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

[摘要] 平台資本主義

 平台資本主義

書目資訊: Nick Srnicek(尼克‧斯奈錫克)2022《平台資本主義》。譚以諾譯。台灣:正港資訊文化事業公司發行;香港,手民出版社發行。

 

本書的論點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長期下降,它於是轉投數據以維持經濟增長和活力,以應對遲緩的生產領域。(4)

 

第一章 長期低迷

 

美國經濟的標誌性轉變:沒有嘗試復甦美國製造業,而是在其他領域另覓營利之道。(22)

 

第二章 平台資本主義

 

第二章的關鍵論點是,在二十一世紀,先進資本主義開始以提取和使用一種特殊的原始材料為核心:數據。(37)我們應該把數據視作必須提取的原材料,而用戶的活動則是這種原材料的自然來源。像石油一樣,數據是一種材料,可供提取、提煉,以各種方式使用。擁有的數據愈多,可以利用的東西也愈多。(38)

 

什麼是平台?最顯淺來說,平台是使兩個或以上的群組能互動的數碼基建。它們因而將自己定位為匯集不同用戶的中介機構:客戶、廣告商、服務供應商、生產商、供應商,甚至是實體物品。一般情況下,平台還需配備一系列工具,才能使用戶建立自己的產品、服務和巿場。(41)…第二個基本特徵是,數碼平台既生產亦依賴於「網絡效應」:某平台用戶愈多,讓平台對其他人就愈有價值。(42)…網絡效應的重要性驅使平台必須部署一系列策略,以確保愈來愈多用戶加入。例如--這是第三個特徵──平台經常交叉補貼:公司某部門降低服務或商品價格(甚至是免費提供),另一部門則提高價格來彌補損失。平台的價格結構非常重要,影響著進來參與的用戶數量,以及他們使用平台的頻率。(43)…最後,平台實際上體現了一種政治。平台作為中介,不僅獲得更多數據,而且還控制和管理遊戲規則。然而,規則的核心架構看似是固定的,實質有其生成的力量,其他人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規則之上建立別的規則。(44)…總的來說,平台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特點是為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基建,在網絡效應的驅動下表現出壟斷的傾向,採用交叉補貼來吸引不同用戶群組,並有一個設計良好的核心架構來管理可能的互動。(44-45)

 

廣告平台不是在剝削自由勞動,而是挪用數據為原材料。(51)…平台收入的關鍵不僅是收集數據,而且是分析數據。廣告商對沒有組織的數據不感興趣,他們只對具有洞察力或能將他們與潛在消費者配對起來的數據感興趣。這些都是經過處理的數據。它們經過程式處理,或是通過數據科學家的熟練操作,或是機器學習算法的自動化勞動。因此,賣給廣告商的不是數據本身(廣告商不會收到個性化的數據),他們得到的承諾是,谷歌軟件會將他們與正確的用戶巧妙地匹配起來。(51-52)

 

數位提取正成為建立壟斷平台的關鍵方法,亦同時是從廣告商處汲取收入的重要手段。(53)

 

(針對雲端平台作為商品提供的服務)亞馬遜的執行長貝索斯(Jeff Bezos)將其比作電力供應:早期工廠都有自己的發電機,最終發電集中化,並「按需」出租。今天,經濟的每個領域日益與數碼結合,因此,擁有行業所需的數碼基建將會使公司變得強大而有利可圖。此外,雲端平台對數據提取意義非凡。雲端平台的租賃模式則使其能不斷收集數據,而舊的購買模式則將數據作為貨物出售,然後與公司分離。(57)

 

如果說谷歌和臉書建立了第一代數據提取平台,那麼亞馬遜則建立了第一代的雲端平台,為當代企業出租日益基本的生產工具。雲端平台並非靠廣告商購買數據來盈利,而是建立起數碼經濟的基礎建設出租予他人獲利,並在過程中收集數據為己用。(58)

 

平台都試圖把自己建立成可供用戶、客戶和工人接觸之介面。精益平台運用超級外判模式(按:台譯應該是指外包)運作,工人遭外判,固定資本遭外判,維護成本遭外判,培訓遭外判。剩下的只是最低限度的付出──控制平台,從而獲得壟斷租金。(67)

 

資本主義公司運作方式有了重要的轉變,在數碼技術的支持下,平台成為領導和控制產業的手段。(80)…在分析這些平台對廣泛經濟的影響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平台的壟斷傾向。(81)

 

第三章 平台大混鬥

資訊平台需要擴展感應器,此情況實質上一反精益平台的趨勢。(91)…此商業模式的核心正在於侵犯隱私。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對公眾的策略是先收集數據,若公眾嘩然則道歉並撤回程式,它們是不會事先與用戶協商的。(92)

 

數據收集是平台的關鍵任務,分析則是必要的相關動作。產生數據的設備大量誕生,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新數據庫。這需要日益巨大和精巧的儲存和分析工具,如此則進一步推動平台的集中化。(92)…第二種趨勢:企業圍繞著一個核心業務部門和整體生態系統擴張,部份是因為需要在整體生態系統中佔據關鍵位置。如此,它們避開傳統的做法:既非橫向合併,也不是垂直合併,更不是聯合企業合併。它們的做法與其說是經典福特主義公司的垂直整合,不如說是後福特主義的精益整合。它們更像是根生聯繫(rhizomatic connections),長期致力於把自己置於關鍵的平台位置。(例如對作業系統的操控,安卓)(93)…第三種主流趨勢是將數據提取納入筒倉式平台(siloed platforms)。若擴張手段不足以獲得競爭優勢,則可以嘗試以各式措施把用戶和數據捆綁在平台上:例如使用戶依賴某項服務、無法使用替代方案或不提供數據移植等。蘋果是這趨勢的領導者,它的服務和設備高度相互依存,閉鎖任何替代方案(只有半開放的APP Store是例外)。臉書是另一個明顯例子。(99)

 

精益平台瘋狂地依賴巨大的剩餘資本。今天對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與其說是金融核心地位的替代方案,不如說是重申金融的中心。(107)…廣告利潤下降,諸平台可能走向收租模式以維持利潤。(110-111)

 

與其僅僅監管企業平台,不如努力創建公共平台──由人民擁有和控制(更重要的是獨立於國家監控機器)的平台。這將意味著,國家須大量投入資源,發展支持這些平台的必要技術,並把它們以公共設施的形式提供予民間。更激進的是,我們可以推動後資本主義平台,利用這些平台收集數據以分配資源,實現民主參與,並進一步發展技術。今天,我們就必須將平台集體化。(1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