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摘要及評論] 傅偉光 由食品安全事件看風險溝通

http://www.food.org.tw/TW/DisquisitionDetail.aspx?DisquisitionID=kusmj0QHvig%3d


    在第一段,作者就「食品安全」的定義進行討論,指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風險是
人所可以接受的,稱之為「食品安全」。

  第二段提到,不同角度對食品安全的觀念不同,因為需要溝通。作者提到了科學家
,食品學者,新聞媒體,消費者,名嘴以及政治人物等行動者,就觀念上進行競爭。

  第三段提到,食品的零風險是不可能的。「與其追求絕對安全,不如降低風險」。

  第四段提到,風險必須考慮機率與危害的程度,以此作為改善標的。

  第五段提到,檢驗的儀器有其偵測極限。過嚴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零檢出也不
意味著被檢驗物是絕對安全。

  第六段定義「食品衛生標準」,是指衛生管理的依據與管制點,必須考慮經濟需求
,以及食品安全兩個面向。食品衛生標準不是造成健康危害的臨界點。

 第七段談到食品添加物或有害物質的含量的專家評估,以及數值由動物實驗轉換至
人體的差別。

-----------------------------------
  回應上述討論,第一,食品安全的定義乃是社群式的,而這些社群是由不同的團體
組成的。第二,雖然名為溝通,實際上是觀念上的競爭。第三,關於安全的概念被轉化
為風險的概念,而風險的概念在於機率問題,換言之,即建立在統計學的基礎之上。因
此,食品安全的界定,乃是基於歷史,也就是說,「食品安全」之管控,必然是基於過
去發生過的危害事件,或者是由國外的經驗學習,事先防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發生
事情,我們該如何界定,某個食品或其添加物,或危害生命?)。其次,危害的程度如
何界定,這是一個「標準化」必須處理的問題,而這種標準化的知識源頭從何而來?(
是實驗室,還是社會?)總之,食品風險的界定,本身就是一個多重行動者的協商過程


  第五段,帶入儀器的討論,重點不是儀器本身,而是指以儀器作為中介的標準的設
定,才是必須處理的重點。(這顯然是STS可以處理的問題)第六段回到衛生管理的問,
在此,我們重新把國家帶回來,國家這裡必須同時處理經濟與健康兩個問題,經濟帶出
的是產業發展的問題,而健康則是指保衛社會。如何既發展經濟,又不危害社會,則是
食品管制的政治必須處理的議題。而界定此種政治的,顯然專家評估是重要的角色。但
是從林文源的「自我後進化」的概念進行思考,我們必須檢驗標準設定的知識生產過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