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

[摘要]東西的誕生:談日常小物的社會設計


東西的誕生:談日常小物的社會設計
Where stuff comes from : how toasters, toilets, cars, computers, and many others things come to be as they are
作者: 哈維‧莫洛奇   原文作者: Harvey Molotch 譯者: 李屹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8/02/27

推薦序    物品的藝術與異數(官政能_實踐大學副校長)   
導讀    《東西的誕生》(鄭陸霖_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副教授)

第一章   接合之物:好的與壞的 Lash-Ups: Goods and Bads
l   沒有東西單獨存在。(5)
l   例子:烤土司機(5-6)
l   物件在社會實作維繫它們的情況下,維繫著社會實作,以這樣的方式擁有生命。(7)
甲、               消費人類學
l   當代生活中存在著默示的「規則」,或者至少是感知模式,規定獲得與使用一樣東西的社會意義及其延伸(誰有利坐在哪裡,誰有權利在什麼場合坐下,或是對什麼樣的貨品採取什麼姿態)。(14)
l   [貨品的]認同與消費是透過日復一日取得及持續使用的例行事項來彼此構成。(14)→物件是經過耐久處理的社會關係。(14)例:男同志作為特定的消費部落。(15)
l   從社會面而言,一個東西確切來說到底是什麼,取決於它所散出的特定「感覺」。物件反覆經過社會與物理使用,某處磨損的表面,特定的人群及其日常軌跡所沉積的氣味,讓物件縈繞了情懷。(16)
l   追究到極致,製品不但流露社會層面的意涵,甚至可以說但凡意都仰賴製品才得表達出來。[例:杜象的小便斗]物件形成了世界的有形基礎,我們憑物件得以把這個世界當成是共有的世界,憑著一致同意的暫行共識,我們認為東西是「真實」的。生活在一個由隨機和極端不穩定的意義所構成的世界,人難免產生社會暈眩,貨品的形影有助於意識停泊。(17)[例:烤土司機是作早餐的一種方式](17-18)
l   「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初步答案:人之所以能知到社會實在,是貨品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基礎,其中貨品的用途也不可或缺。貨品幫助我們維持神志健全(我們不會將枕頭當成早餐)。(18)
l   人為裝飾而工作,也為工作而裝飾。也就是說,人透過藝術方式表達自身,找到創造事物的動機,而工具也藉由同樣的方式變得更合用。食物及其他維生手段也是始於此。(18-19)
l   [反對把以物件對象為主的僅僅文本分析]我們不能停留在物品的表面,而要細察在製作過程中所下的每個決定,包括可得的科技、性別關係和社會組織的其他面向所施加的限制。有形產物的背後是社會演化和細膩的實作。(19)
l   反對左派/右派對物品美學、樂趣、精神層面的輕忽。(20-21)
乙、               變化與穩定的人類學
l   就我來看,所有的貨品都有潛在的地位性面向,而這建立了商品銷售起伏的內在動力。(23)…從來不只有仿效在起作用;我們的思路還是要回歸到有多元力量起作用的想法。(25)
***
l   內建改變的另一面,就是內建的穩定。(25)
l   更全面瞭解東西的體系,包括變化與穩定的「深層」機制,可以對這個世界更有幫助。我敢說我們可以改善貨品,無論是貨品的社會面與生態面都有機會。而且,若能瞭解貨品的來龍去脈,我們也會更瞭解生產貨品的社會。(27)
丙、  路徑
[研究方法/方法論]怎麼瞭解?我的第一步是去我所認定的行動現場,也就是去找產品設計師(或工業設計師,我把它們當作同義詞來使用),他們的工作就是把文化潮流轉化成為經濟財貨。直覺告訴我,透過研究設計工作室中的具體實作,我可以接觸到更大的文化與經濟課題。這些人最直接影響物品最後呈現的樣貌,創造(無論以何種混合形式)誘惑、過時、實用或美學滿足感的過程中少不了他們。找出什麼因素在影響著設計師如何從事他們的工作,也就是找出當他們循著日常工作的軌道前進時所考慮及容忍的事物,我可以追溯形塑物品的力量。(27)



