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鬥牛文化,巴里島有鬥雞,新竹客家有賽神豬。
關於賽神豬與動物權的爭議,兩方爭議,一言以蔽之,「爾愛其羊 我愛其禮」。動保團體重視的是羊,或者他們所在意的眼界,乃是普遍生命權,他們視為具普遍性的理念。
客家義民節相關人民重視的是「禮」,是在地社群邊界的具體化與肉身化,是情感張力的表現方式,以凝聚涂爾幹意義上的集體感受。清大人類學者林秀幸(2008)引容格(Jung)的話來說「「不管是親屬或共同利益的連結逐漸讓位給另一種整體(unity)——一個由「本我」(Self)建構的連結。」。然而它的基礎卻墊基在土地、作物、動物和人及其社會性的不斷調節。儀禮並非只是短暫的社交,透過實際養雞的漫長過程,儀式的神聖時間和日常生活得以連結,儀式所透露的宇宙論意涵得以滲透進入具體的日常慣習。」
鮮血,宰殺,分食,陳設,豬由肉身轉變成為獻祭,透過「犧牲」程度,成為了豐收的象徵,也是在地社群相互競爭(作為部份,參與賽神豬比賽)又整合(作為客家人整體,突出與其他人不同的集體精神)。
為什麼這麼多年動保團隊沒有辦法阻擋賽神豬文化?因為他們沒有提供凝結與再現社區集體精神的方案。有可能有其他的方案嗎?譬如應該從比賽神豬重量,轉變比賽神豬的結實程度(測體脂肪或蛋白質密度),從重視「量」的年代,轉變成到重視「質」的年代,看誰能夠養出最快樂的豬,看誰的豬發育的最健康,看誰的豬活的最二十一世紀,而不是活在監獄困境當中。畢竟扼抑也阻止不了人類與生具來追求社會認同比拼高下的自我成就感,倒不如利用此類符號資本所具有的身份區隔邏輯,而讓那些場域中的劣勢者重新定義巿場。
換言之,學術界或者NGO若是要針對這類傳統議題提出創新想法,必須要用創意而不單單只是上街頭抗爭,而且這個創意最好能夠為地方帶來收益,而不是毀壞地方文化。賽神豬有沒有可能科學化、精緻化、人道化?(雖然這些改進也不見得是好事)當然,我們也可以考慮就維持原汁原味,讓人的生命與豬的生命相互直視,並宰殺豬公,讓在地者感受生命之沉重與珍貴。
但倡議不能只是禁止,新時代的權力應該要考慮生成。怎麼協助地方創生,而不是透過禁止來讓地方創傷,我覺得是值得多加思考的議題。
強迫餵食殘忍!義民節神豬獻祭遭抗議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42792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42792
台客劇場轉播放夜半殺豬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LEXPHJzA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LEXPHJzAQ
公視在2011年的有話好說的各方立場討論
http://talk.news.pts.org.tw/show/13220
http://talk.news.pts.org.tw/show/13220
一些若有時間可閱讀的學術文獻
*傳統文化與現代新觀念之衝突--以賽神豬祭典為例
*宗教自由與動物保護--從德國的「屠宰未受麻醉動物」案件談起
*臺灣客家習俗賽神豬與義民信仰
*總統神豬祭祀風波報導與批判之深層探索--兼述原民「殺豬觀摩教學」,考察事件始末、爭議焦點與問題癥結
*文化變遷對居民認同感影響之研究-以三峽神豬祭祀文化為例
*傳統文化與現代新觀念之衝突--以賽神豬祭典為例
*宗教自由與動物保護--從德國的「屠宰未受麻醉動物」案件談起
*臺灣客家習俗賽神豬與義民信仰
*總統神豬祭祀風波報導與批判之深層探索--兼述原民「殺豬觀摩教學」,考察事件始末、爭議焦點與問題癥結
*文化變遷對居民認同感影響之研究-以三峽神豬祭祀文化為例
參考文獻:
林秀幸(2008)新竹客家村落的閹雞賽:地方社群的文化建構與本體論﹡臺灣人類學刊6 ( 2 ) :133-184,2008
林秀幸(2008)新竹客家村落的閹雞賽:地方社群的文化建構與本體論﹡臺灣人類學刊6 ( 2 ) :133-184,200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