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

[中醫] 吉益東洞 藥徵 摘要 麻黃 地黃 葶藶 大黃 大戟 附子 半夏 五味子 栝蔞實 葛根 防己 香豉 澤瀉 薏苡仁 薤白 乾薑 杏仁 大棗...



麻黃
主治喘咳,水氣也。旁治惡風,惡寒,無汗,身疼骨節痛,一身黃腫。
n   強調有是證用是方,毋畏汗出亡陽之說。「甚矣世醫之怖麻黃也。其言曰:「吾聞之麻黃能發汗,多服之則灑灑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惡是何言也?譬怯者之於妖怪,足未嘗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為則嘗試麻黃之效,可用之證而用之,汗則出焉。雖當夏月而無灑灑不止之患,仲景氏言服麻黃後,覆取微似汗,宜哉,學者勿以耳食而飽矣。


地黃
主治血證及水病也。
n   駁汗為血之餘之說。「夫水之與血,其素同類也。亦唯赤則謂之血,白則謂之水耳。余嘗讀《內經》曰:「汗者,血之餘也。」問曰:「血之餘,而汗白者何也?」答曰:「肺者,主皮毛也,肺色白也,故汗白也。」此本於陰陽五行,而有害於疾醫之道也。疾醫之道,殊乎亡也?職斯之由,可悲也哉!夫汗之白也,血之赤也,其所以然,不可得而知也。刃之所觸,其創雖淺,血必出也。暑熱之酷,衣被之厚,汗必出也。一是皆歷皮毛而出者,或為汗,或為血,故以不可知為不可知,置而不論,唯其毒所在而致治焉,斯疾醫之道也。」
n   駁腎氣丸補劑說。「後世之醫者,以八味丸為補腎劑,何其妄也?張仲景曰:「腳氣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主之。」又曰:「小便不利者。」又曰:「轉胞病,利小便則愈。」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一是皆以利小便為其功。書云:「學於古訓乃有獲。」嗚呼!學於古訓,斯有獲藥功矣。
n   謂仲景用地黃,唯用生乾二品,熟地為後世用法。

葶藶
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癰,結胸。
n   辨別葶藶及桔梗。「或問曰:「葶藶大棗湯、桔梗湯、桔梗白散,同治肺癰,而異其方,何也?」為則答曰:「用桔梗之證,濁唾腥臭,久久吐膿者也。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故因其見證而處方,不為病名所絆,斯為得也。
n   葶藶用苦者,甜者不中用。

大黃
主通利結毒也,故能治胸滿,腹滿,腹痛及便閉,小便不利,旁治發黃,瘀血,腫膿。
n   認為大黃利毒,而陪各主藥。「張仲景氏用大黃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藥,而不單用焉。合厚朴、枳實,則治胸腹滿。合黃連,則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膠,則治水與血。合水蛭、虻蟲、桃仁,則治瘀血。合黃、梔子,則治發黃。合甘草,則治急迫。合芒消,則治堅塊也。學者審諸。
n   提到大黃雖下,仲景未嘗用補,是以去邪為補。「世醫之畏大黃也,不啻如蛇蠍,其言曰:「凡用大黃者,雖病則治乎損內而死。」切問而無其人,此承本草之訛而吠聲者也,非耶?仲景氏用下劑,其亦多矣,可見大黃,攻毒之干莫也。今也畏其利,而用鉛刀,宜哉不能斷沉疴也。雖大下之後,仲景氏未嘗補也,亦可以見損內之說妄矣。凡藥劑之投,拔病之未及,以斷其根,則病毒之動,而未能爽快,仍貫其劑也。毒去而後爽快,雖千萬人亦同。世醫素畏下劑,故遽見其毒未
n   去也,以為元氣虛損,豈不亦妄哉?