第二章    東西解密:專業人士怎麼做設計 Inside Stuff: How Professionals Do It
這一章主要談論設計師這個行業會遇到的各種面向,適合對設計師這個職業有興趣的人來閱讀。放在職業社會學,或者工作社會學之類的脈絡來看,或者放在科技與社會研究裡,跟實驗室科學家的討論放在一起看,應該有些相通之處。設計師是擅長調整細節的專家。本章有談到巿場抽離脈絡的調查,他們只能看到現在,而不能創造未來;其次,提到男性設計師重性能,而女性設計師更重視介面,讓人想使用,想上手的介面,更能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甲、專業挑戰
***
乙、客戶
丙、設計的科技是一股不可輕忽的力量
丁、靈感,汗水,諸如此類
戊、誰做的?
己、誰設計的?這又為什麼重要?
***

第三章    形式與功能Form and Function
l   形式與功能之爭,在作者看來,乍看之下的形式,換個角度看亦可視為功能,而功能在改觀後也具美感。(69)
l   必須考慮「藝術()環節」(69)
***
***
l   反對用「為藝術而藝術」、「只求實用」的二分對立視角進行觀察。(73)
甲、高度相關
乙、再現
丙、藝術來拓荒
l   因應樂趣、象徵而創作。(78-79)
丁、打造巿場
l   福特公司把汽車當成只是機械,不重美學而落敗的例子。(81-2)…我要主張的是,美國製造商幾度需要美感與工藝,但沒有能力尋得,確實造成深遠的影響。(83)
戊、滿足基本需求
l   基本需求真的基本嗎?「有人寧死不吃美學失格的東西」。(84)
l   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香料貿易可以理解為快感事業(娛樂經濟)(85)
l   椅子作為維多利亞時期「坐得端正」道德品性的生活風格之物質載體塑造身體。(86)
l   衣服的時尚功能與社會規範用途(何謂穿著得宜)。(87)
己、躍進與視野
l   我們都以圖像思考,這些圖像中有物件,而這些物件都帶著情感的意涵→帶入真實對象更容易學習與教學→利用已知的文化物件,包括空間和地理的現象,更容易推演動態情境。物件兼具物質和情緒的雙重性質,跟一些探討人究竟如何有辦法思考的新興見解不謀而合。情感令物件成為心智的實用道具。(89,底線我加的)
l   人不會區分形式與功能,而設計的方案是呈現為單一的完形或混合物。(90)
l   實際運用東西的經驗,跟感官領會東西的經驗合而為一:你看到這把椅子這麼耐用,那果斷買下(或設計)這樣一把椅子理當足以自豪。你一邊迎來適合休息的處所,過去的休息經驗、一本好書或一夜好眼,紛紛浮上心頭。在領會一樣物件的過程中,美感和實用的結合,成為這件東西確切的性質。美感驅使人進行這形形色色的結合,就這方面而言,我的確有美感比實用更基本的想法(91)
庚、精緻藝術
l   從遠處眺望或貼近接觸,精緻藝術都能增長我們的見識。(97)
l   [順手性]促成陽春版福特Taurus熱銷的,我會說是同樣的藝術「基本功」,將儀表板上的控制鈕靠近駕駛,一改先前直線對稱的講究。手短的駕駛不會撈不到收音機旋鈕,新設計從而促進行車安全。(98)
l   藝術就是會跟生活和工作的各種經驗結合,它們構成的混合物使得物成為人可以去思索的對象。(101)
辛、符號把手
l   今日的學者已經明白,所有產品都訴說著各自的故事,有一套符號讓人去「讀」。所以每樣物質物件都通過符號把手(semiotic handle)而起作用。此類把手(概同他類把手)讓東西一上來就吸睛,實際操作又特別管用,於是影響了東西的用途。(102)
l   給飛機水槽一種符號,給滑板另一種符號,再給一張讓某些人感覺值得坐下的椅子不同符號,這才是符號的正確用法。(103)[林瓔案例:椅子不一定要正著倚靠,偏左偏右也可以,只要你喜歡就好](105-6)
壬、造愛
l   小物件能長成大物件,是有人細心呵護(愛),才得以茁壯而來的。(拉圖技術之的論點)(107-108)
癸、雞和蛋
l   以「工具理性」為人類活動核心,才是強化實用與美觀二分的誤解之起源。(108)
***

第四章    變動的貨品Changing Goods  
這章談貨品的變動與不變動,如同作者所說「重複過去不是件容易的事」(134),本章節列舉那些因素可以維持樣板,那些因素可以克服樣板,其中在維持樣板形式處,既得利益或者既有的結合為了穩固自身的權力,會抗拒改變,或者主導改變的方式,這地方提到的權力觀點,可以留意一下。
甲、樣板形式:穩定性的細節舉隅
                            i.                認知侷限
                          ii.                文化意義
                        iii.                諱言與禁忌
                         iv.                先前的配置與臨界點
                           v.                接合品的合謀
乙、克服樣板形式
                            i.                懷舊
                          ii.                混種
                        iii.                產品流動性
                         iv.                藝術出招
                           v.                外力
丙、風格戰:不休兵
丁、售後改裝
***

