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6/365 順園的辣椒 對《本草綱目》批判之提醒 回顧聯合知識庫保健食品相關報導

  今天早上到了研究室,心情煩亂。因為借的書太多,但是讀的太少。覺得時間不夠用,然後電腦跑得太慢,還有自己沒有錢,很窮,對自己因為很窮,沒有辦法拒絕生存之急迫性,對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終究還是得要簽下那一個同意書),這件事感到非常的煩悶。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庸人自擾,對自己的條件的認識不足,以為自己可以幹些什麼事。加上其實寫這個日誌,讓我覺得被迫要面對自己,自己說過的話。Star聽我說話,我後來釋懷了,我就作我能夠作的吧。沒有什麼資源的我,作現在可以作的事情,認識到自己的條件,才有辦法談改變自己的條件。

  中午的時候,去了順園,吃了肉絲蛋炒飯,牛肉捲餅,還有乾絲與辣椒豆乾。正是為了「辣椒豆乾」我寫下了這一段。我吃了快一盤的紅色辣椒與綠色辣椒,辣的我大汗直流,舌尖發麻,快要失去知覺了。我一般來說不會吃這麼多辣椒的(而且是自己主動刻意拿作為小菜的辣椒),只是早上那一肚子悶氣,總覺得不痛快,或許在我無意識之中,我的身體知道衝破這種鬱悶,必須要用這種辛辣感,讓氣能夠走竄吧。本草備要提到「者,能散、能潤、能橫行」,我想身心是不二的,這種痛快就是我要的。

  早上讀那琦的《本草學》,看到他對《本草綱目》的批評,覺得非常痛快。 那琦引用了木村康一以及岡西為人從系統本草學的角度對《本草綱目》的評語,認為後人必須瞭解《本草綱目》的功過,其過在變革本草傳統體例、考證錯誤,未能如《證類本草》因產地而異其植物,反而武斷地限定一藥一圖,使其在植物考據與博物學上的實用性大減。那琦師岡師為人評論道「(余)對於其絕大的努力至堪敬服,然將古人之說任意改竄,至完全先去舊本草傳統之古態。此即造成本書一方面被認為空前絕後之名著,而獲各方之讚賞;另一方面則被指為繁雜無用之書而遭受排斥也。」(2008:67)《本草綱目》問世後,由於內容繁複閱讀不便,以及綱目與本草傳統的斷裂,因此,為了追本溯源,明清本草家傾其精力於《神農本草經》的復古事業。從這裡的討論來看,我聯想到了《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本草》傳統與《綱目》傳統(暫且容我用兩者區分《本草綱目》誕生前後時期的兩種傳統)之間,或許可以從象徵鬥爭的角度,對歷史材料進行知識社會學的考察。

  下午回到了研究室。先是搜尋了保健食品相關的論文,發現佛光大學社會系有碩士生寫了保健食品的相關論文,是從組織社會學的角度進行的分析。不過讀著讀著,讀著胸口又悶了起來,決定還是把文章放下,進行自己應該作的保健食品的歷史分析。組織的研究,不應該只是以兩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要就應該把整個保健食品的環境建構起來,我覺得這才是該作的事情。

  慢慢地說報導,進一步利用聯合知識庫與google,來搜尋相關的題材。我覺得台灣的水產養殖業與植物產業,其實有一定的結構同構性(homology),研究靈芝與研究鰻魚,也許能夠找到一定的社會-技術網絡生產機制。 我不知道我能夠作到什麼地步,但是我的內心有種渴望,我希望能夠講一個(或好幾個故事最終串連在一起的故事)讓人能夠瞭解台灣社會的邏輯的故事。願望很大,能力很小,時間不夠,但找到機會,就一步一步來作。光是那一萬六千多筆資料,就是對我的願力的一大考驗。能作到什麼程度,能作出什麼成果,我相信,只要有研究,就會有可能。我不覺得自己可以趕得上十月的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的獎學金申請,也不見得能夠跟到其他的獎學金,但就作一步算一步吧。

  或許我變成了某種扎根理論的信徒。我也知道有很多國外的文獻,但對我來說,我就是想要先整理台灣的社會事實,想瞭解究竟現象是什麼。然後再來看相關的文獻,我希望跟這些外國文獻是對話的關係,而不是被引導的關係。我相信台灣社會有它的特殊性,我相信它也有一定的普同性。但是在那之前,需要的,真的是踏踏實實的經驗研究,把現象弄清楚。我已經很久沒有出去跑田野了,多少也有一種疏離感。但我相信,疏離是為了再進入。