大戟
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煩。
n   認為「芫花、大戟、甘遂,同是利水,而甘遂之效最勝矣。」

附子
主逐水也。故能治惡寒,身體四肢及骨節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n   提到附子逐水產生的瞑眩反應。「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條曰:「一服覺身痺,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朮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烏頭桂枝湯條曰:「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此二者,言附子逐水瞑眩之狀也。凡附子中病,則無不瞑眩,甚者脈絕色變,如死人狀,頃刻吐出水數升,而其所患者,頓除也。余嘗於烏頭煎知之,附子之逐水也明矣!
n   附子主骨節及身疼不可屈伸之水氣。「凡附子、大戟、甘遂之類,同逐水氣,而其用之也,隨毒所在。附子主水氣,而骨節及身體疼痛不可屈伸者,大戟、甘遂,則未必然矣。
n   精為造化之主,非人力所及,駁補益說。「《本草綱目》曰:「天雄散,治失精。」其說曰:「暖水臟益精。」誤矣。仲景以天雄逐水耳。精也,水臟也,造化之主,暖之益之,非人力之所及也。

半夏
主治痰飲嘔吐也。旁治心痛、逆滿、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鳴。
n   嘔者,生薑主之。嘔而有痰者,半夏主之。
n   小半夏湯治嘔吐有痰飲者,五苓散治嘔吐而小便不利也。
n   有故無殞。「余嘗讀《本草綱目》半夏條曰:「孕婦忌半夏,為其燥津液也。」不思之甚矣。古語有之曰:「有故無損。」此證而用此藥,夫何忌之有?自後人為妊娠,而建其藥之禁忌也。終使有其證者,不得用其藥,悲夫!夫妊娠者,人為而天賦也,故仲景氏無有養胎之藥,娩身之後亦然,故方其有疾而藥也,不建禁忌,故妊娠嘔吐不止者,仲景氏用乾薑人參半夏丸。余亦嘗治孕婦留飲掣痛者,與十棗湯數劑,及期而娩,母子無害也。古語所謂有故無損者,誠然!誠然!孕婦忌半夏,徒虛語耳。
n   認為薑汁製半夏,反殺其能。「世醫薑汁掣之。此因本草入毒草部,而恐畏其毒,遂殺其能者也,不可從矣。

芫花
主逐水也。旁治咳掣痛。
指出藥不是本質性的毒物,若人有疾,則毒藥攻之,使人得壽。「本草芫花條,慎微曰:「《三國志》云:『魏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芫花,年百餘歲,常如五六十。』」時珍曰:「芫花乃下品毒物,豈堪久服,此方外迂怪之言,不足信也。」
為則曰:「方外迂怪之說,固無論於疾醫之道也。下品毒物,豈堪久服,時珍過矣!時珍過矣!有病毒而毒藥以攻之,豈不堪久服邪?學者勿眩焉。」

五味子 
主治咳而冒者也。
n   辨五味子與澤瀉。「五味子治咳而冒者,澤瀉治眩而冒者也。
n   駁臟象說。「余嘗讀本草,有五味子收肺補腎之言,是非疾醫之言也。原其為說,由五臟生尅而來也。夫疾醫之道熄,而邪術起,臆測之說於是乎行,無益於治也,不可從矣。

栝蔞實 
主治胸痺也,旁治痰飲。
n   釋胸痺。「所謂胸痺者,胸膈痞塞是也。
n   點主疾醫之處方,方各有主,不可互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條曰:「胸痺云云,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金匱要略》,往往有此例,此非仲景之古也。夫疾醫之處方也,各有所主,豈可互用乎?胸痺而胸滿上氣,喘息咳唾,則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胸痺而心下痞硬,則人參湯主之。此所以不可相代也,學者思諸。

葛根 
主治項背強也。旁治喘而汗出。
n   不取六經說法。「葛根加半夏湯條曰:「太陽與陽明合病。」此非疾醫之言也,不取焉。

防己
主治水也。
n   歸納治水之功。「木防己湯,人參為君,故治心下痞堅而有水者。防己茯苓湯,茯苓為君,故治四肢聶聶動而水腫者。防己黃耆湯,黃耆為君,故治身重汗出而水腫者。仲景氏用防己,未見以為君藥者也,而其治水也的然明矣。」
n   用漢防己,而不用木防己。