第五章    發生地與中間人Venues and Middlemen        
***
甲、連鎖店與大商城
乙、零售突圍
丙、經售案例研究:曼達瓶
丁、媒介銷售
戊、租賃
己、店中劇場
***

第六章    產品裡的地方Place in Product
甲、地方傳統與性格
乙、消費社會環境:觀光
丙、消費社會環境:地方標籤
丁、選擇性遷移
戊、內部巿場基本盤
***
***
己、在地藝術世界
庚、娛樂世界
辛、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
l   有志者必有用武之地?我反對這套想法。躬逢其時的製品一定會成功?我認為未必盡如人意。一來,事實是「意志」(創意點子的實質)本身有一部分需要合適的在地養分。二來,要是身處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再多靈感、汗水或遍每扇門的堅毅,都不足以把好點子轉化成製品。接合的時機一過,東西可能就回不來了(222)
壬、城巿本身就是製品
癸、國家與區域:它們也有性格
甲、地方的相對獨特之處
l   人對事物的脈絡化解讀與應用能力,再生出各種獨特性。(229)

第七章    企業組織.大事設計Corporate Organization and the Design Big Thing
甲、跨國標準
乙、企業轉型
丙、品牌來援
l   生活風格社群的經營;品牌帶來的感受本身就是公司的業務。(247)
丁、設計崛起
戊、身為商標的設計師
己、電子佈局
庚、故事效應

第八章    道德規則 Moral Rules: New for Old
l   問題在於生產是不是一定要伴隨劇烈的不平等和嚴重的生態後果?(265)
l   當今,貨品的生產與消費帶有一點這樣的性質,麻煩是在接連不斷的常態行動中創造出來的。(266)
l   [資本主義不是替罪羊,或無法解釋當前困境](266-7)
甲、禁奢令:對別人的東西說三道四
乙、廚房裡的蘇維埃
l   蘇聯解體既是經濟上的裂解(「數字」從來就沒那麼糟),也是品味文化崛起的案例,兩者旗鼓相當。(273)
丙、挑戰與機會:接合品不會輕易退場
l   每項創新不僅傾注於推出特定一樣產品,同時也對相互關連的物質與社會實作的體制出了一份力,而產品就鑲嵌於其中。…[重構連結,須從重構整體通盤思考](275)
                            i.                銘記在心的教訓:改變是會發生的
                          ii.                機緣巧合的改進
                        iii.                好心資本主義
                         iv.                智慧經濟學
                           v.                設計師的良心共鳴
                         vi.                聰明管制
l   政府可以擔綱的另一個角色是模範客戶,不過這次除了美學外,還要有社會與生態的判準。(289)…設計階段是管制介入的最佳時刻。(289)…聰明管制的另一項原則來自基本的設計策略,亦即最佳的指示是闡明目標,而不是限定方法。(290)[參考保健食品管制的例子,應該從目標來管制,而不是程序管制,因為就目標來管制,可以隨時變動予以介入,而程序管制則是死的,跟不上巿面上技術的快速變動 ]
                       vii.                全球汲汲營營的人
l   [中國人想開車,西歐人自己開車爽過了,批評中國人應該要環保;不若用更好的設計,讓想開車的中國人,也能以他們不見得知道的方式,促進環保。在蔡友月的例子中,達悟族不能反現代醫療,而是要以現代醫療的好處(甚至是更佳的版本),幫助他們面對在地的問題,而不應該只能本島人享盡好處,卻以後見之明,來限制當地人使用醫療資源(295)
l   [落後國家不應該依照先進國家依樣畫葫蘆,不然連問題也重製了,必須要打造或改造成為適合在地的更佳版本](298)
                     viii.                走上街頭
l   設計師應善用他們在生產機器裡的獨特角色。(299)
丁、東西不是不能擋
戊、創意共和國
l   我主張,藉由物質貨品表達創意乃是常態,不論生產者或消費者都是一樣的。(304)…談論貨品就像談論其他許多領域,魔鬼和中肯的言論都在細節裡,而不在針對消費本身性質的通則裡。(304)
l   班雅明看得出時尚「是制服的反題,是現代世界裡保有純正自由的領域。」物質可由不同方式承載意義。(30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