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的摘要:
自1998年繼sildenafil(Viagra威而剛)及其後fluoxetine(Prozac百憂解)的問世及使用的急速狂升後,類似的藥物便廣泛被應用於諸多生活方式問題的介入,以便修飾、提升身心的狀態,來強化外觀的、認知及心理的、社會的特殊功能的表現,試圖達到特定或整體的完美與快樂。本文以生活機能醫藥為例,來探討健康強化科技的興起對醫療照護體系甚至人類生活所帶來的衝擊。除了提出生活機能醫藥的定義與範疇外,本文主要由三個層面來探討生活機能醫藥對健康照護體系與人類健康的長遠影響:操弄需求與創造市場、對醫療照護的衝擊與挑戰、以及超越醫療照護的人類本質改變。綜合言之,健康強化科技如生活方式醫藥者,涉及龐大的商業利益,可使健康照護體系與醫學專業產生徹底的質變。除了危及病人安全與真正疾病治療的品質之外,將邁向無止境的人體甚至情緒與心性改造,其終極作用,難於估量。政策制訂者及學術界宜開始關切相關科技產品的使用趨勢與可能影響,並應著手發展管制措施。
底下為我的摘要:
本文的寫作企圖,在於提醒政策制定者與學術界關心「健康強化科技」(生活機能醫藥)的問題。「既謂之強化或增進,便意味這類科技並非針對治療疾病而為之,而是提升可謂「無恙」的一種狀態至「跟別人一樣」或「更高」的層次(也就是Better than Well[4])。(頁443)」當代醫藥的特性,在於這類物質成為商品,且誘發需求,而不像古代醫藥是滿足需求的物品(goods)而已(頁446)。「生活機能藥物的管制不易的原因不在於藥物本身的性質與作用,而在於其用途,而它的用途如何被看待評量,與科學無關,而與文化價值有關[27]。(頁446)」
丁志音說「即便生活機能醫藥只是健康強化科技中的一環 (其他如基因科技、整型外科等),它足以讓我們以它為起點,來檢視健康照護商業化趨勢下所可能帶來的公平與正義偏差。」(頁446) 這話說的很好。接著,丁志音討論了「對醫療照護體系的衝擊與挑戰」,包括病人安全、專業考驗等面向。
丁志音在談論健康強化科技的興起與人類的未來(超人類主義or生物保守主義)的地方,我認為是非常有趣的討論:
「不同於其他的科技,健康強化科技的興起、發展與廣泛使用所關係到的是人這個物種本身的被介入與改造,因此除了在醫療照護體系中關切病人安全、醫療品質、與資源分配的議題之外,國際學術界也早已凌駕醫療之外,思考這樣的科技在未來可能將人類及其社會帶往何處。目前已形成的兩派論述為超人類主義 (transhumanism) 與生物保守主義(bio-conservativism)。前者是過去二十年來逐漸發展出來的思潮,源自人道主義與啟蒙思想,主張目前的人類本質可透過科學及其他理性的方法予以增進,以便延長人類享有健康生命的時期、提升智能及體力、並增進我們控制自我心靈及情緒的能力。...生物保守主義者則反對以科技來修飾人的本性或性質。其論點為這類健康強化科技可能去人類化(de-humanizing)、貶抑人的尊嚴,不經意地侵蝕了人類本性最深層處的價值,而這樣的價值是難以言喻或以成本效益來考量的。」(頁448)」
兩個問題都牽涉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何謂真我(authenticity)?」
最後丁志音回到Illich的經典之著:Medical Nemesis -- The Expropriation of Health關於醫源病的討論:「健康照護機構的確就像一個收納盒一樣,不停的、無止境的將人類身體所有一切的非完美,納入這沒有底線的盒中去處理。而到最終,Illich痛陳的文化醫源病(cultural iatrogenesis)正赤裸裸的描繪可預見的景象,醫學正以無比深入、滲進文化的方式摧毀了人類能自動處理自身孱柔與脆弱的能力,它麻痺了人類對痛苦、損傷與死亡的健全反應。人們逐漸接受用工程模式(engineering m o d e l)、用科技來處理健康,在這過程當中,自我照護(self-care)的本能與能力逐漸被削弱,從而完全接受醫學的控制[60]」
最近回顧醫療社會學相關文獻,發現過往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學者的討論,如醫療化社會的健康化、單面化、個人化…的討論非常有趣,關於下面這些人的討論,可以多留心一下:Robert Crawford; Evan Illich; Vicente Navarro ; Petr Skrabanek以及Fitzgerald, F.T.這些學者的文章,都值得留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