香豉
主治心中懊憹也。旁治心中結痛及心中滿而煩也。
n   非治吐,而治心中懊憹。「梔子豉湯方後,皆有「一服得吐止後服」七字,世醫遂誤以為吐劑,不稽之甚。為則試之,特治心中懊憹耳,未嘗必吐也,且心中懊憹而嘔者,本方加用生薑其非為吐劑也,亦可以見矣。

澤瀉 
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
n   主張「孕非藥之所能得失」。「陶弘景曰:「澤瀉久服則無子。」陳日華曰:「澤瀉催生,令人有子。」李時珍辨之,其論詳於《本草綱目》。夫懷孕,婦人之常也,而有病不孕,故其無病而孕者,豈其藥之所能得失乎?三子不知此義,可謂謬矣。余嘗治一婦人,年三十有餘,病而無子,有年於茲,諸醫無如之何,余為診之,胸膈煩躁,上逆而渴,甚則如狂,乃與石膏黃連甘草湯,並以滾痰丸服之。周歲,諸證盡愈,其父大喜,以語前醫。前醫曰:「治病則可,而不仁也。」曰:「何謂也?」曰:「多服石膏,無子也,是絕婦道也。非不仁而何?」其父愕然,招余詰之。余答曰:「醫者掌疾病者也,而孕也者,人為而天賦,醫焉知其有無哉?且彼人之言,子何不察焉?彼人療之十有三年,而不能治之,彼豈豫知其來者乎?」其父曰:「然。」居頃之,其婦人始孕也。彌月而娩,母子無恙。余故曰:「婦人無病,則孕非藥之所能得失也。

薏苡仁 
主治浮腫也。

薤白
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旁治背痛,心中痞。

乾薑
n   主治結滯水毒也。旁治嘔吐嗽,下利,厥冷,煩躁,腹痛,胸痛,腰痛。
n   諸方,其嘔吐者、咳者、痛者、下利者之等,一是皆水毒之結滯者也。
n   生薑主嘔吐,乾薑主水毒之結滯者也,不可混矣。
n   否定乾薑大熱說,而主張乾薑主水毒。「本草以乾薑為大熱,於是世醫皆謂四逆湯方中,薑、附熱藥也,故能溫厥冷,非也。按厥冷者,毒之急迫也,故甘草以為君,而薑、附以為佐,其用薑、附者,以逐水毒也。何熱之有?
n   以大承氣湯其性非寒為例,說明毒去冷解。「京師二條路白山街,有嘉兵衛者,號近江鋪,其男年始十有三,一朝而下利,及至日午,無知其行數,於是神氣困冒,醫為獨參湯與之,及至日晡所,手足厥冷,醫大懼,用薑、附益多,而厥冷益甚,諸醫皆以為不治。余為診之,百體無溫,手足擗地,煩躁而叫號如有腹痛之狀,當臍有動,手不可近。余乃謂曰:「是毒也!藥可以治焉。知其死生,則我不知之也,雖然,今治亦死,不治亦死,等死,死治可乎?」親戚許諾,乃與大承氣湯,(一帖之重十二錢)一服不知,復與,厥冷則變為熱,三服而神色反正,下利減半,服十日所,諸證盡退,由是觀之醫之於事,知此藥解此毒耳毒之解也,厥冷者溫,大熱者涼,若以厥冷復常為熱藥,則大黃、芒消,亦為熱藥乎?藥物之寒熱溫涼不可論,斯可以知已。」

杏仁
主治胸間停水也,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氣結胸,心痛,形體浮腫。
n   胸滿,不用麻黃;身疼,不用杏仁。其二物等用者,以有胸滿身疼二證也。
n   二方治一證,非古之道也。「胸痺,短氣,筋惕肉瞤,心下悸者,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胸痺,嘔吐呃逆者,橘皮枳實生薑湯主之

