魄,湯頭好喝更不在話下。深深地溫暖了我的胃,也溫暖了我的心。

  也有的人認為,廚房是訊息交換最好的地點,朋友說,來這裡待一天,就會這裡有什麼人,因為大家都會肚子餓,而廚師說,來這裡哦,喝個小酒,大家聊一聊,就什麼都知道了。對我來說,他們體現了民主的不同方式,也許我們不是在臺上高聲吶喊,呼喊口號,但是透過食物的交流,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拿杯薑杯,隨時可以跟身邊的人聊聊,坐下來好好吃個東西,大家交換意見與想法,陌生人就變成朋友,就是這個廣場奇妙的魔力。

  當然,廚房也可以是武器庫與彈藥庫,受過國軍特種訓練、在廚房外圍進行觀察的朋友說,瓦斯拿起來就可以變成火槍,反擊鎮暴,菜刀呀,麵棍呀,隨手拿起來都是武器,大鍋小鍋,拿起來就是頭盔與盾牌。廚房對於鎮暴方來說,是首要先攻的地方,因為斷了後勤,沒了食物,人就散了,再者,廚房充滿各種抗暴工具,所以廚房對於鎮暴方來說,是必須先處理的地點。

  4月8號,我再回到廚房,看著有朋友在逗弄可愛的貓,有朋友在彈吉他,有廚師朋友在一邊聽,有人在廚房裡,趕緊準備熱薑茶,一直在拆黑糖薑塊的包裝,有廚師幫忙煮麵,有人送來天然有機醋,有人幫忙調製飲料,大家後來聚在一起,小小會議,接著拍了合照。戰地廚房,會不會隨著場內學生的退場劃下尾聲呢?一位廚師說,其實他也不知道,不過,只要可以,他就繼續煮。我不清楚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只是想用這篇文章,紀錄我所知道的廚房。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廚師說「有人餓,我就煮」,不管是半夜兩點或三點。看著廚師與志工的身影,戰地廚房用他們特有的方式,成就了這場屬於大家的社會運動。


---
註1:關妍,回覆[心得] 今天戰地廚房的牛肉麵,4月6日,PTT社群網站;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6719238.A.4F4.html

註2: 謝懿安、呂伊萱 ,【濟南動態】,臺大新聞E論壇,3月30日,https://zh-tw.facebook.com/NtuNewsEForum/posts/810673735628514

註3林慧貞,「鄉民揪團組「戰地廚房」 美食暖肚反服貿」,4月6日,上下游,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49000/ 

註4:關妍,更正事項,3月24日,https://www.facebook.com/heartfine1204/posts/840380305978560

註5:林益民,〈炒菜挺學運 黃榮墩日供20箱高麗菜〉,4月8日,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408/375555/%E7%82%92%E8%8F%9C%E6%8C%BA%E5%AD%B8%E9%81%8B%E3%80%80%E9%BB%83%E6%A6%AE%E5%A2%A9%E6%97%A5%E4%BE%9B20%E7%AE%B1%E9%AB%98%E9%BA%97%E8%8F%9C。善栽巿集幫助小農,會把食材的產地來源及種植農夫,還有現場花費明目條列清楚,鼓勵大家以實際行動,贊助小農,也推廣環保理念,要自備餐具才能取得食物,朋友提到,有可能只有在地居民才吃得到,場內的人可能吃不到,熱炒阿伯與戰地廚房,算是某種互補的關係吧,前者有餐具就給,能照顧到週邊群眾,後者則是以運動參與程度(志工、幹部、坐著的參與者)來區分發放順序,顧及會場主力。

--------
我沒有跟戰地阿嬤聊到天,但有看到她送冬瓜檸檬茶,她,令人動容。
http://www.setnews.net/News.aspx?PageGroupID=6&NewsID=188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