  妤儒老師邀了傢傢家的兩位學弟妹於週二的時候,一同聚餐。我覺得他們的屋頂農作很有趣,只是沒有follow到,我看到惠敏老師開始都巿農作的課也很有趣,只是是大學部的課。我覺得大學部的課,有些都很有意思,我也很想參與。只是,只是,我真的有時間嗎?我好像總是沒辦法把自己現在第一順位該作的事作好,總有一種奇怪的罪惡感。該怎麼辦呢?不知道,對我來說,還是先把保健食品這一關卡過了,再來研究其他的問題吧。



---------------
晚上去學拳,今天的主題是十字手到肘底看捶。(為了查肘底看捶怎麼寫,還查到兩個網站:http://brennantranslation.wordpress.com/2011/11/24/methods-of-applying-taiji-boxing-taiji-quan-shiyong-fa/,一個外國人翻譯相關拳譜的網站;另一個則是台南巿太極拳協會的網站http://htt.tw/BOOKS/bible.htm。有機會來研究看看。

今天打拳的時候,一直被兩個念頭攻擊,一個是我很餓(打拳前真的應該先吃飯的...)一個是是我很窮,真是有點無奈。打拳一點都無法專心,後來丈師開始驗收時,我實在沒辦法,問問朋友有沒有吃的,他拿出了沙其瑪一條給我,我吃了,擺平了餓感,但整個人還是散散的。老師在驗收我的部份時,我沒有辦法專注,打一打還忘記怎麼打了。老師糾正我,接著就換人了。我的血糖好像慢慢恢復了。後來老師在示範為什麼單鞭的手必須要沉肘,因為「關節可以緩衝」,老師找我示範,第一次老師示範,第二次再示範時,我頑皮鬆關節逃脫。老師說,我能逃是因為他沒有扣住我。第三次再試,我沒有逃的時候,但老師扣的很扎實,我整個人馬上跪跽在地上,膝輕著地。有時候覺得自己還真是太找死了,但是老師這樣一弄,我人就清醒了。沒有受傷,也不疼,但是因為有勁進來了,整個人的反應就復甦了。我這個人真的太散散了嗎?← 我想是的。...

後來朋友在打時,十字手太靠胸口。老師說要開闊一些,十字手不要悶在胸口,要擺出來。要大氣一點,才能支撐,才有架勢。我看著聽著老師說,跟著作,腦裡出現的是「厚德載物」四個字,我的眼框溼溼的,突然覺得很感動。我在想我的擔心實在很小家子氣,肚子餓就該吃飯,沒有錢,有想作的事,那不妨先用借的,又不是不還。要讓自己的格局作大,能夠支撐得起自己,也支撐得起別人,想想坤卦,想想乾卦,一是厚德載物,一是自強不息。自己的格局跟氣魄還是該大一些。整天掛念著錢之事,格局實在大不起來。

老師說「雙重則滯,偏重則隨」,能「放下才是真太極」。我好像突然懂了些什麼,如果社會學是一種武術的話,那麼我應該瞭解的是,不是以一種僵持的想法去對抗,而是隨順體制,去聽局勢,攻其不備,而不是自己在這丟,在這頂,走入死胡同。能放下對於學習來說意味著什麼,去聽,去感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心跳是上天給的,一律平等」。似乎這樣想想,心情就釋然許多。

今天練肩部的一種推手,老師說學吃虧。我都忘記了,老是想著自己已經吃虧了,不行了,然後怨東怨西。要能吃虧,才能學習,才能悟,才能懂。今天餓肚子的滋味還真不好受,但也再次溫習了餓肚子的感覺。(下次還是早點吃飯吧)有些事情就是急不來,貪多嚼不爛。今天算是溫故而知新了。

對了,一般運用的是橫力,但太極拳用的是豎力。橫力是用空間換取力量,但是豎力則是用時間換取修為,然後轉化為勁。我很想把這裡的討論,與空間對時間的支配,以及時間對空間的盜獵連結在一起,但好像不太好連,就先記錄一下這個想法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