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7%BA%E7%89%88%E5%93%81/109/1090000191010900991p.pdf
[以「大學」為關鍵字,查找上述內容,得到以下感興趣內文]
曾成德院長:
2.和幾位學者不太一樣的,我自己目前在體制內的大學,我們學校也有收體制外的學生,本校稱為「百川計畫」5 8,這部分各學校不太一樣,清華有「拾穗」。「百川計畫」這裡面都是從實驗教育出來的學生,今年招收第 2 屆,有個學生還沒入學就已經拿了一個世界大獎。由於教育部擔心臺清交成藉由實驗教育這個名目,因此一半招收實驗中學、另一半外面實驗教育學生,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收到非常特別的學生。目前交大放在人文社會學院,準備建立一個「mentorship」,一個一個帶,由教師帶著學生來完成 4 年的學業,是 People-Based,因此我是在體制內看體制外學生的教育。過去我與林盛豐委員一起協助,目前也在學校裡面企圖建立一個過去沒有做過的實驗教育,就是學生的美感計畫。(344)
3.。先說一個百川的部分,我們在執行第 2 年遇到一個問題,類似剛剛裕琪委員提過。我們有一個學生拒絕修任何課程,也挑戰指導教師,他來說了「argument 的 logic 都一樣,我在過程中都是我自學,我為何要去修學校開的任何課程」。他也不願意去上課,以他過去學習經歷也不認為需要一個mentorship。因為他本身長期在體制外,因此認為體制沒什麼了不起,甚至認為一直挑戰體制才是對的,而在這狀況底下如何處理實驗教育出來的學生,而我不是說所有學生都有這個問題,像您的學校學生必須做一個 project,因此他能學到 4C 裡面的一個 C,collaboration,另外一個就是妥協的能力,怎麼跟別人協商才能做完一個團隊的合作。我目前還在思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344-345)
...
他的同事是位哲學家,也在 Harvard 服務,他說教育是什麼,教育是 World Makimg 製造或創造世界,建立孩子的世界觀。我認為無論實驗教育或體制內教育都要注意這個 World Makimg 的能力。而這能力使得我希望在實驗中學教導,過去我也跟別人談過,我有 5 個「學」,包括學校、學習、學問、學識及學門,學校希望跟大家討論在實驗專家裡面,校就是群體,但自學如何理解 schooling,一群人協商,校的概念重要的。第二個學習,小鳥要練習飛,如何創造 project-based learning 來取代 19世紀德國建立的學校分科學習,這應是實驗教育最大的挑戰,而且是 Project Base,如果沒有就不能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三個是學問,然後還要學著問問題,會發問,還要有學識的判斷力及洞視能力;最後是學門,最重要從 19 世紀的變成打開門的門,也是跨過各個學問之間的門,這 5 個學習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條件。 (頁347)
...
葉丙成:交大百川和清大拾穗是我們實驗教育中特殊選擇指標性學校,算走的前面的學校,反觀臺大在這部分較落後,因為有特殊原因也許是教育部擔心特殊選才開放會引起家長爭議爭論,為何要規定一半體制內或一半體制外?如若特殊選才應該打破藩籬,一視同仁,只要好的學生都有機會進入清大或交大,而非一半名額,應有相同機會進入清大或交大等學校。所以實驗教育最大的挑戰就是學生的出口。(348)
...
嚴長壽:大家討論實驗教育目前欠缺特殊教育資源一事,與大家分享案例:均一曾有學生頻鬧自殺(該生自北一女轉學到均一),諷刺的是學生家長雙方都是知名心理醫師,家長問我該怎麼辦,我直言,家長不能期待學校以及把問題丟回學校,需要進行傾聽者計畫,因為這特殊的案例不斷被家長放到學校來,無法解決自殘的問題,仍要家長的陪伴,光靠學校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孩子的陪伴是家庭的責任,而問題背後,更深的問題恐是整個社會漠視生活、不自覺正在製造問題。(351)
...
國教署戴淑芬副署長:2. 均一高中建議大學招生部分,以特殊選才管道與特定學校科系,做單頻的入學,這一點高教司可能認為有違公平。事實上,大學端自 104 學年度起,特殊選才名額已經放寬到44 校、1 千餘個,已擴張很多。 (370)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