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星期五

摘要 張碧如(2017)特殊選才機制形塑大學教育改革的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26-30。

張碧如(2017)特殊選才機制形塑大學教育改革的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2),頁26-30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6-2/topic/06.pdf

在張碧如的短文中,她提到特殊選才的用意或許是期望透過招生不同特質的學生,以嘗試從下而上改變大學實質面的可能性。然而,四兩能撥動千斤嗎?特殊選才生,尤其是實驗教育的學生,進入了大學,大學會為了他們作出因應調整嗎?還是他們必須因應大學而調整呢?千斤改變四兩,是不是才是實際情況呢?當高中國小端隨著2014年的「實驗教育三法」而日益調整回應,大學反而成為改革潮流的缺口。

張碧如主張,大學為了因應這些新的學生,應該思考課程彈性化,減少科目數,增加單一科目的學分數,以達到重質減量的效果;重視實作與實務,而相關的理論則可以留給學生自修(我是覺得理論本身是種實作啦所以不能同意這裡的說法);讓老師可能像師徒制那般帶領學生,所以應該不要偏重著作升等,而要重視教學升等的可能性。最後,鼓勵大學教師,研究這些實驗教育入學生,並且進一步思考教育之本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