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10/365 對話

  早上跟STAR聊友人的論文。我們討論論文究竟是什麼,如果只是某人的「理論」的回顧,把前人沒有看到的地方,點出來,然後拉進不同的概念進行討論,算不算有研究貢獻。還是社會學的論文,一定是要有經驗研究的才叫作論文,這點,我實在也摸不太透,也許以後有機會多投稿的時候,可以搜集一些資料,然後也跟一些有投過稿的朋友聊聊這個問題。

  上午跟一群對「食物議題」有興趣的朋友相聚,有的人在忙屋頂農作,有的人在部落,有的人在某科學園區附近,有的人搞網路行銷來賣茶,大家彼此交流了意見。這樣的交流我想多少來說是件好事,只是怎麼樣讓每個人對於自己從事的事務,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我覺得這樣的聚會形式是不太能達成的。我的意思是,串連人群,可以達到廣度上的效果。但是理解的深度,還是要個人的耕耘,必須把「農事」視為專業,去瞭解掌握別人的門檻與專業語彙等等,其次,一樣是自己能力的培養,社會學的敏銳度是在思想的切磋磨煉搞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可以讓大家在一起很好,但是若是變成集體取暖就不好了,個人的努力還是不可少的。我覺得進入腦袋的總是太極拳老師說的「感謝心」的概念。有感謝,就會有敬重,其實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有一定的專業性在。不是說我唸了社會學,就可以隨意干涉,隨意介入,而是必須謙卑,先去瞭解別人在作什麼,然後反過來想想自己在作什麼,再試著對話與傾聽。或許這是比較恰當的態度。

  對了,上午寄了封信,跟社會所的研究生說,我認為台大的獎勵金的同意書是有問題的,大家應該思考這個問題,然後我們也應該試著守護社會學及社會學系的尊嚴。後續是還沒看到什麼回應,有一位曾在工會的學弟找我聊,問我後續打算怎麼作。我的想法很簡單,先搞清楚究竟不簽會有什麼後果,如果不簽也還可以拿錢,那就照拿,但是不簽,表明我們並不同意獎勵金的說法,因為名不符實,確保自己後續跟台大抗辯的權利。如果不簽就拿不到薪資,那麼有沒有必須擴大事端,聯合社會系研究生表態、罷工,讓老師也必須動起來,這個得要看後續的人的想法。對我來說,「獎勵金」制度是無恥的,前幾日的文章已批評過。

  但是除了「破」之外,我覺得還需要「立」 。我們有沒有可能讓研究生的教學助理工作「正常化」或者說「勞工化」,我的意思,可以納入勞健保,可以算入退休年資。也就是說,把讀研究生這件事,直接當成是「工作」,而不只是「學習」。徹底改變研究生作為一門「職業」的社會屬性,就像在荷蘭的博士生,他們讀書是有錢可以領的,讀書與寫論作就是研究生的工作。使得研究生真的是當研究生,讀書作研究,而不是當老師及學校的學術與行政幫傭。那麼,就算是碩士唸三年,博士唸五年,那麼這八年的年資也不會被認為是浪費的。我的意思是,這些人就算出了社會,不會被認為是從零開始,因為他們真的有工作經驗,他們真的在學校工作。或許這樣的訴求,能夠引起更多研究生勞工的認同吧?

  下午的時候,跟老師討論授課的事宜。我覺得教書是一件事,但是教人是更重要的一件事。但是條件的限制,我想個人理性來看,減少跟學生的接觸,的確是有助於穩住自己未來的陣腳。因為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生存,必須卡一個位置,我們才能作更多事,才能夠貢獻自己的所長。現在的我,沒有辦法這樣考慮事情,我還是覺得如果可以,還是能夠花多一點時間在學生身上會比較好。不過回到我自己,我自己的確還有很多問題,尤其是「好為人師但又不負責任的問題」,我的位置不對,我的能力不夠,我只是覺得人的環境還是在人自身,教材讀的再多,作業寫的再多,但是不是從人的情感、生活、相處、互動入手,其實課程一個學期過後就忘了。不過我也不是千手千眼,還是顧好自己的生活先吧。

  把一些久的書還一還了,準備要回高雄一趟。所以接下來幾天的文章,不見得會準備貼上來。但我希望自己還是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我已經堅持十天了,我想接下來的日子,我也沒問題。

  對於傳統、對於脈絡、對於他者的尊重,對於自己的儉斂,這些都是要一直學習的課業。看到一些跟獎學金申請相關的事宜,也有一些出國的機會,儘可能地努力看看吧。

   今天看到兩個不錯的網頁,隨手記錄於下:
芭樂人類學 http://guavanthropology.tw/
巷口社會學    http://twstreetcorner.org/

就先紀錄到此吧,還要去還快逾期的書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