大棗
主治攣引強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煩躁,身疼,脇痛,腹中痛。
n   釋攣引強急。「甘麥大棗湯條,有喜悲傷證,此毒之逼迫也,故用大棗以治攣引強急,用甘草、小麥以緩迫急也。苓桂甘棗湯條,有奔豚證,此其毒動而上衝,有攣引強急之狀者,故用大棗也。生薑甘草湯證曰:「咳唾涎沫不止。」為則按:「若之人患,胸中有攣引強急之狀,故用大棗居多也。
n   駁大棗養脾胃之說,主張藥食分離。「大棗養脾胃之說,非古也,不取焉。古人云:「攻病以毒藥,養精以穀肉果菜。」夫攻之與養,所主不同,一物而二義,如曾晰之於羊棗,好而食之,是養也。如十棗湯,用大棗,惡而不避,是攻也。無他,嗜好之品,而充食用,則為養也,而充藥物,則為攻也。十棗湯,大棗為君,而治攣引強急,豈以為養哉?

橘皮
主治呃逆也。旁治胸痺停痰。
n   胸痺者,停痰者,其有呃逆之證,則橘皮所能治也。

吳茱萸 
主治嘔而胸滿也。

瓜蒂
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桂枝
主治衝逆也,旁治奔豚,頭痛,發熱,惡風,汗出,身痛。
n   桂枝非解肌。「《傷寒論》曰:「桂枝本為解肌。」非仲景氏之意也,不取,此蓋注誤入本文者也。
n   駁表裡虛實之說。「《傷寒論》中間說表裏虛實,非疾醫之言也,蓋後人所攙入也。凡仲景之用桂枝,以治上衝也。
n   否定桂枝上行,肉桂下行之說。「李杲以氣味厚薄分桂枝、肉桂,遂構上行下行之說,是臆測也,不可從矣。

厚朴
主治胸腹脹滿也。旁治腹痛。
n   駁厚朴脫人元氣說。「張元素曰:「厚朴雖除腹脹,若虛弱人,宜斟酌用之,誤則脫人之元氣也。」為則曰:「是無稽之言也。古語曰:『攻病以毒藥。方疾之漸也,元氣為其所抑遏,醫以毒藥攻之,毒盡而氣旺,何怖之有?請舉其徵。大承氣湯,厚朴為君,而有此湯之證者,多乎不能食,神氣不旺者,於是施以此湯,則毒除也。毒除能食,能食氣旺,往往而然也。厚朴脫人之元氣,徒虛語耳!」

枳實
主治結實之毒也。旁治胸滿,胸痺,腹滿,腹痛。
n   認為枳實枳殼之別非古而不從。「《本草綱目》諸家,歧枳實、枳殼而為之說,非古也。吾則從仲景氏也。

梔子
主治心煩也,旁治發黃。
n   無心煩者用之不效。「梔子主治心煩也明矣。發黃者,其所旁治也,故無心煩之證者而用之,則未見其效矣。
n   為則按:「香豉以心中懊為主,梔子則主心煩也。」
n   駁五行說之亂猜,認為知其然,而不要被其所以然眩惑。「本草諸說,動輒以五色配五臟。其說曰:「梔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煩。」又曰:「梔子治發黃,黃是土色,胃主土,故治胃中熱氣。」學者取其然者,而莫眩其所以然者,斯為可矣。

酸棗仁 
主治胸膈煩躁,不能眠也。
n   酸棗仁湯證曰:「虛煩,不得眠。」(為則按:「虛煩當作煩躁。」)
n   駁生熟與眠不眠無關。時珍曰:「熟用不得眠,生用好眠。」誤矣!眠與不眠,非生熟之所為也。乃胸膈煩躁,或眠或不眠者,服酸棗仁,則皆復常矣,然則酸棗仁之所主,非主眠與不眠也,而歷代諸醫,以此立論誤也,以不知人道也。
n   主張不應混同人天之事。「夫人道者,人之所能為也;非人之所能為者,非人道也。學聖人之道,然後始知之。蓋眠者寤者,造化之主也,而非人之為也,而煩躁者,毒之為而人之造也,酸棗能治之,故胸膈煩躁,或寤而少寐,或寐而少寤,予不問酸棗之生熟,用而治之,則煩躁罷而寤寐復故。嗚呼悲哉!聖人之世遠人亡,歷代之學者,其解聖經,往往以天事混之於人事,故其論可聞,而行不可知也。人而不人,醫而不醫,吾黨小子慎之!勿混造化與人事矣。

