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14/365 雜記

  不時知覺到右肩前方的疼痛,是在提醒我我的姿勢不對嗎?不知道怎麼瞧才好。看來今日無法多寫。

  下午討論助教事宜。我在筆記上寫著「安全下莊」。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課題,每個人也都可以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順位要排。或許是我太過理想性,但我覺得社會系的學生應該是可以被期待的、被挑戰的、被磨練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被視為是缺乏能力的、嗷嗷待哺的。我認為不應該是減少份量,而是應該要提高質量,提高質量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認真看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們也應該在不論經濟上、學術上、教學支持上,都應該投入更多,予學生、助教以及參與的老師。我不知道我以後能不能當社會學的老師,但是我希望,自己若是協助別人走什麼路,我希望自己是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情,珍惜這份難得的現身說法的機會。人對人,才是最重要的。預先設定學生就是可能趬課,所以要考試,這不是大學高中化嗎?要把學生當人,而不是背書機,多背了幾個社會學的概念又如何,面對加諸自身的象徵暴力,同樣還是軟弱地成為共謀,這樣的社會學的靈魂在那裡?我不是很明白。我想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人」,不願意被客觀化與標準化的洪流所吞没。(在Heller意義上的,有個性)

  晚上去練拳,老師無私的教,徒弟忘情的學,而且傳承師傅的無私,紀錄成筆記。這份心意我覺得難道,不是佛心來著,何能無私。今天教起勢,老師叫我們觀想,反觀己身,如有淡黃光球,中有金黃光。意在求靜、定,而能忘我。讓我想起「養生主」一文及「心齋」之概念,練拳在練心,學習在學人。(形式是形式,意念之不亂,所求的定境才是必須經由反聽達到的目標)。我想起自身處世的衝動與耐不住,而忘記了「隨」字之重要。隨和。隨和。讓自己在同質化當中,和而不同。這是我說的個性化的方向。工夫是自己要下的,有下工夫才有功夫,日起有功,我想這是必須自我勉勵的。昨天下定決心希望把中醫傷科搞清楚,之後也要利用時間來揣摩思考。觀念通了,再來行動,世界就變了。我是這麼相信的。先從改造自己的身體開始(肩膀喊疼了,今天休息吧),對了對了,今天主動跟老師、兩位師兄還有老大學習阿法分化法,獲益良多,越主動的人,學到越多,我想這是在學習上應有的態度。感謝教導我的人。

  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人,無私、學習、互動與交流。 這是今天的心得。



  

  

3 則留言:

安安 說...

那請問我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嗎ˊ_>ˋ

安安 說...

有個性和互動、交流有時候會有抵觸,當你的個性告訴你這樣子才是好(不論主客觀來說到底是不是好),在個性意識強度大的某種程度時,是會切斷互動和交流的,不過通常這樣會被說成是「固執」或「偏執」,但我覺得無仿,只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是深思熟慮過的堅持,那麼就花些時間驗證自己的「擇善固執」,相信總是會有收穫的。

筆耕者 說...

14/365 雜記 上的「「有個性」與否,不是一個需要他人肯定的問題。而是自我肯定的問題,當你相信自己是有「個性」的,那麼,環境將會透過各種方式考驗你。

個性不意味著封閉,而是意味著不被同質化。用成語來說,就是「和而不同」,擇善固執固然是一種批評,但是另一個觀點,則是「德不孤,必有鄰」,雖然那志同道合的人不一定能聚在一起,但是堅持作對的事,不為環境曲折,我想,就像你說的,總是會有收穫的。那份收穫,我想最簡單地來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無愧於自己」。

難是難在「和」這一塊,人要不同,沒有那麼難,因為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不同,但是那只是外觀上的不同,我們有時尚,有流行,但是在精神觀念與意志的層次,大家都差不多,接受人活著就是為了生存這樣的想法。對我來說,我沒有辦法接受,我覺得人活著應該要有意義,應該要試著為自己設定目標,然後試著去實現他。

就算當一個博士生,我希望自己是實在的,用心的,用功的(雖然現實上,要努力的部份還很多)。作為一個助教,或者老師,能夠讓學生感動,讓老師與學生在互動當中,彼此成為「人」來對待,我覺得是重要的。(太多教學都是把學生當成學習機器,那沒道理)。


我以一門英文寫作課為例,一個老師可以只是教教英文文法,教學生背。也可以叫學生試著用英文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先把文法,規則丟到一邊,重要的是,人們有沒有辦法互相理解。在下面這本書,寫的很清楚,Joan Wink寫的批判教育學,淺顯卻又動人,很值得一讀,分享給我最親愛的老姐 :) 批判教育學──來自真實世界的記錄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4504 」

那麼,在設計一場活動的時候,我們怎麼思考善的問題,我想,從「使用者」;「觀看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設計者,引導者的角度出發,聽聽這些讀者的聲音,甚至讓這些讀者任意挪用與使用各種想法與內容進行創造,容有各種參與的空間(具開放特性的互動),那麼,儘管展覽本身的不確定性提高,但是樂趣與挑戰也會跟著提升。我相信人的創造能力,同時也相信,人們的創造力是可以被環境激發的。只是在現代科層社會體制下,大家只會選擇最安全的路走,因為這樣對體制的影響最小。受經濟理性的影響太深,最後則是無法在環境變動的時候,跳脫過往習性的限制,最後反而成為綁手綁腳的不理性,反而使得組織本身失去了彈性與發展,這種是必須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