茯苓
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頭眩,煩躁。
n   釋悸。「歷觀此諸方,曰心下悸,曰臍下悸,曰四肢聶聶動,曰身瞤動,曰頭眩,曰煩躁,一是皆之類也。小便不利而悸者,用茯苓則治,其無悸證者而用之,則未見其效。然則悸者,茯苓所主治,而小便不利者,則其旁治也,頭眩煩躁亦然。
n   認為方證中之茯苓主治,多有脫文。「茯苓戎鹽湯、茯苓澤瀉湯,各用茯苓半斤,以為主藥,而不舉茯苓之證。苓桂甘棗湯,亦用茯苓半斤,而有臍下悸之證。其他用茯苓為主藥者,各有悸眩瞤動之證。況於二方多用茯苓,而可無若證乎?其證脫也必矣。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是苓桂朮甘湯去桂朮加杏仁者也,然則其脫茯苓之證也明矣。茯薑朮甘湯,有身為振振搖證,此非桂之主證,而苓之所能治也,然則苓薑朮甘湯條,脫此證也明矣。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湯方,是防己茯苓湯,以黃耆、甘草代人參、芒消者,而防己茯苓湯,有四肢聶聶動之證,是非黃耆、甘草之主證,而茯苓之所主治也。由是觀之,此湯脫四肢瞤動之證也明矣。 半夏厚朴湯,是小半夏加茯苓湯,更加厚朴、蘇葉者也。然則其脫眩悸之證也明矣。 茯苓甘草湯方,是苓桂朮甘湯,去朮加薑者也。可以前例而推之。 茯苓飲,以苓為主,而不舉其證,以他例推之。心悸,下而痞硬,小便不利,自吐宿水者,此湯所主治也。 附子湯方,是真武湯去薑加參者也。真武湯條,有心下悸,頭眩,身瞤動之證,然則此湯之條,脫若證也明矣。 桂枝茯苓丸證曰:「胎動在臍上。」為則按:「蓋所謂奔豚也,而不可臆測焉。以旁例推之,上衝心下悸,經水有變,或胎動者,此丸所主也。
n   人參、茯苓、黃連,其功大同而小異,說在人參部中。
n   茯苓茯神同用無妨;赤白補瀉之說為臆斷。

豬苓
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水蛭
主治血證也。
n   腹診法。為則按:「診血證也,其法有三焉。一曰少腹硬滿,而小便利者,此為有血;而不利者,為無血也。二曰病人不腹滿,而言腹滿也。三曰病人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此為有血也。仲景氏診血證之法,不外於茲矣。

龍骨
主治臍下動也。旁治煩驚,失精。
n   用法。「其人臍下有動而驚狂,或失精,或煩躁者,用龍骨劑,則是影響。其無臍下動者而用之,則未見其效。
n   不論起源,而問效用。「龍骨之說,或曰斃也,或曰石也,諸說終無有一定也。為則按:「譬如人物乎,父精母血,相因為體,人人而所知也。雖然,果然之與,不孰究論之,龍骨亦然。究論何益之有?至如其效用,則此可論也可擇也,不可不知也。

牡蠣
主治胸腹之動也,旁治驚狂,煩躁。
n   牡蠣、黃連、龍骨同治煩躁,而各有所主治也。膻中黃連所主也,臍下龍骨所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煩躁者,牡蠣所主也。
n   喘急息迫,而胸中有動者,牡蠣湯主之。身體水腫,腹中有動,渴而小便不利者,牡蠣澤瀉散主之也。
                     

駁神仙家之「理違遠實」。指出不可混同自然及人「自然之能出乎天,而不假他力,法用之功,成乎人,而不能獨立,不可苟混焉。」。點出《藥徵》可貴之處在於「主治詳明,不道陰陽,不拘五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